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史上那些中国面孔(7)

中国馆“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

向文明跨出每一步皆非易事

文/廖保平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参加世博会被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包办,形成连续29届皆由赫德操办的“赫德世博会”。在这个从主管到帮办主要由外国人组成的承办组织中,中国人不多,长期在海关任职的中国人李圭就是其中一位,也正因为这样的特殊身份,使他变成第一个带点半官方性质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他参加了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博览会结束后,李圭还参观了美国华盛顿和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里昂、马赛等地,历时9个月,行程8万里。

据了解,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门楼上的横额、对联均由李圭拟定,横额为“物华天宝”,对联曰:“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中国馆“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但备受世界各国观众瞩目。中国参展物品共720箱,价值约20万两白银。其中各种土特产与手工艺品,包括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世博会上被推为第一。

回国后,李圭把这次国外的游历写成了《环游地球新录》,介绍环游世界的情况,小到蒸汽机和打字机,大到对西方男女平等,“政治之善”,都进行进行描述和探讨。他惋惜打字机“惜不能印华文”,感叹“泰西风俗,男女并重”,认为美国之所以强盛,在于“政治之善也”。

在该书中,李圭还翔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其中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在世博会上,美国馆特别为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展出了康涅狄格州州立图书馆馆藏的中国留学生的笔记作业。包括: 绘画、地图、数学、自然等各门功课,以及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写下的对生活以及美国风土人情的文章等,都有用中英文对照写成,不能不说是中国留学成绩的大展示。

在费城世博会现场,李圭还碰到了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幼童,这些幼童于1872年由“留洋事务局”选派,并资助前往美国留学。世博会期间,117名中国幼童在中国官员和美国教师的陪同下,来到会场参观,成为当地的重大新闻。

李圭在会场上问了幼童们几个问题,对于世博会的益处,有的幼童称“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各国交谊,益处甚大”。这些“简捷有理”的回答令李圭大为赞叹,并对西方的优越有了更深刻认识,认为中国应该派更多的留学生到国外留学。

然而,李圭真是高兴得太早了。对于派幼童留学一事,在国内已引起了轩然大波,保守派认为,幼童传统文化基础薄弱,早早出去留学,恐怕恐怕西学不能学到皮毛,中学早已丢得精光,即使学成回国,也“无益于国家社稷”。而奉命在美国监督幼童的官员,甚至因为幼童跟自己对话时目光直视,而感到不满。

在非议声中,1881年,清政府不得不裁撤了“留洋事务局”,将幼童撤回国内。这次从小培养留学人才的尝试就此夭折。但不能不说,每一步文明的跨出,虽然艰难,却会结出喜人的果实。历史证明,派幼童留学是成功的,回国后,这些幼童有的成了清华学院最早的校长,有的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铁路,有的成了中华民国的总理。

我在卖思想:http://163.fm/aXmalGy  我在搜狐:http://zglbp.blog.sohu.com/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