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澳日二战史(二)

先后登上新几内亚岛的二十余万日本陆海军,最后向澳大利亚军投降的只有11,197人,日军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五!在这么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中能够弄死对方95%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很难找得出来。
澳大利亚军的

日本海军军令部曾经有过一个占领澳大利亚北部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被陆军参谋本部给否决了,因为无法提供所需的陆军兵力。这个计划被否定了之后,军令部又提出来了占领萨摩亚,斐济和新喀里多尼亚的计划,称为“FS作战”,这个作战的目的是“隔断美澳”,就是切断从美国本土对澳大利亚进行增援的路线,这样美国就无法使用澳大利亚作为大本营进行反攻作战。

而山本五十六率领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不同意FS作战,他们自作主张地搞了一个“MO作战”,目的是占领新几内亚的首府莫尔兹比港。MO作战和FS作战很容易混淆,因为作战方向差不多,都是在新几内亚岛自西向东运动,但这两个作战完全不是一回事。军令部的FS作战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守,而联合舰队的MO作战就要积极得多,因为莫尔兹比港正对着北澳大利亚,占领了这个地方就能对北澳大利亚施加压力。

无论哪个计划都牵涉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岛,这是一个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面,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巨大的岛屿,面积几乎相当于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面积总和。新几内亚以东经141度线为界,西面是荷兰的殖民地,现在是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东面原来是法国殖民地,叫新爱尔兰,后来新爱尔兰的欧文·斯坦利山脉和俾斯麦山脉南面的部分被昆士兰自治领抢过来了,但是昆士兰的宗主国英国人不干,抢过来改为自己直接领有,随着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的独立,英国人就把那块地方给了澳大利亚。欧文·斯坦利山脉和俾斯麦山脉北面的部分则被德国人弄跑了。德国人在南洋一带原来占过不少地方,留下了不少德国地名,像俾斯麦山脉,俾斯麦海什么的。

第一次大战以后德国战败,海外殖民地被各战胜国瓜分,新几内亚岛上的德国部分也给了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这就简单地成了荷属和澳属两部分。战后荷属新几内亚一度独立,成立了“西巴布亚共和国”,但立即被印尼出兵占领,并吞为印尼的巴布亚州,而澳属新几内亚于1975年获得独立,就是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不管是不是真的进行登陆作战,日本军盯着的就是澳大利亚这块地方,但澳大利亚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1942年6月澳大利亚军队就渡海在新几内亚岛东部的米尔恩湾(Milne Bay)开始建设空军基地,准备反攻收回新几内亚岛。日军发现了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基地之后,派出了两千名海军特别陆战队前去征剿,那时皇军们还没有遇到过敌人,这一派就是两千人说明已经是很重视了,但是克劳斯少将(Cyril Albert Clowes)指挥的澳大利亚第七师的两个旅大约一万人正等着他们呢。

那时的美国人对“百战百胜”的皇军还有点害怕,但澳大利亚的放牛娃们可能是从小斗牛斗惯了,不怕死。也可能是乡下人没多少见识,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皇军百战百胜这句话,不由分说就上前拼命。这些连地图都没有带的皇军们算是遇上了第一百零一战了。几天打下来,领头的两名中佐一死一伤,两千多日本兵被击毙了七百多人,剩下的也几乎全部成了伤兵,这样总指挥的松山光知少将自作主张就撤了兵。

(米尔恩湾战役中光着膀子在搜猎日本兵的澳大利亚兵)

虽然在此之前的瓜达卡纳尔岛上有过日军的“一木支队”被美军一次击毙777人的记录,但那主要是归功于美军强大的炮火,而这次的米尔恩湾战役则是步兵部队间的战斗,所以米尔恩湾是太平洋战场上联军的步兵第一次战胜日军的步兵的一仗。

米尔恩机场得到了确保之后,麦克阿瑟带着美澳联军又开始修建了第二机场,第三机场,运输机成天源源不断地从莫尔兹比港运兵运军火,大轮船再从布里斯班往莫尔兹比运,接下来美澳联军开始进攻布纳。

(正在准备冲锋的澳大利亚兵)

结果新几内亚就成了大日本帝国陆海军的地狱,这个地狱比那个有名的瓜岛可大多了,瓜岛上的日本第17军起码还有人在想着他们。塞班岛,菲律宾,硫磺岛或者冲绳都是皇军的地狱,但那些地方战斗时间不长,玉碎的皇军们并不很痛苦。而这场很少被人提起,日本人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下坚持了两年的这场新几内亚之战才是皇军们的真正地狱。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被打得最惨的地方就是新几内亚,惨到了什么地步?惨到了在1944年12月日本第18军司令部曾经发布过“禁止食用战友尸体,违者严惩”的布告。先后上岛的二十余万日本陆海军,最后向澳大利亚军投降的只有11,197人,日军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五!在这么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中能够弄死对方95%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很难找得出来。所以安倍晋三访问澳大利亚之后又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安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就谈到了寻找日军尸首的事情,到现在找到的就只有两万具左右,还有十五六万日本兵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日军十八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向澳大利亚第六师师长罗伯逊少将投降)

日军被打得这么惨的原因是两军在装备,火力以及作战哲学上相差得实在太远,澳军在新几内亚打仗挺奢侈的,他们使用空中运输的手段将部队用飞机从莫尔兹比港空运到米尔恩湾,再从米尔恩湾修一条宽达12米的柏油公路,沿着公路向布纳进攻,目标首先是布纳,最后是要拿下一开始日军登陆的莱城。

(澳大利亚军在新几内亚岛上修的运输公路)

澳大利亚军对打仗的理解也有点古怪,但却完全正确。澳洲人认为打仗就是占地方,这个“占地方”在英语中对应的单词是“occupation”,这个单词有点“占空地”的意思,就是没有了人的空地他才去占,有人怎么办?用炮弹赶走就是了。就是说澳洲人打仗是先用炮火清场把日本人赶走之后再去占领那块已经没有了日本人的地方。

(澳大利亚空军的战斗机在飞越新几内亚岛上的斯坦利山脉)

澳大利亚军的炮弹就算不能把日本人活活炸死,也能把日本人炸在防炮洞里出不来,见不了风,晒不着太阳。南洋新几内亚地方本身就潮气大,又老下热带暴雨,洞里面都是积水,见不了风晒不着太阳人会得皮肤病,烂都会把你烂掉,当时在新几内亚岛上的日本人,就算逃过了疟疾也逃不过皮肤病,好人身上能长青苔,那时候没有抗菌素,伤兵就能活活烂死。

(澳大利亚军人在展示他们缴获的日军军旗)

澳大利亚人惩治战争罪犯毫不手软,但对一般军人却非常讲人道。但就是在澳大利亚方面全力救护下,在战俘营里还有1,148名因衰弱不治而死,最后能活着回到日本的陆海军军人和被日军征用的人员(日语是“军属”)总数不到两万。日本派出去的第一艘复员船巡洋舰鹿岛号就是去新几内亚接人,因为大家都知道那边最艰苦,鹿岛号在快在长崎佐世保进港时还有上百名重伤病员在甲板上看到日本以后咽了气。

其实日本和美国有关新几内亚战斗的资料还都不多,本来日本人能活着回来的就不多,活下来的人一般都不愿去回忆那段地狱经验,而美国是没怎么参加新几内亚战事,不知道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有关新几内亚战役资料最全的是澳大利亚,他们是新几内亚之战的主角,还是打的大胜仗,所以连缴获的一张废纸片都认真地保存了下来。不少日本兵的后裔就是到澳大利亚去寻找澳大利亚方面的资料才能知道自己的父兄到底是何时死于何地。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