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三部曲之三:孤者无疆

清晰的目标、永不回头的果决、有限度的自由,这就是无疆

《孤独三部曲》是杨健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初写作的三篇人生思考文章。实值而立之年,当时写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梳理人生三十年的得与失,为30后的道路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善待孤独》是三部曲的第三部,写作于2011年2月。

【正文开始】

孤者无疆

——写在前面

孤者无疆。这是“孤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也是最难写的一部。试着写了几版,总不尽如心意。从根本上说,“孤独论”是个宏大的领域,而这个子命题又是被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如九五之尊,不能有丝毫的慵懒。

后来我发现为什么这篇文章迟迟不能“落地”的原因,就在于文字!孤独者的修行犹如禅道,而禅道这种东西不能说、不能文,一旦说出或写下,就已无禅意,其“道”也会尽失。文字是浮躁的,语言是庸俗的。

但是,“落地”还是要成文,我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中心的思想都用图示绘制。尽可能用少量的文字串接,也不出现大段的文字释义,勉强奉出久违的“孤者无疆”。

无疆,没有界域的限制。

孤独者,拥有至高的价值,这种无疆的价值不是针对孤独者自己,因为从来没有针对一个人的价值。孤独者的无上价值,是针对的社群、亲朋、事业伙伴、国家民族和历史文明。

只有孤独者,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第一节 三十而立

先改一首仓央嘉措的诗吧。

你认,或者不认。

三十岁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年龄就在那里,不声、不吭。

你理,或者不理。

孤独就在那里,不冷、不热。

……

农历庚寅年末,刚过了元旦没几天,我与一位朋友见面吃饭聊天,地点在北京的永安里。其实这是一次迟到的会晤,数周前我们曾经策划做一份有关“茶文化”的电子出版物,但是因机缘未到,此事没有落地。

饭后茶叙,他问我三十岁的感悟,并建议提炼出几个词汇。我们事前约定这天不谈实事,天马行空。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中一愣,因为在那一刻之前,我从没有把心态调整为“而立”。但紧接着自己竟然很快随性的总结出了几个字,分别是:稳、和、熟、养、生。他说的是词汇,我干脆给了更精简的字。随性总结的很快,自己也有些意外。后来我也明白过来,之所以快是因为数年的潜意识思索使然。其实,这也是孤独的作用。

我也发现,就在这几个字眼作为总结摆了出来那一刻,一下子心态跨过了而立之年的坎。就在那一刻,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再度相符。

人到三十岁的时候,吃过了一定苦头。飞扬跋扈的棱角都经历过打磨,同时又有急迫需要成就感的压力,这个时候的第一心态,是“稳”。

求稳,就要合作。一个人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既不能杀人,也不能放火。而“和”本身又是“稳”的高一级形态。

懂得了合作,做事稳当,这就是“熟”。

成熟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不成熟的人,经常会对自我狂妄,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了一种不停歇的机器,这是不对的。人之为人,人在于“养”。

懂得了合作与养护,而立之年的生命从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好吧,把诗改完。

……

你想,或者不想。

而立之年就在年龄的刻度里,不动、不止。

让孤独来岁月的怀里。

或者,让岁月住进孤独的心里。

默然,融洽。

化水,无霜。

第二节 孤独者的动力是什么?

人活着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出现在孤独者身上,孤独者的优势在于能够随时随地的思考,特别是面临危机的时候,能够做出积极的思考和针对问题的探索。孤独者不是神仙,孤独者的动力,也是人的精神动力。

人的精神动力有很多分类,例如认知的动力、情感的动力、意志的动力,另外还有信仰的动力、事业的动力、道德的动力。精神动力,还可以分为主动力、潜动力和经验动力。不同的人的精神动力,与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等这些个体倾向性有很大的关系。

分类太多,难免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来追本溯源吧。我在“享有孤独”(回复0611,查看原文)中提到过,人最本质的本性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繁衍。

