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中国坏就坏在,总是不乏商鞅这样的王八蛋。而统治者啥都可以不学,但商鞅的愚民术、贫民术、弱民术、辱民术则是要学的。搞的时间长了,统治者不用发力,老百姓自己就动手动脑了,外在教化终于修成了内在的自觉!

战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战国(前475-221年),印证了一个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被周王室所承认。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原先是姜氏,姜子牙家的),也为周王室所承认,意味着七国并立局面正式形成,号称战国七强。

七强中,谁对宗法传统破坏大,也就是说,谁改革的力度大,谁就强。所以,枪杆子背后的支撑是改革。

最早变法的是魏。魏国任用李悝变法,内容主要是:第一,废除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世卿世禄制,采用任人唯贤的官僚制。第二,发展农业,力耕求富。第三,实行平籴法,既打击商人的投机活动,还兼顾了城乡均衡。第四,制定《法经》,以法治国。

楚国由吴起主持变法。主要内容是:第一,除了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还把他们迁到荒凉地方去。第二,整顿吏治,革新政治;重用人才,富民裕兵。可惜好景不长,楚悼王一死,吴起当场被杀。楚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宣告结束。

韩国任用申不害为相进行改革。申不害,俺们河南荥阳人。真是个害虫,还伸着脖子说自己无害。法家有三个重点:重权、重术、重势。这家伙走的是重术之路,传下来的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帝王术。他的术有两个核心:第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第二,为了维护第一个核心,帝王还得学会如何玩弄群臣,并让君臣互相玩弄与自我玩弄。据说五十年代的上海流传这样一则段子。毛问刘、周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说: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用筷子捅下去。毛摆手说:非人所愿。周说: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肉里给它吃。毛说:非人所乐。他自己提供的办法是: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烧得不行,猫就会自己去舔屁眼,并且越舔越兴奋……我们河南老乡申不害,就是教帝王这个的。我呸,小人加贱人,合称小贱人。

赵国呢,前有公仲连为相,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是:第一,用仁义和王道教化人民;第二,建立选官制度;第三,改善财政。后有赵武灵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上叫“胡服骑射”。可惜后世不堪,长平一战,降卒四十万被坑,从此彻底弱了下去。

燕国远在北地边陲,改革启动得最晚。燕王哙发现其它六国的改革都见成效,急得不行,“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甚至亲自下地参与农耕。可能太急了,甚至效仿传说中的禅让制,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相国子之,导致燕国大乱。昭王即位后,招用贤才,才稳步推进改革。

我最喜欢的是齐国的改革。齐国有个稷下学宫,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外的稷下。首创者乃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之前被史家称姜齐,之后称田齐)。稷下学宫专门招徕天下贤士和学人。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先生淳于髡和邹忌的协助下,齐国开始了改革。第一是整顿吏治,第二是言论自由。不说前者,只说后者。自由到什么程度呢?鼓励臣民书谏谤义:“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齐宣王时期,更是优待文人学士“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这一来稷下学宫人才济济,兼容了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真正做到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大家随便扯蛋,还不用担心蛋疼。所以,稀奇古怪的故事也不少。比如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就是韩非子恶心齐宣王的。无盐丑女的故事,更是把宣王恶心个够:无盐丑女钟离春,丑得在民间嫁不出去,三十岁的剩女实在没辙就去闯王宫了,一番谏言说得宣王两股发凉,就把这丑女立为王后了。多么美好的朝代,多么有趣的故事。可惜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昙花一现。

最后说秦国。秦国迅速坐强坐大,全靠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在上册以文臣的角度讲过,这里站在政治的角度复习一下。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行法治,发“验”照,搞连坐,奖告奸,轻罪重刑;第二,焚诗书,禁游宦。第三,奖军功,禁私斗;第四,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第五,废井田开阡陌;第六,推广县制;第七,统一度量衡;第八,改革赋税;第九,革夷风狄俗。……这些改革表面上,好处不少,至少奠定了秦国大一统的基础。问题是坏处更不少,中国最坏的文化传统,大都可以在商鞅这里找到源头。咱们这里简单表表:

第一,商鞅的法治并不是民主性质的法治,相反,它只是中国法家的法治。中国出产法治理论比较早,但实践上并没有走向民主法治,商鞅这种法家,至少要负理论上的责任!

第二,中国不但没有法治,相反,政府鼓励告奸,让密报制度化、常规化。直接让中国人的良心,从源头上就大大地坏了!

第三,教唆政府掌握所有的资源,把政府弄成唯一的挖井人。“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乱。”

第四,告诉政府其首要任务是愚民:“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而重农,乃是愚民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同时宣扬知识愈多愈反动,“虽有诗、书,乡一束,家一员,犹无益于治也”;“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辨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还有,禁止歌舞戏剧杂技全国巡演,以防人民心神不宁。

第五,光愚民不行,还得穷民。又穷又傻才是好人民,才能把他们驱逐到农战这两种最低等的生存方式上。商鞅说:“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民之内事莫苦于农”。 他还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他发明两个概念,一个叫生力,一个叫杀力。生力,就是农,杀力就是战。种好地了就得战,否则老百姓该想其它事了;种不好地也得战,否则老百姓视线没法转移。“王者,国不蓄力,家不积粟。国不蓄力,下用也;家不积粟,上藏也。”翻译过来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生生杀杀,杀杀生生。刚吃饱就去打仗,打完仗再去种地,子子孙孙,无穷尽矣。

第六,综合治理,多管齐下,一定要让人民永远生活在非人的境界中。“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中国坏就坏在,总是不乏商鞅这样的王八蛋。而统治者啥都可以不学,但商鞅的愚民术、贫民术、弱民术、辱民术则是要学的。搞的时间长了,统治者不用发力,老百姓自己就动手动脑了,外在教化终于修成了内在的自觉!

除了改革家,战国的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了公孙衍、张仪、苏秦这样的纵横家。这些人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所谓的“朝秦暮楚”是也。后来发现秦国开始一枝独秀,所以合纵变成了联合抗秦,连横变成了秦国对合纵国的各个击破和弱国联秦自保的策略。这些纵横家,有些一度混到了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遗憾的是,水平还是差了些,没有建出国联甚至联合国。否则如今的中国,应该跟欧洲差不多。可惜,中国走的是大一统,主角乃是秦国,长平之战次年,即公元前259年,秦国开始了战略大一统。由于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38年后,即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大一统。商鞅这个王八蛋功莫大焉!

商鞅最后的结局是谋反车裂,全家陪死。就连司马迁都大叫活该。确实活该。而且这家伙是卫人,卫国从春秋末年起就是龟缩在河南濮阳的一个小可怜国家了。一句话,这家伙也是我们河南老乡!哇哇呸!

( 详见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