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睡狮说”真伪说开去

醒狮说可能和拿破仑无关

◤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耳边传来阵阵鸟啼,指尖触摸到的是历史的留印,心,沉静了

——文化寻访•恩施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户人家”是什么?无论是书籍绘画还是影视作品里都没有给我一个清晰的空间感。

直到我遇到了“大水井”。

“大水井”即是环绕莽莽群山中的大水井古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五庄园三部分组成,设有大厅、套房、客厅、小姐房、账房、仓房、缝纫房、工匠房、磨坊等。。整个建筑群像一首由土家木笛、叶笛、唢呐、锣鼓辅以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和聚散,在鄂渝边陲沉淀着记忆和乡愁。

原本我想,在这整个庞大而繁复的建筑群里,生活就这样过着,无非是大户人家的富贵日子,娶妻纳妾,延续香火、考取功名……汲汲于生也汲汲于死。然而,当我置身于这个空无家族一人的大户人家时,却有着庭院深的苍凉之感,两三百年的时间,去哪了?

这里的清晨原本是这样的。

老爷李亮清(1898 -1953)垂垂老矣,不愿起床,下人们忙着老爷起床的准备,住在旁边的三个奶妈则忙着给晨起的老爷喂奶。

站在李亮清庄园面前,想象着几百年前,李亮清的先祖李廷龙或许是穿着一身灰褐色的棉衣,站在黄氏庄院的门前叩门,一脸憨厚和真诚。黄氏主人看到这个落魄却精明的男人,呷了一口茶,便大方的让他做了账房先生。据说,这个账房先生却不安分的和黄氏小老婆狼狈为奸,然后继承黄业,发家致富。

很快,李家腰缠万贯、富连阡陌,成为名符其实的土司王朝。之后便是理所当然的大兴土木、屋宇连栋。李家后人在黄氏晚明建筑、木架木壁的土家老宅基础上,砖木并用,中西合璧,洋洋洒洒的建造了颇具特色的“走马转角楼”、“一柱六梁”、“一柱九梁”等建筑格局。

沿着青石板路,从悬有“青莲美荫”仿石匾额的朝门进入庄园,眼前是一个青石铺就的200平方米的院落,一条欧式柱廊横贯左右,连结两边的土家族吊脚楼。“青莲美荫”,以李白后裔显家世显赫。大水井古建筑群管理所管理员谢书达介绍说,欧式柱廊的柱头部分是白菜,以谐音“百财”。

现存李亮清庄园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其装饰艺术值得一提。精雕细刻的柱础,玲珑剔透的窗棂,造型奇异的廊柱,曲径通幽的走廊,精致豪华的陈设,使整个庄园富丽堂皇而不俗气。

据称,湖南岳州府人李廷龙、李廷凤兄弟是在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由湘入川,落业大水井。至1949年,李氏家族历经了廷、祖、永、远、胜、先、宗七代人,建成了以李氏宗祠为中心,外加八个庄园的庞大建筑群。李氏后人人共考取秀才70多人,廪生十余人,举人一人,进士一人。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熙熙攘攘的年代,李氏家族也曾想抖抖衣袖,轻抚尘埃,斟一杯清茶啜饮,然后谈笑风生的看着日落,即兴吟诗。

然而,历史的刀锋,所向披靡。

庄园里,毛主席语录“严肃活泼”清洗不去,“望华门”被漆成“毛主席万岁”;宗祠拜祖殿里“魁山堂”残匾只有“魁山”,因匾额流落到一户弹棉花人家,嫌匾太长,锯掉了 “魁”字。1949年后的庄园,刷上了石灰,毁掉了装饰,烧了地契和书籍。小姐的绣楼歪歪斜斜,牌坊、凉亭被拆除。

李氏宗祠是李家子孙们祭祖、理财、读书、讲礼、执行族规的地方。拜殿的屏风墙上分别墨书着斗大的“忍”、“耐”二字,下面分别设置了“廉泉井”和“让水池”,喻示家族的清廉礼让,也让人想象出当年的气派和森严。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此处有崇山峻岭之异,其人非礼门义道不由”、“头上有听心可对,眼前无事业当修”。虽然对联不是很工整,但意境深远,处处彰显儒家和宗族意识和观念。