如果世间的万物分为生物和非生物,我们知道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区别是植物有生命,但无欲觉,动物有生命有欲觉。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普遍的认同是都有“七情六欲”。

七情比较简单,说的是七种情绪,有喜、怒、哀、惧、爱、恨、怜。

快乐或愉悦,是为“喜”。

发怒或气愤,是为“怒”。

忧伤或悲痛,是为“哀”。

害怕或担忧,是为“惧”。

喜欢或钟情,是为“爱”。

讨厌或憎恨,是为“恨”。

怜悯或同情,是为“怜”。

而六欲,相对复杂一些,说的是六中欲望,分别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爱欲。

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如饮食、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等。

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猎奇心理。如了解、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

表达欲,即想要把自己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如诉说、倾诉、告诉、发表、表达、抒发等。

表现欲,即想要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如面子、荣耀、地位、名声、威信、权势等。

舒适欲,即尽量使感觉更舒适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冷热、香臭、疲倦、爽快、痛痒、明暗、软硬等。此欲望着重于身体各感官,但我认为舒适欲不限于感官,宗法、道义也会影响到人的舒适欲。

情爱欲,即人对异性天生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色欲、形貌、威仪、姿态、言语、细滑、人相等。

对于六种欲望,有下述几条近似真理的规则。

第一,人的欲望无穷无尽。

第二,在具体时间里,人的欲望是有重点的,主次分明。

第三,一个欲望实现的同时,往往也会附带获得另一些欲望的满足。

第四,在某一时期,人为了满足某些欲望,可能会暂时放弃另一些欲望。

另外,情绪或者说是情感与欲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欲的满足需要有情感的投入,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

情与欲,都要和谐自然、恰到好处,不能沉迷一支而荒芜其他,例如许多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骨灰级玩家,满足了舒适欲的爽快,如果玩的出类拔萃,还可能满足了表现欲的名声和面子。但与此同时最有可能的会是损坏身体健康、不愿工作学习、或者不愿与伙伴沟通共事,甚至牵连到相知的伴侣,这样的结果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情爱欲都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孤独者能够时时检省,既不会盲目的追逐欲望,也不会追求单一的情绪。孤独者能够做到各种情绪的自由展现,更能够做到不同欲望的合理追求。

其实,情与欲,也非常的好把握。记住过犹不及的后果就足够了: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

孤独者的动力,会根据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甚至是迥异的。能够肯定的是,强大的孤独者将将自身的七情六欲照顾好,并能够照顾好其他人、群体和社会的情与欲。

第三节 价值模型

人比动物高级之处,就在于人可以依托自我力量(Power)创造社会价值(Value)。

一个真正的孤独者,能够使自身的付出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在产生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价值。最基本的个人价值就是是孤独者自我的情欲都得到平衡和一定程度的最大化,进而需要照顾到家庭成员和其他亲朋,在满足这些前提的条件下,扩大能够影响的范围。

这是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生活在世上,甭管是通过“血酬”还是出仕为官,都需要先把自身和家庭照顾到。

旧社会上海滩的一代枭雄杜月笙曾经说过一句土的不能再土的话,大体意思是:不要怕别人利用,说明你还有可用的价值。这话如果简单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成了完全带感情色彩的褒贬,就如同对这位被贴上标签“黑老大”的理解一样。

其实,这里的“利用”换一个词汇,应该是“互助”,或者是“共赢”。这个扁平化的世界中,连一个国家都无法面面俱到的做到所有事情,那么何止个体呢。人、家、国、孤独者,都得“共生”。

孤独者在追逐“共生”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第一个原则是:为善。第二个原则是:适度。第三个原则是:跃升。如果这三个原则无法做到,那么就不是“共生”,而轮为真正的“利用”。如果毫无收益,那就仅为一块被利用的垫脚石而已。

符合这三个原则就是人生价值的平衡,这就是人生价值平衡模型所表述的含义。 

人生价值平衡模型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支撑点是孤独者所处的平台,左边相对较小的是力量(Power),泛指个体能力;右边相对较大的是价值(Value),指代个体的社会价值。

