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不明

如果说刘邦是以无赖小流氓之身坐的皇位,那么朱元璋则更差,他是穷人孩子(要过饭,当过和尚)起的家,一坐江山就得了心跳病,认准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更怀疑身边都是赫鲁晓夫

明不明

明朝(1368-1644年),开国帝王朱元璋,末代君主朱由检。

如果说刘邦是以无赖小流氓之身坐的皇位,那么朱元璋则更差,他是穷人孩子(要过饭,当过和尚)起的家,一坐江山就得了心跳病,认准了知识越啥越反动,更怀疑身边都是赫啥晓夫,所以坐稳天下后,每粒棋子都认真的下。

第一,地方官制方面,改元朝的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总格局是南北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布政使司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俗称藩司),负责民政财政。另有都指挥使司(长官简称都司)掌军政,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俗称臬司)掌司法监察。三者合称布、都、按三司。三司之上,另有临时性的总督与巡抚,地方有事,政府额外下派;事完结了,再回中央。布之下设府州县。

第二,中央官制方面,废中书门下两省,不设宰相,宣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虽留尚书省,但尚书及左右仆射不设了,尚书之下的六部没有了头头,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长官称尚书。御使台改称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使(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按十三道布政使司分设监察御使负责监察工作。另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监督六部工作,并负有谏官之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使合称科道官或言官,在明朝的政治官场上,成为一道最活跃的风景线。其它方面,另有大理院主管冤假错案平反工作(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有通政司管理奏章(通政司、大理院,加上七卿,合称九卿);有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分掌天下军籍;有翰林院修史制诰备皇帝顾问,后来从中分化出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这些秘书称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和文渊阁、东阁两阁。这些都在内廷,因而得内阁之名。首席大学士称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由于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奏章太多,皇帝看不过来,便由内阁看奏章,用小条子批个意见,叫条旨,也叫票拟。皇帝看了,撕条,亲用红笔批下,叫朱批,也叫批红。批好拿出去,便是谕旨了。当然皇帝也不能全专权,还有民主呢,一些大事,有廷推(一些大吏的任命由七卿、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公推)、廷议(各部不能单独决定的大事由七卿、九卿公决)、廷鞫(三法司解决不了的大案要案由七卿、九卿定狱)。

第三,军事方面,行卫所制度。一卫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下辖五千户所。每千户所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十百户所;每百户所112人,长官为百户,下辖二总旗;每总旗又分五小旗。卫的上级机构是都指挥使司,全国共设十六都司(除十三个布政使司外,另在北部边疆设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和万全都司)。原则上都司统卫,卫统千户所,但也有部分千户所直属于都司,称守御千户所。除都司之外,另设有若干行都司、留守卫,也统领卫所,与都司相近。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记载,全国共329卫,65守御千户所,所以军队人数大概是180余万!要知道,大约一个世纪后,1485年,英国(当时只统治英格兰地区)人口才220万。所以大明那个时候要去打英国,平均一个兵摊一个英国人!

第四,选官方面,政府是三途并用:兴学校,开科举,另加一个荐举。明太祖注重教育,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刚打下天下,就诏天下府州县广设学校,并着选派优秀生员入学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国子监长官为祭酒,下设司业、博士、助教等教官。国子监学生称生员,其中官二代称官生,地方保举的民间俊秀及府州县学校生员为民生。监生待遇优,生活费官给,一年考试及格及可出身任官,三好学生可奏请皇帝破格任职。监生坐堂到一定期限,可分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根据实习表现补官。府州县学,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普通教官称训导;学生称生员,也是官给廪膳,但他们不能直接做官,须升入国子监,或者参加科举考试。除此之外,还有社学(民间乡村所设)、宗学(为宗室子弟开设)、武学(为武官子弟开设)。所以,大明遍地是学校。至于科举,规定必须获得府州县生员资格者(俗称秀才),才能报名参考。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主要范围为四书五经,作文须根据程朱理学注疏,模仿古人语气,遵循固定的格式。虽然格式慢慢固定成了八股,士人慢慢变成书呆,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察举都能变成门阀垄断,所以这种弱智考试反而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办法,否则有啥办法呢?现在还没有办法,只能傻学瞎考了。最后是荐举,政府定立耆儒、秀才、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等名目,由各级官吏推举。

第五,户籍和赋役。设户帖制,政府印发户帖,由户主登记,一式两联,编以字号,骑缝处加盖户部大印,一联由户主保存,一联由户部存档。行里甲制,每110户为1里(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下称里),选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十甲,每甲以一户为甲首。里长、甲首十年一轮流。在里甲的基础上编制户籍黄册,每里一册,十年一编制,逐级上报。上报者皆以黄纸为面,故称黄册。登录田土图册因图绘田亩状如鱼鳞,故称鱼鳞图册,也是逐级上报。黄册与鱼鳞图册一道成为政府赋役根据。赋税也是两税法。役有正役、杂役。正役以里甲为单位,每年以里长一名带领一甲十户应役;杂役是政府临时摊派。这套制度,跟唐朝的帐籍制度一样,用久了也不行,所以后来改为一条鞭法。就是把民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计亩征银,方便快捷。