李廷龙玄孙李盖五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因兄弟分居便造宅于“葡萄翁”,嫌其地名俚俗,便取名“高仰台”,取意“高山仰止”。

李盖五生于光绪十四年,从小“治经史,习帖括之学”,曾任“县会”议员、“参事会”参事。民国五年,经团部被推举为奉节、万县、云阳、巫山、开县、大宁等六县团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多次平息匪乱,颇有声誉。

民国十五年,打着济国军旗号的土匪头子贺国祥率领1000余名枪手盯上了李家庄园。李氏家族放弃四周的庄园,全族男女老少七百余口,全部退入李氏宗祠,与贺国祥相峙。却不料宗祠蓄水池一夜全部漏掉。在这飞来的横祸面前,李家勉强维持了两天便出面于贺国祥交涉。

此后,李盖五耗资修建了一道高大城墙,将水井围入祠堂之内。水井夹墙于1931年竣工,墙梯依山势逐级升高,墙上布设枪炮孔108个。李盖五在夹墙的正面题写了“大水井”三个字。

这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时人金树榕在1931年“代作大水井太平清醮联”,联曰:“说什么燕息鸠安,数百户民家戴月披星共作劳人防巨寇;杀不尽狐群狗党,五千言道德御灾捍患总延羽士育真经。”

1949年以后的李盖五令人唏嘘。作为开明绅士,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当选奉节县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土改时当地农会却以其隐瞒财产为由,将其关押在李氏仓屋之内,七天后死于仓屋。

如今,李氏后人,时常到老屋祭祖。

2014年6月日,寰行中国的车队离开“大水井”。山地渐行渐远,大水井沉默在原属奉节的深山里,做一个慢慢被人熟识的符号。庄园宅后的山坡上,布满了当地人的坟墓。

回望处,我不得不折服于它淡然超脱的气质,它看似平静的表面其实隐藏了多少无处倾诉的苦楚。即便岁月日久,也不会愈合这个家族的伤口。

2014年7月3日初稿于广安,2014年10月8日写于北京 

探访恩施大水井古建筑群

 时间:2014年7月2日

首先欢迎大家参观大水井古建筑群,这里是位于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在2001年的时候,被国务院评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占地2万平方公里,建筑面积有1.2万平方公里。它集中国传统建筑和土家建筑为一体,又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而且比较多样的一个建筑群落。

朝门,是朝正北方的。通常的建筑是坐北朝南,而这个朝门为什么要朝正北方呢?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对称,同时它朝北方,是一个坎卦属水,它要求水,所以这里的朝门就对准对面大山开口的地方。今天我们看不见,因为齐岳大山把后面的口挡住了,那里就是很好的风水口,所以这个朝门专门斜开了45度,这就是非常特别的地方。

朝门上面这一块匾写着“青莲美荫”。李亮清(1898年-1953年)的父亲李绍鸿,在襄阳做官,他在做官的时候请了当地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专门给他题写了“青莲美荫”。他为什么要取名叫“青莲美荫”呢?他本身是姓李,他想借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号“青莲居士”,来表明我姓李,借历史名人来光耀自己的门面。

朝门前面是在民国时期加盖了一个西式建筑,两边是土家吊脚楼的结构,所以就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在这个建筑里面可以完全的看到,它结合的非常合理,看不出任何一点瑕疵。为什么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非常气派的西式建筑呢?还是要从李亮清的儿子说起。

李亮清的二儿子叫李次侯,当时要与奉节那边的一个姑娘联姻。联姻前李亮清的亲家母过来看家,看到虽然房子特别的多,但是完全是一个土家和中国传统房屋的结构。她说,亲家你这个房子确实规模很大,但是缺少灵气,而且这个房子还不如我家的厕所,这么的土。这个时候李亮清的三儿子李询荛从日本留学回来。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是学的建筑学,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所以日本也有很多西式建筑。于是他回家以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西式建筑,形成了中西合璧,把中国的传统建筑和西洋的建筑融合在了一起。

西式建筑上面有这种像白菜的形式。白菜在川东地区的谐音是百财。所以走进朝门一看,这个家这么多的白菜,家财万贯,是财很多的意思。

这是正朝门,对过去就是齐岳大山,古代的建筑非常讲究风水,这个建筑也不缺乏风水的讲究。从江西学派的风水上讲,这个庄园把风水的四大要素都占据了。背靠寒池高岭,海拔有2千多米,是一个很好的祖山龙脉,形成了通常说的“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

