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起点

做这期稿子时,李鹏记叙的两个细节也让我印象很深。一是他毫不避讳地谈到自己早在1965年就做了输精管结扎。二是他回忆1982年自己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集体照相时的情形:“陈云拉着我

本期封面的主人公李鹏,自2003年退休后,11年间推出了11本回忆录,几乎一年一本。这个生产节奏和产量,远远超出他所有的同侪,堪称当代中国著述最为勤奋的领导人。

李鹏的回忆录,分为两大类。一类和他曾经分管的领域直接相关,如电力、水电、核电、立法等,以日记体为主,近似行业志。另一类是直接回忆家世和成长历史,类似编年体。这本《李鹏回忆录》属于后者,其实仅是上册(1925-1983),下册(1983年至今)仍在生产环节中。

上册从在上海法租界出生开始,一直写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进入中南海。这55年,是李鹏的前半生,也是他进入中南海的起点。起点于仕途的意义不消多说,李鹏这个中南海起点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由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和党组副书记的职位上直接晋升为国务院副总理的。这个起点,和彼时的政治环境与干部梯队青黄不接的情形,和李本人的红色身世与技术官僚背景,相信都有相当联系。

盘点了一下,自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差不多做了一个起点系列。

做《江泽民在1970年代》,是做江泽民在一机部的十年,这也是他从工程师转型到政治人的重要年头。

做《朱镕基在上海》,是做朱镕基的1987到1991年。这三年,是这座城市现代化的转折点,也是此前仕途并不算顺利的朱镕基进入中南海的关键一步。

做《导师耿飚》,是记叙机要秘书习近平在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身边如何度过毕业后头三年。耿飚由是成为习从工作到生活的第一个导师。

做《起点李克强》,是回到如今开始掌管这个国家的青年李克强在1977年入学、学号排第37位时的情境。某种意义上,他通往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之路是从那间位于北京大学37号楼3层的并不整洁的宿舍里开始的。

回到本期封面。领导人退下来写书,从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领导人的回忆录,也从来都是当仁不让的时政题材。史学上有对口述历史进行严格甄别的技术标准。对领导人回忆录,在意识形态乃至政治规则上又另有一套特别的意义。

做前述这个系列时,我很难忘记年轻的习近平和耿飚的司机杨希连一起坐在奔驰250里听邓丽君歌的细节,“我们把那盘《小城故事》的磁带都听坏了”。在这种栩栩如生的细节里,这是起点在影响习近平的一个小而确定的证明。

做这期稿子时,李鹏记叙的两个细节也让我印象很深。一是他毫不避讳地谈到自己早在1965年就做了输精管结扎。二是他回忆1982年自己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集体照相时的情形:“陈云拉着我的手说‘多年不见了。’李先念说的是‘久仰,久仰。’邓小平说:‘你爸爸是李硕勋,我们熟得很!’聂荣臻说:‘你妈妈身体可好?’从我开始,每个人都和中央领导握了手。”

这个有几分人情练达的起点,就像是另外一种语态的中国革命史。

石扉客                                                                                                                                                         2014/7/1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