真正的新左派 – 史都华‧霍尔

霍尔享年82岁,但他的影响力将在身后持续发酵。因为只要世界上还有不公不义,还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就永远需要像霍尔这样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以及向他这样的真正的新左派。

真正的新左派 – 史都华‧霍尔

史都华‧霍尔 (1932-2014):英国文化研究大师、新左派思想阵营旗手

最近(2月10日)辞世的史都华‧霍尔(Stuart Hall)拥有许多头衔:多元文化主义教父、英国文化研究大师、新左派思想阵营旗手,以及社会运动倡议行动者。这每一个头衔,他都当之无愧,因为他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霍尔出身牙买加的黑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美国「联合水果公司」在当地雇用的会计师,也是被该公司拔擢担任高级干部职位的第一位非白种人,母亲则是具有苏格兰白种人血统,一直视英国为祖国,认为英国的一切都是好的,而殖民地牙买加的一切(包括人),都是次等的。霍尔一家人比一般牙买加黑人的肤色要淡些、白些,但霍尔自己却是家族成员当中肤色最黑的,一直感到自己是外来者。

霍尔后来回忆,他的家族血统不是只有单一的来源,而是具有多重的来源,有苏格兰白人、非洲黑人和葡萄牙犹太人的血脉,甚至掺杂了东印度群岛的血统。但讽刺的是,霍尔的母亲就像后殖民主义学者法农所描绘的「黑皮肤,白面具」那样,外观上虽然更接近黑人,但意识却彻彻底底是白人的。他的亲姊姊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原来姊姊年轻时与一位年轻医师相恋,但母亲因为这名医师是个黑人,而坚决阻止了这桩恋情和婚事。姊姊为此闷闷不乐,甚至因此罹患心理疾病,严重到了必须接受电疗的程度,而且终身未能痊愈。

年轻的霍尔出乎本能的想要反抗这个家族、特别是母亲给他的重重限制。他没有直接反抗认同大英帝国的母亲,而是成为一个反帝国主义者,亲自参与了牙买加的独立运动,对帝国主义施加给殖民地子民的压迫展开逆袭。

1951年,也就是霍尔19岁那年,出于母亲的殷殷期盼,也因为自己想要离开限制重重的殖民地,他以优秀成绩获得罗德奖学金,搭船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就读。抵达英国的霍尔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尽管他从小在殖民地接受的是正统的英式教育,但他和牛津大学无论阶级出身或是肤色都有极大差异。置身英国的霍尔,感到自己虽然熟悉英国的一切,但同时又是那么格格不入,彷佛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1956年发生英法联军入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以及苏联挥军镇压匈牙利民主革命,导致霍尔与友人形成了「新左派」的思想阵营:既不满缺乏公平正义的西方帝国主义,也不满苏联实行的与自由民主背道而驰的专制统治。霍尔与雷蒙‧威廉斯、爱德华‧汤普森、拉佛‧米利班德(英国现任工党党魁埃德‧米利班德的父亲)等这些新左派的进步知识分子合作,共同创办了《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这份兼具理论思辨与行动倡议的杂志,并且出任首任总编辑,对英国当地、乃至于世界各地的新左派思想与行动者皆有莫大的影响力。

其后,霍尔在1964年任教于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后来更出任该中心主任,结合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和阿图塞的意识型态理论,他开创了被称做「英国文化研究」的独特研究路径,并且影响了全球各地的文化研究。英国文化研究在霍尔的领导下,关注阶级、性别、种族/族群和世代的因素,通过意识型态、语言学和符号学、流行文化和媒体再现/表征的分析,为我们抽丝剥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各种结构条件限制,以及行动/变革的可能性。

霍尔除了活跃于大学和社会运动场域,也热衷于平民教育和电视教学,更是积极入世的公共知识分子。1979他婉拒许多名校邀请,转赴英国开放大学社会系任教,为的是在开放大学他可以接触到更多英国弱势家庭子弟,同时他也为开放大学制播一系列的电视教学节目,为许多英国普通民众开启了多元文化主义的窗口。打从年轻开始,面对英国社会发生的各项公共事件,他也透过学术研究、公开撰文和发表宣言,不只提供了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新左派的声音,也提供了难得且深刻的黑人群体及社会底层的观点。

英国的一些黑人学者最近纷纷回忆霍尔曾经扮演的那个不可取代的公共角色。早年出现在的英国电视的黑人,不是歌声嘹亮的娱乐表演者,就是四肢发达的运动员,但霍尔当时频繁在电视上的现身,给了英国黑人青年极大的启发和鼓舞:看同是黑人的霍尔如何以字正腔圆的英语和深厚学养点评公共事件,看霍尔如何以雄辩和睿智的论证折服白种上流社会菁英,看霍尔如何为底层民众发声…,着实令许多英国黑人青年兴起「有为者,亦当如是」的自我期许。

同样是新左派思想与行动者的塔利格‧阿里(Tariq Ali) 指出,霍尔留给那些想改变世界的人一项重要的遗产:思想、辩论和行动。他是令撒切尔夫人最敬畏的原创思想者与批判者,也是新工党在1997年得以重新执政的关键启蒙者,可惜新工党重新执政后的实际表现背弃了对选民的承诺,令霍尔相当失望。

霍尔享年82岁,但他的影响力将在身后持续发酵。因为只要世界上还有不公不义,还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就永远需要像霍尔这样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以及像他这样的真正的新左派。

(本文原刊载于《新世纪周刊》)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