这个建筑既采用了风水说,又因地制宜。它在运用风水的情况下还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本身这里的地理条件就是一梯比一梯高,而他这个家族里面做官的特别多,所以他就希望做官要越做越高、越做越大,所以就有一个续升三级的意思。

像这种天井,四川地区见得比较多的,叫做四合天井,排水口做得很讲究,没有明沟,而是暗沟,像是这种洞,敲下来把水排出去。

    解放后,这里曾经做过大公社。大公社以后,把很多房屋分给老百姓,那些老百姓看到石头需要用的就搬了,像是那种石头比较大的搬不动,所以就遗留下来了。

    这边是厅堂,会见一般的客人。这个厅上面有一块匾写着“乡邦同寿”。李亮清的父亲李绍鸿,当时在襄阳做官。这个地方如果能出三四品官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当时在襄阳做三四品官,在当地他是很有地位的。在他50大寿的时候,乡里面的亲戚联合起来,送了这一块匾叫“乡邦寿”,为他祝寿。

旁边的这一间,曾经是账房。

    这一间是堂屋。在中轴线两旁的房间楼上,就是以前的小姐楼,小姐的闺房。当时小姐是住楼上的,楼下不住。以前我们土家人有一个习惯,未出嫁的女子不能随便出门,也不能随便抛头露面,不能下来随便到处玩,只能在楼上和丫鬟玩。由于小姐当时不能抛头露面,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小姐想看一下是谁来了,只能站在楼上看,但是又怕来的客人看到她的脸面,所以工匠们故意把屋檐修这么低,便于小姐从上面看下面,而当下面看上面的时候,屋檐遮住了小姐的脸面,这就是它设计的独到之处。

这个建筑有20个天井,水都流到天井里面,我们说的流水不流财,这里有一个下水道,从下水道悄悄的流走了,不会有明沟把水流走,因为水就是代表着财。

    这间曾经是李亮清三个奶妈住的。这三个奶妈和李亮清的关系比较特别。李亮清老年以后,变得非常奢侈和堕落,早上不大愿意起来,都是要由他的下人把他扶起来,扶起来以后不吃五谷杂粮,而是每天早上由三个奶妈喂奶。

     这是小姐玩耍娱乐的地方,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以前小姐不能下楼,她总是要有玩耍的地方,所以这里就是小姐娱乐玩耍的地方。

这就是轴转角楼梯。这个楼梯每一阶比较小。因为小姐在上面观光,所以肯定要有很漂亮的地方,比较高的地方。

    对面叫绣楼,绣楼就是古代女性在上面刺绣的地方。这个建筑规格相对来说比普通的小姐楼好一点,而且要高一点。

从视觉来讲,外面周围都没有什么建筑,看到对面齐岳大山连绵几百里。由于那边把房子修起来了,我们只能从这边还可以看到齐岳大山。齐岳大山在我们这里有万里长城之称,因为大山不仅很长也很高,在利川来说它是最高的山。

    现在看到上面的这个,就是一柱九梁的结构。整个台都是悬空的,包括柱子都是悬空的,在建筑立面叫做抬梁式结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拉大下面的空间。小姐在上面玩耍空间还是需要比较大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专门设计出一个抬梁式结构,就把下面空间拉得很大。我们通常穿斗式结构,是要把柱子落地,是要受力的。而它这个建筑比较特别,把柱子悬空,靠这些抬梁抬起来,所以把力缓作用了。很多现在建筑专家来看了以后,说这种设计真了不起。那个时候的设计没有图纸,完全就是靠工匠们在自己的脑袋里面自己设计的。它们用的力非常合理,上面的像是瓦等,力还是比较大的,以后分散了,靠周围的柱子分散下去,所以当时来说这种设计是很了不起的。

在这个建筑里面,中西合璧是到处可见的。比如这个窗子也是一种西式的建筑,用在这里面,不仅仅是前面那一排走廊。

这里是下人住的地方,下人住的地方没有主人住的地方规格比较高。下人住的房屋虽然跟主人不能比,但是跟一般的农民相比还是好一些,不管是从木料、窗户相对来说都不算差。他的下人不比一般的下人,都是长期祖祖辈辈都在他们家里做下人的。老子死了以后儿子接着继续干,他死了以后他的孙子又接着做,祖祖辈辈都在家里面做长工的,所以才形成现在这么大的一块建筑群。

