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批示:《蒋介石文集》印它一万册

出版《蒋介石文集》是毛泽东在“文革”前提出的,中宣部安排人民出版社进行编辑工作,拟印1000部。稿本出来后,毛泽东主席批示:“一千本太少,印它一万部。”

□ 周海滨 | 文

▋▋周海滨,《回忆父亲张治中》(张素我口述)一书整理者。周海滨微信公众号:Oralhistory。

2002年,我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身份向全国政协建议出版《蒋介石文集》。出版《蒋介石文集》是毛泽东在“文革”前提出的,中宣部安排人民出版社进行编辑工作,拟印1000部。稿本出来后,毛泽东主席批示:“一千本太少,印它一万部。”

但不久“文革”开始,此事不了了之,稿本也散失了。

随着我们的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现在的政治环境,比起40年前要更适合于安排出版《蒋介石文集》。蒋介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著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遗憾的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尚没有一部祖国大陆出版的蒋介石的文集和全集,这不仅影响了对民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对团结海内外华人、促进祖国统一也是不利的。现在蒋介石作古已经近40年,把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将其文献公开出版,其正面的意义肯定大于负面的影响。

台湾曾经出版过几种蒋介石的文集、全集,但出于政治需要,都对其有取、有舍、有修改,因而不够客观。如果我们编辑出版《蒋介石文集》。,既可以利用其成果,又可以弥补其不足,还历史本来的面貌,以为广大的史学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研究者提供真实可信的文献。

此外,编辑出版《蒋介石文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台湾“台独”势力搞“非蒋化”。蒋介石虽然反共,但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坚持祖国统一,反对“台独”,这是值得肯定的。祖国大陆出版蒋氏的文集,正可说明我们尊重历史、尊重这个历史人物,这也可从侧面表明我们支持统一,反对“台独”的态度。

从1980年起一直到2002年,我做了22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常委。我这个人很直,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年提了很多意见。

我2004年曾向中央电视台提过一个建议,就是希望电视台报道新闻时速度尽量放缓,吐字要清楚。

为什么提这个建议呢?因为现在我国已是老龄化社会,老人越来越多,老人又是国家的财富,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国素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现在国家把重阳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可见对老人是很尊重的。我们老人每天也很关注国内外大事,可现在的主持人在语言、语调、语速上让人不舒服,特别是语速过快,让人心情紧张。

为这事,我曾与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的父亲、已故兰州大学教授水天明先生交流过,他曾为此事说:“我觉得这是不少人盲目学外电外台的外语语速所致。他们没有意识到作为孤立语系的汉语,不仅要流畅,而目要注意抑扬顿挫才会悦耳动听。”我认为他是对的。主播的语速过快让老人听不清楚、心情紧张。尽管给老人看的《夕阳红》栏目每天都有,但语速还是太快。而且为老年人开办的电视栏目也只有这一个《夕阳红》栏目。

2006年1月21日,我也写信给华君武说起此事。他在1月4日给我的信中也谈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并赠我照片一张。

随着老龄人口日渐增多,我希望各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多为60至100岁的老人们着想,我建议中央电视台增设一专门的老龄人频道,报道国内外大事和各地老年人真实、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尽量用简单、朴素的画面,不求华丽和奢侈。老年频道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要选择年龄稍大些的,播音员的语速不要太快,语气要温和,同时主要抑扬顿挫。记得50年代有位著名演员叫魏喜奎的,她的发言非常标准、清晰,任何人都听得懂,还有一位大鼓书演员骆玉笙,她虽是高龄但是对自己演唱的作品仍能够清晰地发言吐字。

自2004年5月1日开始,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因为语速太快,我都看得很吃力,不得已,我勉强听听新闻联播和经典音乐。我有这样的感觉,人们说话都很快,好像是在说外国语似的,我听不懂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