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数学无疑是相容的;魔鬼也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不能证明这种相容性。”数学家Hermann Weyl这样说。
虽然,理论上,在科学界是不讲究拼爹的。可是《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以下简称《集异璧》)一书的作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的老子,还是要提一下的,那就是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
道格拉斯子承父业,成为数学学士、物理学博士、计算机教授,这没啥稀罕的,可是这位标准的理工人物,却因《集异璧》一书拿到了1980年普利策文学奖。
文字写到这里,似乎是要讲一个枯燥的故事。其实,很多有趣、甚至是玄幻的故事从《集异璧》这里生发出来的,限于篇幅和主题,我们今天只讲它与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有关的部分。其中最具娱乐效应的是,虚拟现实电影《盗梦空间》里很多理念来源此书,甚至很多令人震撼的场景创意就来源于《集异璧》所介绍的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荒诞怪异的画面。
我们回过头来介绍《集异璧》中三位不搭界,整体上来说是跨界的三位人物:
埃舍尔( 1898—1972),荷兰版画家,其作品光怪陆离,可以概括为局部合理表象下的整体荒谬,被人称作“迷惑的图画”:明明是向二楼上去的楼梯不知为什么却返回到了一楼,鸟儿在不断的变化中不知什么时候却突然变成了鱼儿。其作品有一种虚拟现实空间里的独特魔力。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就以埃舍尔的《骑士》作为封面。
哥德尔(1906 —1978 ), 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代表成就“哥德尔定理”大概意味着相容性(不自相矛盾)和完备性(涵盖一切可能的数学真理)就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曾有数学家Hermann Weyl对此评论:“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数学无疑是相容的;魔鬼也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不能证明这种相容性。”
巴赫(1685 -1750 ),德国作曲家。《集异璧》书提到其作品《音乐的奉献》有着“概念和形式彼此交织、游戏式的双重意义和微妙的影射”,不同声部鬼使神差地配合起来,给人一种音调无穷上升的错觉。
《集异璧》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且深含哲学韵味。
这也就是跨界的魅力。“苹果认为,只靠技术远远不够。后PC设备尤其需要把技术与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乔布斯这样说,“苹果能创造出iPad这样的产品,就是因为我们一直试图站在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汇处,博采众长。”
《集异璧》这部作品曾在近20年前在中国风行一时,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再次热起来的今天,其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再次被人们关注起来。
前不久,在“静·沙龙”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白硕对《集异璧》做了最新的解读。围绕着人工智能话题,白硕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阐释:
第一,心(mind)和脑(brain)的关系。心是不是独立于、平行于脑,另有硬件,还是寄生在脑这个硬件上的软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先不谈“独立说”的可能性,先讨论“寄生说”是否自圆其说。《集异璧》用层次观点坚定地回答:是自圆其说的。有人说,实验证明了灵魂是有重量的,死人和活人相比,在密闭容器里重量少了多少多少克。我想到一个比喻,就是杂技演员手里的球。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抛球杂技的时候,手里2个球、空中N-2个球是可以的。在称重量的时候,是本身体重加上2个球的重量。等到不玩抛球游戏了,手里的两个球就扔掉了,所以体重是不含两个球的。一个活人,在与周边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恰如抛球游戏,体重是包含了参加循环的一部分物质的,人死了,就退出了这个循环,体重不包含任何参加循环的物质。
第二,分布式存储/表示与大数据的关系。这本书在有关蚁群的章节,提到了蚁群掌握关于食物的方向和数量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不存在于个别蚂蚁的身体里的个别器官中。它是一种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表示的知识。分布式表示真实地存在于宏观上的整体事物之中,但微观上,在各个部分去寻找,是找不到对应物的。
第三,他心通与图灵测试。随着聊天机器人的层出不穷,加上一些聊天机器人号称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更有必要来回顾一下图灵测试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论问题。这本书的观点,是比较温和的,既不是极端的行为主义,也不是极端的解剖主义。这本书主张,不仅仅看外部表现,也要看若干关键节点上被测者与观测者是否相通。具体到图灵测试上,就是说不是随便问几个问题,答的顺溜了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必须是有份量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人和机器的特设性问题。
第四,层次跳跃与堆栈。这本书认为在层次间自由跳跃、转换、纠缠是人类智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计算机科学中讲的“堆栈”,可以很好地模拟人的这个能力。其实,目前各种“大脑”、各种“聊天机器人”是很缺乏“堆栈”类型的设计的,因此在模拟人的层次跳跃、转换、纠缠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从埃舍尔的画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大脑对于局部合理、全局无理的图像,还是有很高的容忍度的。
道格拉斯在《集异璧》中预言,将来可能有一些机器,是超临界点的,这只是一个复杂程度的问题,超过某种复杂水平就会出现质的变化。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关注人工智能,关注虚拟技术。
2014年7月30日,百度百家即将举办第二期The BIG Talk活动,活动邀请嘉宾为斯坦福大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创始人、美国政府虚拟现实政策问题及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的顾问Jeremy Bailenson,其演讲的主题是《虚拟革命的黎明》,笔者将赴会, 并有机会与演讲人互动,进行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
会后,笔者将向读者介绍演讲内容并介绍对虚拟技术的体验,to be continued.
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作者保留一切权利,转载需标明作者名及出处,并支付稿酬。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雷军》、《微软王朝危机》、《谷歌风云》、《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等8本图书;1996年起,在《中国计算机报》等IT媒体历任记者、主编。j_h_j@sina.cn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