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西安:鸠摩罗什,梦回西域的起点

2014“寰行中国”•中国文化之旅系列第33篇文章,“梦回西域”第6日,宝鸡-西安。全程178公里。

贾平凹说,西安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姑娘。

——文化寻访•西安

周海滨_文 

公元401年年末,后秦弘始三年,一个来自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的僧人东行,他的目的地——长安。

与我寰行中国的路线颇为相似,他在甘肃武威曾有长时间停留,继而被后秦皇帝姚兴迎送,东传佛法,而我等则是寻访中国文化,名山古刹自然也在寻访的链条上。

他是与印度人真谛、玄奘、锡兰人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的鸠摩罗什,公元343年出生于西域,父亲鸠摩罗炎出身于天竺婆罗门,出家后东行龟兹,娶了龟兹国王的妹妹耆婆。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后,入逍遥园西明阁,姚兴以国师礼待,并请鸠摩罗什主持规模宏大的译经场。自此,中原在鸠摩罗什的眼里,不再是驼铃声中商旅送来的丝绸,而是一番浩大的译经事业。

尔后十二年间,鸠摩罗什译出经论35部,294卷,其中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及《十诵律》等。

译经有着严格的程序,先由鸠摩罗什口译佛经为汉语,再由众僧推敲润色后记录整理,然后与旧译进行比较,继而向僧众宣讲,经过反复讨论才敲定译文。译文还要由旁人翻译回原文,以比较和避免错讹之处。最终的佛经定稿由后秦皇帝确认,才能抄录流传。

就是在长安,诞生了“世界”“未来”“爱河”“平等”等词汇,他们来自译介而来的佛经,佛教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以“世界”为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亦即指众生居住之所依处,如山川、国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为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莲华藏世界(华严宗所说佛之境界)、弥陀净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对世界之绝对世界、无为世界。

公元402年,鸠摩罗什译出《金刚经》,公元661年,后来的禅宗六祖惠能卖柴时听人读诵《金刚经》,引起内心的领悟。经询问得知,黄梅弘忍大师在凭墓山,以《金刚经》弘化。惠能听了,觉得自己与佛法有缘,所以辞别了老母,到黄梅去参礼弘忍。弘忍为惠能说法,说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悟道禅宗。

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是三论宗立论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宗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立论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圆寂。200多年后,一个唐朝和尚开始了他漫长的取经路。

他是玄奘。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27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从梦回西域的起点,西行取经,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玄奘学佛2年[1]。此后,玄奘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

贞观五年(631年),玄奘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然后重返那烂陀寺。

是时候回去了。玄奘决定放弃在印度的地位和声望,回归为何西行的轨道上,东归。

一个人的取经路行走了18年。玄奘在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携带657部经书回到了长安。同时,他带回来的还有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玄奘是幸运的,没有被高原、荒野和风雪,乃至妖精战败,没有遭遇异域的战火和丝绸之路上的流寇,也没有碰到朝廷的更迭。他是公元3世纪以来西行求法僧人中载誉而归的勇士、探险者和旅行家。

玄奘回国后翌年,即贞观二十年(646年)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首先在弘福寺翻经院进行,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公元648年夏,玄奘将译好的《瑜伽师地论》呈给太宗,并请太宗作序。太宗花一个多月时间通览这部长达百卷的佛教经典后,亲自撰写了700多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5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19世纪,英国考古学者在印度,手持这本书按图索骥,发掘出了那烂陀寺等多处佛教遗迹。

《大唐西域记》由玄奘弟子辩机执笔。辩机却死于腰斩,因为他与高阳公主的私情暴露了,惹怒了李世民。

公元664年,玄奘圆寂,李世民已经去世多年。唐高宗李治闻讯痛哭:“朕失国宝”。

美国汉学家谢弗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而有些则是由于迫不得已。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

这就是玄奘生活的时代,开放而包容,当别人选择亲近这个布满光环的帝国的时候,玄奘却选择开创史诗般的西行。

玄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西行故事渗人到了中国人的生活和血液里,如果连唐僧师徒的故事都不知道,人家会怀疑你的智商或者国籍,因为在中国,即便是乡野村夫和胡闹小儿,都会脱口而出。

最伟大的故事都会有结局。

长安的历史在唐代就结束了,它的敌人是朱温。

公元904年,叛将朱温挟昭宗迁都洛阳,命长安居民“按籍迁居”,把长安的宫殿、街房、楼亭等全部拆毁,这座“世界第一都城”,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

此后不久,诗人韦庄到长安,写了《长安旧里》一诗:

“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僧人子兰在《悲长安》里感叹道:

