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张贤亮:有些书不看也罢

世间的书是很多很多的,几乎每个大学图书馆或者省级图书馆的藏书都以千万计,其实没有什么书是必看的。若你不喜欢张贤亮的书,反正张贤亮自己也说过:“我不屑于为读者写。”那如果你不屑看,我想他也不会介意。

大清早晨,我七点上Q,就被小朋友紧急呼叫:叶老师,要不要专程把张贤亮的书找出来看一下?值不值得?

他说他是读中文系的,那一批伤痕文学,老师例必大点名一次,对张贤亮一笔带过,没有褒也没有贬,他遂也没想到要看。而就在昨夜,78岁高龄的张贤亮与世长辞,听闻此消息后,一看微博上各路大V的赞美之词,立刻惶惶起来:张贤亮是否应该是必读书目,不读会否成为求学路上的缺口,永远弥补不了?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1957年,21岁的张贤亮因作品《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22年的痛苦、幽闭、压抑,形成巨大的力量,如地底下的岩浆,在他重获自由后,立刻喷射出来。《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即电影《牧马人》原著)……无遮无掩、巨细靡遗地向我们披露了“右派生活”的艰辛,极端的饥饿,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以及——爱情的可能性。

谁能忘记他笔下的马缨花?落难的知识分子章永璘被劳动妇女马缨花用“开美国饭店”的方式滋养着。他吃饱喝足之余,却想起《资本论》,立刻觉得自己的爱就相当于“剥削者对女性的卑劣占有”——到了现在,我已经想不起他的推理过程了。不过按我们这种普通人的想法:她爱你,照顾你,你觉得亏欠,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已,不能变成“优雅柔情”,至少等价交换也是好的。但不,“她和我两人是不相配”的——一念及此,结局可想而知。

张贤亮曾自己说过,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政治小说。我却觉得,更类似于传统话本小说的现代演绎:落难书生被二八佳人相救,书生是被打成右派的许灵均、石让、章永璘等,佳人呢,不再是后花园赠金的大小姐——这种模式,另有一位作家爱用——而较为接近话本里另一类女性形象:青楼女子。马缨花和黄香久等,都一方面是书生的守护神,另一方面为了生活,不得不周旋在各个男人中间。书生一边享受食物和爱情,一边感谢她们地母一般的伟大情怀,一边清楚地知道:她们是不宜室宜家的。这年头,不兴“五美团圆”了,她们被始乱终弃,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样评价,也许对张贤亮不甚公平,毕竟他也写过极纯净的《肖布尔拉克》,而且在年少的我心目中,留下了极美的印象。但还是得说:张贤亮大部分小说的主题,就是性与政治。自然了,活下去而且尽量用各种方式活得好一点儿,是许多年来,中国人生活的主流。但目前的我们,终于能从长年的饥馁里面,稍稍脱身,我们可否追求一些别的东西,不仅仅是吃饱、睡觉、勾心斗角?

时代一转变,某个时代的读物就会落伍过时,值不值得重看?类似张贤亮的作家有很多,类似的作品也有很多,《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雪落黄河静无声》……每本都还不错,然而同时,每本都会有:对权力的极大渴慕、对女性的物化、作者自居为才子的沾沾自喜——至少我现在不想再看,避免一边看一边心里不舒服。阅读不是用来给自己找不痛快的。

最后我这样回答小朋友:世间的书是很多很多的,几乎每个大学图书馆或者省级图书馆的藏书都以千万计,其实没有什么书是必看的。你遇到了,一看之下,如获至宝,OK,是你与张老师共同的福气。若你不喜欢,反正张贤亮自己也说过:“我不屑于为读者写。”那如果你不屑看,我想他也不会介意。

大V们的赞美呢……相信我,他们中可能很多人也没看过张贤亮。

合作、约稿、咨询:qingcheng0078@vip.163.com;

公共微信号:倾城不客气;

新浪微博:作家叶倾城

腾讯大家专栏:http://dajia.qq.com/user/qcqingcheng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