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杨贵妃人气为什么最高?

文人可借祸国之说,直言不讳地描画贵妃的妩媚;反过来,也可借无辜论,叙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传说。贵妃之死,是死在天子出逃的路上,有挽救圣上性命的意味,这多少让这个传奇披上一层牺牲殉国的色彩。

看毛泽东传记,伟人身边的医生回忆,主席暮年喜诵唐诗,眼疾后,复请护士朗诵《长恨歌》。一位金戈铁马半生的领袖,为何也钟情于白氏的乐府长歌呢?

说来也蹊跷,《长恨歌》通篇叙述的是前朝帝王的风流韵事。

白居易生于772年,而马嵬坡之变则在756年,两者相距不过十余年。

试问一位文人如何有千钧之力,来写李家天子的不堪与出逃,但白居易就写成了,温柔中有几多劝诫,浪漫中有几多警醒,缠绵中有几多讽谏,且散布天下,广传蛮夷。

一个宽容大度的时代,才可能有风华绝代的艺术。

天子和贵妃的爱情,虽然华贵,但未必比得上坊间夫妇那么真实。有了马嵬坡之劫,他们的情事终究不得圆满,杨贵妃不过是舍卒保帅的一个棋子而已。为何白居易弃信史于不顾,写出一篇钟爱缠绵之作呢?

自幼背诵《长恨歌》,这个问题困扰十余年,不得其解。一日咏读,似有所悟。人生婆娑,皆有缺憾。

谁人心中没有未曾圆的梦,谁人心中没有一首长恨歌?

唐明皇与杨贵妃,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题材,他们的故事集宫闱江湖战事于一体,贵妃无辜,抑或女人祸国,都有一番支持者,且可自圆其说。

文人可借祸国之说,直言不讳地描画贵妃的妩媚;反过来,也可借无辜论,叙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传说。贵妃之死,是死在天子出逃的路上,有挽救圣上性命的意味,这多少让这个传奇披上一层牺牲殉国的色彩。

四大美人中,杨玉环的形象最为饱满。其人其事所以传,白乐天的《长恨歌》功不可没。

35岁,写出《长恨歌》;45岁,留下《琵琶行》。从一个希翼天长地久渴望爱情童话的倜傥才子,到一位谪居江州呼酒买醉泪洒青衫的中年卑吏,这十年间,一位诗人的心迹该有怎样的千折百回呢?

《长恨歌》与《琵琶行》都是我顶喜欢的长诗。随着年龄增长,我更喜欢一些《琵琶行》。人在失意时,会活得更真实。这时候的白乐天不再追求华丽的皇宫秘事,而愿意和一位同样寂寞的商人妇唠唠心里话。

《琵琶行》后,诗人鲜有佳作,有的甚至勉强称之为诗而已。

看《白香山诗集》,前半部生机勃勃,后半截暮气沉沉,不忍卒读,一翻而过。乐天的一生,有点虎头蛇尾,晚年福寿禄囊获,却没有了灵性和锐气。但我们不能求全古人,他毕竟留下了天长地久的《长恨歌》。

无疑,《长恨歌》美化了天子的风流韵事,且看《资治通鉴》中的安史之乱,大江东去,历史滔滔,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唐玄宗时代,名相辈出,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张九龄尚直,没有这些名相,也就没有唐朝的强大。在这些中枢大臣中,李林甫的人气最旺,当然是恶名传千古。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李林甫的在位是朝野稳定的保证。杨国忠一直对李林甫畏惧有加,临终前,李林甫对他说,我死之后,你必然担当大任,以后就拜托你操劳国事了。

闻言,杨国忠汗流覆面。为什么心虚呢?因为李林甫是奸雄,你杨国忠不过是攀附裙带的小混混罢了。还有一个人见李林甫胆颤的,那就是安禄山。和李相说话,这位爱耍小聪明的胡人还未开口,对方已猜出大概。至此,安禄山才知道长安城里也有玩阴谋的高手。

李林甫有个儿子叫子岫,史书说他“颇以满盈为惧”,这句话太精妙了,一个奸雄的儿子没有骄矜姿态,反而能够洞察其中的颓势。一次,父子俩在后花园散步。

儿子子岫说,老爸你高高在上,怨仇满天下,出来混终究要还的,一朝祸至,该怎么面对呢?

这句话问到了李林甫的软肋处,老李闷闷不乐,说势已如此无可奈何了。

叛兵围攻潼关后,长安一片混乱。凌晨,唐玄宗率领一干皇亲内宦,悄悄地离开了长安。

仓皇走过国库时,杨国忠坚持烧掉,可唐玄宗说,如果焚之,那么乱军涌入长安,抢不到皇家的财产,必然骚扰百姓,还是算了吧。

又过一道桥,杨国忠派人焚桥断路,皇帝老儿又说,还是给百姓留一条逃生的路吧。这位末路天子还不放心,特意安排高力士等随从扑灭大火。

逃亡路上,宫妃张良娣睡觉前,总是挡在玄宗外面,天子说,女子不能御寇。可良娣说,如果发生万一,陛下可以先行,我可以身却敌。这位妃子当时有孕在身,产下孩子第三天就起身,缝补警卫的衣裳。好样的!

还有一个人和唐玄宗不离不弃,那就是名宦高力士。史书称他“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这是极高的评价。唐玄宗遗诏中,专门点名高力士陪葬。力士墓在陕西蒲城,是泰陵唯一一座陪葬墓。

在二十四史中,高力士是为数不多令人心存敬意的宦官。肃宗继位后,明皇旧部纷纷离去,而唯有高力士一人留下。之后,宦官新宠李辅国忌恨高力士,逐其出城。

在流放途中,古稀之年的高力士写诗言志《感巫州荠菜》:“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这首诗虽然平白,但里面有一种执着。你说他是愚忠也好,说他是顽固也好,但这正是今人所缺乏的。

李商隐写有名诗《马嵬》,其中有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李天子逃亡路上,行军到马嵬坡,御林军闹意见,必须杀杨贵妃泄愤,天子自家保命要紧,哪里还有怜香惜玉的心思,随他去吧,赐杨玉环一条白绫吊死。

一场兵变,李隆基失去了杨玉环,失去了天子之尊,但他却在暮年听到了真话,看到了真相,体会到了真情。

他执政四十余年,子孙众多,宫妃无数,却只有一个老奴陪他到黄泉。后人多渲染明皇与贵妃的爱情,但在浩劫之后,真正慰藉李隆基的,却是他与高力士之间、已然超越主仆情似兄弟的一份感情。

新浪微博@小刀崔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