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后之榜

谢太后说的是实话,大宋确实待士大夫不薄。但是大宋士大夫中的大部分,除了会嘴头上掐架外,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呢?

谢太后之榜

端木赐香

1275年,蒙古军突过长江,南宋66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领着一个五岁的小皇帝,心里是何等的凄惶,我相信,除了隆裕太后等少数几个历史人物深有体会之外,其他人一般是没什么感触的。

谢太后此时重用的相臣乃是贾似道。光凭这名字,就可以断定,这家伙不是个好人,假道嘛。而贾大人也没有辜负他这孬名,早在十五年前,忽必列挥师南下之机,他就暗中派人与蒙古军讲和,答应大宋向蒙古称臣,每年纳银20万两,绢20万多匹。

那时候的忽必列尚不知大宋王朝一向不讲诚信,外交都当儿戏,所以轻信了贾似道的谈和条件,退兵了。而贾似道呢,用的是“敌来我和,敌退我击”的策略,乘人后退之时,派兵袭击蒙古军的断后士卒。蒙古吃了点小亏,到贾似道这里,则被报成了大捷,由此竟奠定了贾似道在朝里的权相地位。当然了,忽必列也不傻,坐稳位置后,派使者拿钱来了。贾似道一看不妙,小脸一翻,把忽必列派来的使者给扣下来了。如此权相之领导作风,朝中的风气如何,大家估计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总之,在贾相的领导下,朝中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但是形势不等人,敌人最终会来到家门口的,贾相没有办法,只好出兵接仗。一接仗,贾相就兵败逃扬州,上书太后,说:咱们迁都吧。

谢后一看贾相不行了,改为倚重陈宜中。陈宜中要求杀贾相以谢天下,谢太后心眼儿软,只以贬其职了事。贾似道被郑虎臣押解上路,竟要求数十名二奶与他同行。郑虎臣气得不行,几次暗示贾似道自杀,没想到老贾意志坚强,启而不发。无奈,郑虎臣只好亲自动手,把他杀了,烈士竟是这样制成的。

奸相死了,并不意味着大宋江山就会转危为安,只有陷入昏君明君清官奸臣之二元思维的百姓才会有此幻想。事实上,贾似道死与不死,反正大宋要玩儿完了。那些和平时期特会写忧国忧民之文章的、上朝时梗着脖子敢与皇上顶牛的文人士大夫们,跑的跑,逃的逃,谢太后恼怒之下,在朝堂贴了一个帖子,上写:

“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宫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谢太后说的是实话,大宋确实待士大夫不薄。但是大宋士大夫中的大部分,除了会嘴头上掐架外,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呢?崇祯皇帝上吊前,也说什么文官误我。好像一切都是文官们的错似的。当然,中国的文官也有错,我认为最大的错就是表面上尊奉着儒术,实质上一直玩着骗术。特别是在外交上,老玩坑蒙拐骗。比如人家那个忽必列派来拿钱的使者,就被咱大宋王朝扣押了十六年之久。清朝时,整个大清的外交干脆就是哄洋人玩儿,哄不过来时,就挨洋人一顿揍。当然了,政府也会找托词,把屎盆子扣到一个或者几个人头上,比如这次元军兵临城下,大宋使者向元朝先锋官伯颜哭诉求和时就是这样说的:这一切都是贾似道的错,失信于大朝,贻误于本国。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大清王朝也曾扣押英法使者,并且给人家扣死多人,英法联军为了出气,火烧圆明园。结果西太后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就把屎盆子扣到了肃顺等顾命大臣之身上。

如果说封建体制尚可以这样扣屎盆子的话,那么现代体制再这样乱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最令人吃惊的屎盆子就是我们一度把“文革”中的所有过错都扣到四个人头上!

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女人,失足都是不能原谅的。”不过我们这个民族挺奇怪,失足之后,原谅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赶紧找俩“替罪羊”,这样就可以连续失足了!

接着说谢道清,怨这个怨那个,都怨自己。想当初,人家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待赵匡胤也不薄啊,可赵匡胤不照样陈桥兵变,从柴荣八岁小儿柴宗训手里夺走了江山吗?所以,还是伯颜说与大宋使者的那句话最妙:“宋人过去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天又失之于小儿之手,这是天意,不必多说了。”

如此这般,谢太后那篇榜文倒可以如此改写一下:“我国家三百年,民众等待我赵家不薄。奈何赵家黄鼠狼下老鼠,一窝不如一窝。赵家儿孙众多,却无一人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没有保持先人禀性,外不讲诚信,国难却笙歌不已,膏粱不歇,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榜文能如此一改,也算灭得清醒吧。否则稀里糊涂地玩完了,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后来者。那些后来者,也就顶多玩三百年吧。西哲云:我们从历史中所学到的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也学不到。诚哉斯言。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