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姐看车媒:啊车的逼格和贱和无聊

啊车是著名的《汽车杂志》的新媒体品牌。除了网站之外,还有APP以及微信公号。由于我做不来软件点评,所以在此仅针对网站和微信自媒体来发表见解;而鉴于啊车的网站内容与微信公号的实质内容非常相似,因此如果

关注到“啊车”是因为我的好友尤拉拉,这位心直口快擅长吐槽、总是批评多过赞扬的“不高兴小姐”,第一次为自己所服务的品牌转发一篇试驾稿,她原话是这样说的:“这是我转出来的第一篇昂科威试驾文章,不是为别克转的,是为啊车。文风严谨,观点客观,版面精细,印象深刻。”

我想,尤拉拉给出的这16个字评价,或许也代表了一些汽车圈内严肃自媒体的努力方向——尽管,据说一手打造出了“啊车”的吴佩老师一直不承认啊车是“自媒体”。在我所关注的不下20个汽车类自媒体“大号”当中,啊车绝对不是所谓“阅读量影响力”最大的那个,但却是逼格最高的一个。也正因此,我愿意把第三篇针对汽车类自媒体的文章来写它(前两篇分别是凹凸先生和12缸)。

当然,如果你是从PC端口来看啊车的话,对“逼格”这个词会有更直接的感触。口号为“最好看的汽车新媒体”的啊车网,网页作为比微信页面更有视觉冲击力的载体,扑面而来的杂志化风格比发挥空间较小的微信来说,呈现出了更高的逼格。而比微信平台更有意义的绝不是视觉,而在于微信封闭性的这一缺陷。同样一篇文章,在网页平台上可以看到更多的网友点评,而在微信端,能够反映读者态度的只有让人麻木的阅读量和弱弱的赞。

啊车是著名的《汽车杂志》的新媒体品牌。除了网站之外,还有APP以及微信公号。由于我做不来软件点评,所以在此仅针对网站和微信自媒体来发表见解;而鉴于啊车的网站内容与微信公号的实质内容非常相似,因此如果单从内容上来分析的话,我觉得将啊车归在自媒体中也并无不妥。

先说说关于啊车的名字吧,我曾经写过一篇争议挺大的《90%的传统媒体做微信号都没有意义》,当时我还没有关注啊车,不然它会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我第一点就提出传统媒体做微信号首先要“去品牌化”——不要觉得自己传统媒体的名号很有面子,在“去权威化”的微信端上,没有粉丝会因为你叫xx报xx杂志就会多看你几眼,反而会增加被厌恶的风险。这点上,《汽车杂志》做的啊车至少从思路上来说想得清楚,位置也摆得恰当。

当它不是《汽车杂志》,它就可以有真正的、比传统媒体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而凭借《汽车杂志》团队本身的资源和专业素质,把一个微信号做得像样子也就显得信手拈来了。

但忍不住还是要说的是,相比“名车志Daily”甚至“中国汽车画报”这些杂志圈的同仁,微信号方面的粉丝量单从阅读量来推测,啊车应该是逊于它们的。但这个也容易理解,今年才起步的啊车诞生时间并不长,且没有传统媒体在名号上的加持——甚至连很鸡贼的“汽车杂志-啊车”这样的做法都没有选择,而是毅然决定重新做一个品牌,这不仅很有勇气,也会更任重而道远。

从内容上来看,啊车和名车志它们没有过大的不同(如果你觉得条数少于它们算是个很大的不同的话那好吧),我所总结的汽车专业杂志类微信号有三宝:上市新车、国外试驾和超跑。反正它们很多时候写的那些车我连名字都念不出来这事儿我不太好意思说。

这三宝,啊车也都有,但我唯独最喜闻乐见的是啊车的“周五贱”与“无聊且实用的实测”。大概是因为这两点相比杂志三宝来说,显得更接地气吧。

“周五贱”是一个盘点一周车市新闻的栏目;而“无聊实测”其实一点儿也不无聊。说它无聊大抵也是因为作为一群围观群众心目中高大上的、随时都在天边飞行的高逼格专业杂志记者编辑们,能够做出一些诸如“油表亮后还能跑多远”、“自动启停能省多少油”这样逗逼的测试实在是一种无聊行为吧。但事实是,这种接地气的小栏目很有趣,有趣到我恨不得跃跃欲试照搬一番。尤其是看到即使在无聊栏目中的图片也那样清晰且讲究构图时,对其产生的好感就像是看到严谨的理工男做爱心便当一样有爱。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专业汽车杂志在当下的舆论发动和影响力,几乎都是靠KOL(意见领袖)本身+自媒体平台完成的。这个搭配,甚至令汽车杂志媒体们(尤其是KOL)的影响力,因为有了量化的可能,而比之前单靠印刷品本身还要更大——在最早写名车志的时候,我幼稚地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这一次,我要为啊车以及名车志Daily点个赞。尽管它们没有像其他自媒体大号那样,动不动就说要改变生态和改变传播、动不动就揭露和吐槽、动不动就“粗大事儿了”,但是它们的存在令我们清晰感知:即使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平台上,也永远需要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格调、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呈现方式。

对这种价值的衡量,在我看来并非是可以买到的阅读量,而是:你有没有真的在做一个媒体?还是说你在一个看不到读者点开后骂你还是夸你的封闭平台上,依靠一个虚幻的、看不见态度的数字而洋洋自得?

我觉得尤其在当下,这个问题比流量本身……更值得自媒体们去思考。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