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咋就这么喜欢吃涮羊肉片呢?更恐惧的是,这吃劲儿,跟爱国无关——那时候只有朝廷没有国,跟民族也无关——李自城进北京,北京人民欢迎尔;满洲人进北京,北京人民欢迎尔;八国联军进中国,北京人民还欢迎
被涮了羊肉片的袁崇焕
---------中国武将系列04
袁崇焕,广东东莞县人,1619年中进士,在福建邵武当知县。因熟悉军事,1622年做了京官,被提拔为兵部主事。这个时候,后金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山海关,明朝上下一片惊慌。袁去前线考查,回来后说:给我军队与粮钱,那里的事我可负责。大家一听,马上给他一佥事(明省级司法检察机构按察使司的主官为按察使,其下设佥事),派他到山海关外去监督军事,并发给他二十万两饷银以招集溃散的士兵。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中国制度的不伦不类来。一个检察院的同志,去前线检察军事去了。检察的结果,他建议明军进驻宁远(今辽宁兴城),把关外防线推前二百里。谁主张,谁举证,结果政府就派他进驻宁远了。这一来,宁远就成被他建设成了关外第一重镇。1624年,政府奖励其功,提拔其为右参政(明省级行政机构的主官为布政使,其下设左右参政),职责是分守“宁(远)前(屯)道”。经过观察,袁崇焕认为,前线可以再退进二百里,明军可以进驻锦州。原因很简单,后金虽然一直打到了山海关,但是人少胃小,一直没有消化掉广阔的辽东,锦州无人驻防。于是,山海关不再成为明军抗金第一线,前面有了所谓的宁锦防线。问题是中国王朝下,军事首先是人事。先是与袁合作愉快的辽东经略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但熹宗没予理会。后是魏忠贤派太监刘应坤到山海关,以帑金十万两犒军,为承宗所鄙视。紧接着,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人言打了个败仗,阉党围攻马世龙之余,还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返乡。魏忠贤改派他的党羽高第为辽东经略。这人一上任就下令撤除锦州等地的全部守军。袁坚决反对。高第表示:再反对,我连你宁远也要撤回。袁表示:我就是不撤,你能咋地?这就是明朝的军事制度,你不服不行。不过袁崇焕孤独守宁远,还真打了诸多硬仗。先是1626年的宁远保卫战,让政府目瞪口呆,于是被提拔为辽东巡抚(明代的巡抚,是以朝廷大员身份派驻地方的临时性军政长官,管辖一省或某一重要地区,其权位低于经略),并且把他与高第的职责作了分工:袁负责关外,高负责关内。再后干脆撤了辽东经略,关内关外都让袁负起了责。后是1627年的宁锦保卫战,再次打得威风凛凛。问题是后方没有打好,魏忠贤的攻击下,袁罢官了。与此同时,明熹宗死了,他的兄弟继承了帝位,这就是崇祯帝。这皇帝先是去掉魏忠贤,后是重新起用袁崇焕,并在1628年升他为兵部尚书,督师蓟州(今河北蓟县一带)、辽东,兼管登州(今山东蓬莱一带)、莱州(今山东掖县一带)以及天津等地的军事。君臣两个见面时,君问怎样才能防守关外,收复辽东。臣说:全权给我,让我独立处理重大问题,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全部地区。不过,五年之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武器,吏部委派官员,兵部调兵遣将,都要事事配合得很好,才能达到目的。崇祯说,行,我挺你。但是袁崇焕并不会因此而完全放心,事后的奏章中,他向皇帝强调:打仗我还是行的,但是来自同僚的诬陷与敌方的离间,我可是吃不消的,请皇帝信任我。除此之外,他还把自己的战略告知皇上,辽东宜守不宜战,而且还要配以和谈,以行缓兵之计。皇帝都依了他。于是袁崇焕拿着皇上赏赐的尚方宝剑再次来到前线,成为东北地区和渤海湾部分地区的最高指挥官。他把自己最得力的三员大将祖大寿、何可刚和赵率教分别安排驻守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他自己仍驻宁远)。又奏请不再设置宁远巡抚和登莱巡抚(这些都是皇帝直接支配的官员,影响他的事权大一统),皇帝也同意了。这个时候,就剩下驻守皮岛的总兵毛文龙让他看得不顺眼了。
