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隔壁单间的老廖

差不多三年时间,老廖走的很出色,也把原来的自己抛在了身后,就是不知道现在老廖还有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手艺应该没忘吧。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只有廖厂长例外》,我读到的除了感恩之外,更多的是对理想主义的怀念。刚好空间里一位廖姓旧友发布了结婚照,这位也是湖南人。廖厂长和老廖两位湖南人让我对理想主义有了深刻的回忆。

彼时,我刚毕业一年多,在某网站做普通编辑,住在老廖学校家属院的出租房,搬进去的时候老廖就在,隔壁单间不到3平方米的小隔断里,有一张高低床,这是老廖和表弟两人的栖身之所。老廖那时刚毕业,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表弟来北京学日语,平时在学校办公楼兼职保安。

在北京这样的隔断单间并不奇怪,刚毕业的小年轻没有家里支援大多只租得起隔断,区别只是大点和小点。刚开始老廖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房间不隔音,老廖又喜欢听音乐,凤凰传奇的歌经常在我白天补觉的时候传入我的房间,周末的时候老廖的单间经常挤满了人,一帮人从大中午开始做饭、吃饭、聊天、打牌、唱歌,直到晚饭。那时候的女友也不喜欢他们,一是觉得他们穷酸,另外就是觉得太闹。

老廖喜欢做饭,每天三顿饭都是自己做的。每天一大早,一股呛鼻的辣椒味会把人从睡梦中惊醒,那是老廖或者他表弟把头一天晚上的剩饭就着辣椒炒熟。吃过早饭,老廖会从冰箱拿出昨晚提前预备好的剩饭便当,放在26自行车的后座上,这是他中午的午饭。到了晚上,从湖南老家带过来的辣椒会准时把刺鼻的辣味推到各个房间,告诉我们老廖开始做饭了。

一天三顿饭都自己做,这是曾经我向过来串门的亲友介绍老廖的标准格式,也是至今老廖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

老廖不是没钱去外面吃饭,他的起点不错,名牌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薪水是当时毕业生平均薪资的3倍左右,跟他谈起为何如此“艰苦奋斗”,老廖笑道:家里条件一般,一切都靠自己,能省点是一点,钱要花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地方,再说自己做的饭比外面好吃,住的地方以后有条件了再换。

大概两三个月之后,老廖的周末聚会没有那么频繁了,一打听,他报了一个企业管理培训班,学费是他三个月的工资,谈到为何一下子花这么多钱,老廖很严肃的说:我将来是要创业的,现在花钱学本事是应该的。

再后来我搬走了,搬家的时候老廖帮忙搬东西,大家互道珍重后就此告别,彼此没有再联系,只是在空间能偶尔看到老廖的动态:和同事创立了一家新咨询公司、全国各地讲课培训、结婚……

差不多三年时间,老廖走的很出色,也把原来的自己抛在了身后,就是不知道现在老廖还有没有时间自己做饭,手艺应该没忘吧。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