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史上那些中国面孔(2)

既想开眼向洋,又在保守“国粹”,是个复杂的矛盾体。

皇家贝子率团参加世博会

文/廖保平 

1904年,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团正式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对此参展,清廷相当重视参展,派出了由爱新觉罗·溥伦贝子任团长的代表团,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巨资修建了中国村和中国展馆。

从现在解密的档案看,皇家重臣贝子溥伦出席开幕典礼,绝非简单的礼节,同时担负着两项秘密任务。其一是考察西方宪政,因为,当时日俄之战正酣,眼见蕞尔小日本要打败庞大的俄帝国,国内已经有了呼吁立宪的声音。

日本战胜俄国后,国内舆论更是一致认为,“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因此,慈禧太后让溥伦贝子出洋,明着看是参加世博会,其实是摸底欧美强国的政治制度,看可不可以拿来参考学习。

在这次赴美期间,溥伦曾向各地华侨和美国记者表达示了自己急图自强、振兴国脉,和“启沃两宫,而为改革政体之助动力”的决心。溥伦贝子的承诺点燃了民众对清廷立宪,以改变积弱局面的希望。

溥伦贝子的另一个任务,是会见美国总统,期望在日俄之战和东三省利益保护上,得到美国的支持。

不过,在我看来,清廷要派出一个皇家贝子到世界上去抛头露面,也是要向世界展示清政府开放的姿态,和清廷勋戚的开明与进取。我们一直以为清朝皇家贵族都很封闭昏聩,这是有偏颇的。当时,皇室中有一批开明之士,肃亲王善耆,被当时的西方报刊称为“最具自由思想的亲王”,镇国公载泽被西方媒体称为“在提倡宪政改革方面,是所有的出使大臣中最为直言不讳的”,都是清末立宪的重要推动者。

溥伦贝子也是一个相当开明的贵族,他回国后,果真践诺,在清末立宪过程中,他四处奔走,游说权贵。1910年10月,他慷慨陈词呼吁迅速召开国会:“非于明年召集,必失人心”。结果不幸言中,一年后,武昌起义,大清王朝轰然倒塌。

在这次世博会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观者痛责中国展品居然展出乞丐、烟鬼、囚犯、苦工、娼妓之类,“呜呼!政府糜数百万巨款,而所征出品,乃悉为卑陋劣粗之物件,或代表陋俗迷信之具。是非赴赛,直白求辱耳!”说这是辱国行为,遭到当地华侨和留学生的抗议,并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应。

也许,当时清政府把这些当成“中国特色”来展示,并没有想到是自取其辱,开明的皇家贝子率团参加世博会,却又带着这些封闭落后的产物去展出,说明当时即便上层人物,也是半新半旧,既想开眼向洋,又在保守“国粹”,是个复杂的矛盾体。

就在中国还在博览会上展览这些落后物件的同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中国虽然在努力拥抱西方文明,但文明的差距可见一斑。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