第六,司法制度。洪武皇帝也是以法治国,法律条文很多,重要的有《大明律》和《大诰》。《大明律》是明朝的综合性正式法典,刑名方面除了唐传下来的笞、杖、徒、流、死,另在死刑下加一个凌迟,就是刀削羊肉片或者刀削面那种,在流刑下加一个充军,就是将罪犯发往卫所充军籍服役。《大诰》是老朱亲自撰写并颁布的超宪读本(超越国家宪法《大明律》),要求每户一本(相当于黑宝书,老朱自己要没要版税待查),里面全是老朱特色的严刑峻法思想,当然也有亮点,比如鼓励百姓上访,严惩贪官污吏等,特别是老朱刚坐稳江山就搞的四起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前两案集中杀功臣,后两案集中整吏治,所以好多人说明朝黑暗。是黑暗,连官员日子都不好过了。明太祖还发明了打官员屁屁的刑罚,官名廷杖。中国的读书人混到这般地步,脸面屁股蛋子都丢尽了。至于小命,也很悬。

第七,特务政治。老朱别出心裁,发明了锦衣卫制度,这是中国政府专门化的特务机构了。锦衣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下设将军、力士、校尉等,名为“缇骑”。锦衣卫有侦察权、审判权,还有自设的监狱。

第八,社会控制。明朝户籍是分类管理,主要类别是军、民、匠等。户籍一定,世代相袭,不得脱籍。军民人等日常生活,出行不得超过百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良民证(路引),否则即算犯罪。太祖眼里还容不下闲人(昈夫,相当于现在的三无人员吧),严禁无业游民四处晃荡,违者治罪。

第九,朝会制度。由于废了宰相,皇帝更得日理万机了。这里列个数据,据当时统计,太祖做皇帝时,其中八天接奏章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有讲一件事的,有讲二三件事的,合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所以太祖很注重朝会制度,一天两朝:早朝、午朝(亦称晚朝),合称常朝。早朝,百官奏事;晚朝,非警急事者不可赴,只有管理奏章的通政司可以早晚皆朝。

当然,开国皇帝再英明,订的制度再好,也捱不住后人不肖不守。先是靖难役,老四朱棣取代了太祖指定的接班人、长门长孙朱允炆。后是太祖的政治遗嘱——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被当成了耳旁风,不但宦官专政,宦官还办理了特务机构东厂,跃到了锦衣卫之上。之后又办理了西厂,跃于东厂之上。明朝宦官领袖称司礼监,能量盖过皇帝,内阁首辅要想做事,都得先与他们搞好关系。先是出个王振,领着英宗打瓦剌,闹个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走。后是出个汪直,巡视九边,威风盖过天子。更大的笑话是,江西一个无赖杨福,长得像汪直,就冒充汪直出游,历诸多省市,一路上受到各级官府争先恐后的奉承,爽歪了。最后出个魏忠贤,把宦官政治演绎到了人类的想像力之外。除了宦官专权,明朝还出现其它政治怪像:一是首辅专权和内阁纷争;二是皇帝怠政,不上朝、不接见阁臣、甚至各种祭祀大典都找代理人,导致大臣几十年见不着皇帝一面,是否认识皇帝都值得怀疑(其实明朝这会儿发展为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就好了,君臣皆高兴,可惜还是没有路径)。黑暗久了,总有亮点。明朝黑暗的政局中也有所谓的东林党及东林党议。东林党,因其领袖顾宪成罢官后在东林书院讲学而得名。当然所谓的讲学不纯是讲学,他们褒贬朝政得失,臧否人物优劣,以舆论匡扶时政,甚至卷入政局斗争。比如著名的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东林党人占据了上风,但这是偶然的人事上的胜利,人事成功之后,东林党人也想不到制度性的建设,所以,斗来斗去,总有被别党、特别是宦党斗下去的一天。等到魏忠贤崛起,东林党人光剩下演绎悲壮情绪了。

更悲壮的是,崇祯勤政爱民,像个好皇帝,但是却做了明朝的亡国之君。对此《明史》评价曰:“君非亡国之君,而臣尽亡国之臣”。这话说得有些奇怪,是说皇帝是个好皇帝,而当官的皆不是好官。还是那句话,皇帝无所谓好坏,官员更无所谓好坏,没有制度建设,人事的好与坏,皆是历史的偶然,而历史的必然是,朱家天下总有亡的那一天。崇祯死后,南明又出仨个败种皇帝。第一是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吃喝玩乐一阵子,被俘杀;第二是唐王朱聿键,关键时刻光顾得和鲁王朱以海内讧了,逃跑时又载了十几箱子书影响速度,被逮;第三是桂王朱由榔,手下群臣不争气,天天忙着闹党争,最后被吴三桂追到缅甸,可怜兮兮地给吴三桂写信曰:“岂天覆地载之中独不容仆一人乎?”老吴看了一点不动侧隐之心,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嘛,愣是胁迫缅人献出桂王,杀之而后快。元璋泉下有知,该痛哭流涕了。问题是,以他的路径,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周期率,没有一家王朝能突破!朱家之后,轮上爱新觉罗家了,又一位少数民族兄弟上位了!

满洲人入关之前,给他们打扫屋子的是李自成。农民领袖李自成虽然作了很多秀,什么亲民爱民,什么均田免粮,但是一旦进了北京,小农本色全露,又是抄家又是抢女人的,比他所推翻的王朝还要不堪。所以他的历史周期率循环得特别快,龙椅没暖热(坐了四十天),就被满洲人赶走了。以至于毛泽东进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自成(按萧一山的说法,这人不过是明清之际舞台上的一个丑角)。殷鉴确实不远!

详见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