“何事天时祸未回,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

长安城经朱温破坏,房屋皆被拆毁,宏伟的长安城已面目全非,到处是墙匡、瓦砾。

现在,在西安的地上地下,瓦砾并不鲜见。有人说,西安人家里总有一两块秦砖汉瓦。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北郊的农家,厕所角落里总有一大堆打碎的汉陶瓷片,这是用来刮屁股的,刮了之后又丢在一旁,雨水淋干净了再用。

这座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齐名的城市,在经历了西周、秦、西汉、新、西晋 (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后,长安、西京、西都、丰京、镐京、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渐行渐远。

渐渐地,西安养成了怀旧的性格,饱受沧桑的西安有着千年的自豪,却又在现代的氛围里调整节奏放下姿态。如同13岁的贾平凹第一次来到西安,背着粗麻绳捆着的铺盖,戴着草帽,一看见钟楼,草帽掉了,差点被汽车碾过。

而我,在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大雁塔,在西羊市、钟楼、鼓楼,看到的是熙攘的参观人群和流浪歌手的摇滚腔调。

西安就是这样,有点不慌不忙,有点横冲直撞。

2014年11月22日-23日写于北京

[1]此后,玄奘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 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

贞观五年(631年),玄奘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槃、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

#寰行中国#梦回西域 Day 6  宝鸡-西安

“梦回西域”第6日,宝鸡-西安。全程178KM,从宝鸡出发,驭西宝高速而行,于曦光骤雨之中,观抵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览千年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定格之美,虔敬而行,最终抵达“十三朝古都”西安。

西安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安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建都于此,素有“十三朝古都”之誉,是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古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观临古都西安,一幅晕染厚重文化古韵的画卷,迎面而展。悠扬的秦腔,壮阔的兵马俑,瑰丽的长安画派等 等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文化精髓,于古城的秋风之中,一览无余。

置身古都,犹如一次深邃的历史回望,千年长河中的民族变迁、文化交融汇集,波澜壮阔,璀璨斑斓。西安自“丝绸之路”开通后,便成为东方文明的不二中心,古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潜心行走,于城墙砖瓦之前,定睛凝视,当年“西风东进,东学西入”的盛景,尽收眼底。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占地500亩,整体建筑群呈明、清园林风格,古韵臻雅,气势非凡。院内典藏了大量周秦汉唐以来的民 俗遗产,绚丽多姿,照古腾今,恍惚之间,华夏民族千年的历史文化记忆,于此定格缩影。素有“民族文化的基因仓”的美誉。

寰行中国一行观临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回望历史,体验民俗,一起探寻沉淀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文化记忆。“一笔一画,勾勒世间百态。一砖一瓦,铭刻 历史沧桑。一石一柱,述说文化传奇”,揽景于此,戏曲、工艺、字画、礼仪、建筑等九个类别的藏品,在这里齐聚一堂。各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风貌,在这里一览无遗。行走之间,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璀璨积韵,喷涌而来。

“石碑、栓马石5000余件,字画3000余幅,木雕2000余件,石雕12000多件,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4000多件…”,各自载负着历史变迁的文化传承,以及交融碰撞的独特魅力。而40座院迁复建的明清古民居,以及8600多根历代石雕栓马桩,更是领秀生生不息的时代文化记忆。

明清古民居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戏楼、店铺、人工湖、祭坛广场等,为人类定格,还原了一个时空的缩影”,行走于此,仿若置身时光隧道,古色古香之间,明清时代的人文情怀,于楼台亭榭、飞檐翘角、诗韵画境细微处,畅然随风,渗透于心。与此同时,古民居内钟、秤、佛像、明清书画墨迹、汉画像石 等沧桑古迹应有尽有,而一段千年老腔,则酣畅淋漓地唱出了烁韵千年的情怀。

拴马桩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内的8600多根拴马桩,巧夺天工,恒古流传,素有“地上兵马俑”的美誉。几乎每一尊拴马桩都有独特的寓意,比如“背背猴拴马桩”寓辈辈 封侯,世代为官。“猴子骑狮栓马桩”寓长寿多福。“钱币拴马桩”寓吉祥如意。观览一尊尊满覆古韵的拴马桩,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静心闻之,一条滚滚奔腾的 历史长河,在面前巍然展开。民族的历史变迁,文化的共融并扬,尽收眼底。

至此,“寰行中国”中国文化之旅,第五条线走到了终点,大同是“梦回西域”线传达给我们的精神,重走古丝绸之路,重走西域与中原文明的的交融之路,体会到的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内部融合,更是全球文明的大同。

第四部:雪域天路  文化精髓:包容

文化之旅21|布宫:信仰如魂如月

文化之旅22|纳木措:圣湖的尘世嘈杂

文化之旅23|可可西里:藏羚羊般自由

寰行中国24|在德令哈做回文艺男女

跨界之旅25|青海湖不远,请点燃爱情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