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史上那些中国面孔(6)

这是何等的惊世骇俗,何其逆流出位。

“报纸之父”王韬思想前卫胜过80后

文/廖保平

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尤其是在中国人眼里是什么样子?要是没有文字记载,在距今近一个半世纪的从前,我们无法想象。好在那些“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他们的亲身见闻,让我们直观地感受那场世界盛会:

“盖此院之建,在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因将开设博物大会,特为万国陈设各物公所。……法驻京公使伯君于其中创设聚珍大会,凡中外士商有瑰奇珍异之物,皆可入会,过关许免其税。”

“有粤人携优伶一班至,旗帜新鲜,冠服华丽,登台演剧,观者神移,日赢金钱无算。”

这是参加了那了届巴黎世博会的王韬在《漫游随录》留下的宝贵记录。前者概要地记载了巴黎世博会的盛况,后者则专门记录了一个广东戏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读到这些简练生动的文字,历史被还原,令人浮想联翩。中国元素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已颇受老外喜欢,搞个戏班子去演戏,可以日进斗金。

在《漫游随录》中,王韬还详细记录了他一连四天参观曾为首届世博会主场馆的英国水晶官,称其“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

说起王韬,做媒体的人不应该陌生,他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被时人称为“中国第一报人”。1874年2月4日,他创办了《循环日报》,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由华人自己独立创办的报纸在他的手里诞生。在《循环日报》担任总主笔的十余年间,王韬写下了近千篇政论文章,开创了中国报人“文人论政”的传统。

惜乎这一传统现已惨淡,在报纸经营江河日下的今天,报业精英狼奔而逃,萎靡之气渐重。

其实,王韬留下的何止这些文章,他留下的文字可称奇迹的还多着呢。他和传教士一起翻译的《西国天学源流》,第一次为中国人打开了近代西方天文学研究的窗口;《重学浅说》是近代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力学的教科书;《光学图说》,是中国第一本系统展示光学理论的科普读物。他翻译的《圣经》由于中文通顺畅达,被英国圣经公会采纳为海外标准本,成为当时在中国最广为流行的圣经译本……。

这位忙于介绍西方火车、电报、洒水车、自来水、煤气等新器物,和西方议会制度,批判中国落后事物,渴望中国早日民主富强的人,却耽误了自己的“造人计划”,直到近50,他仍膝下无子。友人劝他生子好传宗接代,他却淡然回答:“人为什么非得儿孙传代!我假如能把写的文章留给后世,使500年后,姓名还挂在读者嘴上,则胜一碗祭供的面饭多多矣。”

这相当于现在80后说要做丁克家庭,现在我们能理解,但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是何等的惊世骇俗,何其逆流出位。不过,历史似乎又公正地回应了他话,至少他的姓名还挂在我们的嘴上,并抑止不住的敬慕。

我在卖思想:http://163.fm/aXmalGy  我在搜狐:http://zglbp.blog.sohu.com/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