皮岛又名东江,位在鸭绿江口外八十里的大海中,1621年由毛文龙驻守,形势很重要,可以牵制后金的后方。1629年,袁崇焕到双岛(在今辽宁金县西南一百四十里的海中)阅兵。毛文龙领兵来到。袁崇焕提出要改革军队的编制,设立监军,毛文龙不同意。袁崇焕暗示他卷铺盖回老家,这总兵骄傲地回曰:“我倒是老早就有这个意思,可是只有我懂得辽东的事情。”一句话,你认为辽东没你不行,我还认为辽东没我不行呢。袁崇焕呢,自己在前方打仗,最怕的就是朝廷内人事的倾轧,可是轮到他,倾轧得比别人还猛,以观将士射箭为名,将毛文龙请到山上军帐内(毛文龙的随身卫土被留在帐外),然后突然翻脸,命令军士把毛文龙绑起来,宣布其十二条死罪,请出尚方宝剑直接斩杀,其队伍被改编。至此,袁崇焕整编军队的工作大体上完成。关外、登莱、天津与皮岛的四镇军队共计十五万三千多人,马八万一千多匹,全归袁崇焕了。
几个月之后,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绕道内蒙,突破长城的大安口、龙并关和洪山口,攻入关内,直逼遵化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带援兵赶到,却中箭阵亡,部下大部战死,遵化失守。明朝君臣大为惊恐。这时,皇帝又起用孙承宗为兵部尚书,总督京城内外的防守事务。袁崇焕千里奔袭,亲自带兵赶到,双方在北京城下厮杀起来了。崇祯一看袁崇焕赶到,马上把京城内外的督兵权授予袁崇焕。问题是袁崇焕还没施展手脚,就被皇上逮了。一般人认为,皇太极使了离间计,让崇祯怀疑上了袁崇焕。事实上,没有离间计,袁崇焕的安全也是有限的。皇帝固然需要武将抵御外敌,可是他更怕武将怀了贰心。这是中国两千年历史以来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
北京保卫战间歇期,袁希望自己的将士能进京修整,崇祯皇帝就没有批准。傻瓜才会批准呢。袁崇焕被逮之后,他的部将祖大寿和何可刚带兵撤离北京,逃出了山海关。1630年,孙承宗和袁崇焕部将的打击下,皇太极撤退到了关外。问题是,袁崇焕的寿命也到期了。礼部尚书温体仁和吏部尚书王永光的坚持下,袁崇焕被处以极刑,据《明季北略》,皇帝佬儿在朝堂上与九卿是这样议论的:
袁崇焕以复辽自任,功在五年,朕是以遣兵凑饷,无请不发,不意专事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入犯,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散遣,及敌兵薄城下,又潛携喇嘛僧于军中,坚请入城。勅法司定罪,依律,家属十六岁以上处斩,十五以下给配,朕今流他子女妻妾兄弟,释放不回,崇焕本人置极刑。
有人认为袁崇焕是无辜的。可是袁若是无辜的,那人家毛文龙岂不更无辜?有人说崇祯是自毁长城,可是袁杀毛,又是毁什么呢?有人说袁前线议和是为了缓兵,可是至少在清朝,大将擅自议和是越轨之举,只能由朝廷另派专员议和,这叫人臣无外交;你说是缓兵之计,可是谁相信你是缓兵呢?答应皇帝五年复辽,没复辽不说,怎么还把清兵引到北京城下了呢?还有谋叛之说,在中国那样的体制下,大家都是诛心,谁敢保证说你就不会谋叛呢?赵匡胤之所以不杀士大夫,就是知道文臣言官没有谋叛的本钱;之所以严禁武人干政,就是发自内心地明白——像我这么厚道的人都可以背叛旧主,取天下于孤儿寡母手中,何况尔们呢?
当然了,即使崇焕是冤枉的,他保护的那些人,似也不值。崇祯本人且不说,只说北京市民。据《明季北略》载:“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中国人民咋就这么喜欢吃涮羊肉片呢?更恐惧的是,这吃劲儿,跟爱国无关——那时候只有朝廷没有国,跟民族也无关——李自城进北京,北京人民欢迎尔;满洲人进北京,北京人民欢迎尔;八国联军进中国,北京人民还欢迎尔!那跟什么有关呢?
详见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