没有看错的是这个杠杆不是水平的平衡木,但这是较平稳的常态。支点的平台与杠杆木是结为一体,但决不是在杠杆木的正中间。

力量(Power)这一头距离支点较远,是一种幸运。但力量(Power)必须要足够强到能将价值(Value)翘起。力量(Power)不能轻,太轻很可能是不走正途或投机钻营,“为善”就是走正途的根本。

翘起的幅度不能太大,以水平角最大15°为“适度”。如果幅度太大,就是个体的力量(Power)创造的价值差过大,这就标示着厚重。过于厚重的结果是整个杠杆系统会崩掉,再没得玩儿。

当力量(Power)将角度压过15°的时候,就要“跃升”到一个新的平台,继续进行“杠杆游戏”。

在人生价值平衡模型中,反应出的含义绝非上述简单的几段文字。但人生价值模型却是孤独者的内心衡量利器,犹如智者心中的一杆秤,伴随孤独者在人生的疆域上纵横驰骋。

第四节 孤者无疆

孤独者的思想,不是简单的“佛老”之道,因为佛陀和老聃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孤独者的思想,不涵盖西方的宗教,因为上帝和真主彼此的仇恨是个永恒的结。     

孤独者首先是一个有担当者,孤独者不会有“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的想法。孤独者能够包容更多的凡尘俗世,并有能力施展其无垠的关怀。

孤独者有自己的宗教,这种宗教的基本教义首先是对生命真谛的高度尊重,其次是超常规的实用主义。

大约八年前,我曾经绘制了一个人生成功标准的模型。很简单的三个圈:金钱(Money)、地位(Power)、品德(Virtue)。这个模型标示的意义是,人生成功的标准是这三个方面都富足,方可言之为成功。

人生成功标准模型也是孤独者的成功标准。当一个人赚了很多钱的时候,如果不是伴随着地位的攀升,那么钱财会不牢靠,而钱财和地位还需要德行的拉拽。金钱(Money)、地位(Power)、品德(Virtue)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会造成其他两个的迅速失掉。

这三个元素相互共生、相互依存,但也有顺序。金钱(Money)只是工具,其货币属性决定了可能一堆废纸,也可能价值连城,这种工具的存在是对个人信用价值的暴力;地位(Power)也指代权力或能力,很多时候它比金钱(Money)好用;品德(Virtue)是软实力,但可以看成道义、名声或气场,这种东西决不能独立存在,但它却是拥有前两者后必须要追逐的,追逐不到则到手的钱财和地位就只是过眼云烟。

因而,一个孤独者的成功,最外在的一个标准就是:必须是要金钱(Money)、地位(Power)、品德(Virtue)这三个元素共同达到一定的成就才行。

这三样东西的渴求过程,又是辛劳的,绝非易事。因为当孤独的思想在意识到这种成功模型的时候,就不能够再随心所欲的野蛮生长,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逻辑悖论。孤独者明了了成功的模型所标示的目标,就只有拼命向前。

说到这儿,倒是可以提一下记忆中胡适的一首旧体诗了,是当年赠送照片于陈光甫的《自提小照》---“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孤独者在没有意识到成功标准和目标的时候,犹如棋盘上未过河的兵卒,一旦过了楚河汉界,方才可以横行。当然,这儿说的横行不是指代“横行霸道”,而是可以自由发挥之意。而所谓的无疆也不能脱离棋盘的限制飞到天上去,更不能走回头之路,除非被安坐对面的棋手吃掉,方可黯然离场。

清晰的目标、永不回头的果决、有限度的自由,这就是无疆。

是为,孤者无疆。

    名词资料

    关于『七情六欲』的解释,参考了百度百科的词条。

    地址为:http://baike.baidu.com/view/7688.htm

我的微信号:yangjian1757

我的公众号:yangjianlaoshi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