这里是马厩和猪圈,里面是马厩,外面是猪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吊脚楼的功用。通常土家吊脚楼第一层一般是不住人的,都是养牲畜或者是放杂物,现在这个是养牲畜的地方。同时在这个建筑群里面,按照风水来讲,这个地方是很不吉利的,所以故意养牲畜,便于冲淡凶气。

家族的牢房有,但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家族牢房是在池塘那边的。他的家族在当地就是一个大地主,但是他这个大地主比较特别,他是集了军权、神权和政权为一体的,这个地方他说了算,而且他在外地做官,做了比较大的官。

李氏家族以前不是这个地方的人,他是湖南巴陵县的,因为当时湖南巴陵县发生了洪灾,李氏家族家里面有5个儿子,由于发洪灾以后,家里面很穷,过不下去了,于是大儿子带着他的三弟想到四川逃难。当时在乾隆的中期,清政府有一个四川的政策,说湖南湖北的人要到四川去了以后搞种植,可以免税等等很多优惠的政策。所以大儿子就带着他的三弟逃难准备到四川去。走到这里,两个兄弟饿得快要死了,有一个小地主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看这两个兄弟比较可怜,于是把他们带回家。那个时候大儿子18岁,就让他在家里面做管账先生,小的就打杂。后来两兄弟由于经济头脑特别好,两个兄弟慢慢做生意,借着小地主给他的支持,慢慢开始赚一点钱,赚了钱以后,小地主对他的支持比较大,他们开始自己买田置地。之后两兄弟又在云阳那边开了盐井。在古代的话,盐井是很暴利的行业,很赚钱的。所以两个兄弟慢慢开始富裕起来了。后来长大以后各娶了一个媳妇,两个媳妇也很能干,所以家族就开始发展起来了。发展起来了以后,两个兄弟都在这里各有四个儿子。八兄弟都教育的特别好,其中有七个人考上了秀才,考个秀才在大山里面是挺不容易的。八兄弟很能干,长大以后,肯定不能住在一个地方,有的出去当官,所以他们就开始分家。这边住四兄弟,那边住四兄弟,便于把整个家族势力扩大。

说到八兄弟,他们有了出息以后,都有钱了,在开会的时候说,不能老是这样分散住,这样住不便于家族的凝聚力,所以就修了李氏宗祠。在每年清明,还有冬至节的时候,家族男女老幼要在这里开会祭祀,搞集体的活动。

李氏宗祠占地1万平方,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由400米长的城墙把它围成一个土围子,上面那种外小内大的枪孔有100个,他是非常好的军事防御系统。在当时是一个乱世之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好的防御系统来保障家族的钱财。

望华门。后来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破坏了以后,因为那个时候崇尚毛主席,所以改成毛主席万岁了。后来我们考虑过是不是恢复成望华门。但是那三个字到底是怎么写的已经没有依据了。没有依据的话,不能随便去缔造的,缔造的东西那就变了。

这个城墙是三米厚的,包括这个门都是原来遗留下来的,一般的枪是打不进来的。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火枪都是比较先进的武器,所以根本就打不进来。

我们从这边走。大家可以看一下,宗祠前面的山墙,山墙上面有先前所说的徽派建筑,上面有青花瓷。这种青花瓷是从湖南长沙和江西景德镇那里运来的,当时运来的是比较完整的碗和盆,运来之后,按照构图所需把它敲碎,一点点的粘上去,粘成各式各样的图案。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这些图案,很多十分具有立体感,在清朝时期,就可以做出立体感,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个宗祠的功用很多,他里面有很多房间的功用,包括银库什么的。

现在这个地方叫过失桥。其实严格来讲,它应该叫讲理堂。原来它这里挂着一块匾叫讲理堂。家族或者是周围的老百姓犯了什么过失,就跪在这个地方,有什么道理要讲清楚。家族的族长坐在里面,按照我们现代人来说叫审判。

这块石头是四边形的,这边缺一个角,那边缺一个角。在大石头上是太极八卦图。这里曾经做过学校,一下课,学生喜欢到上面玩耍,因为这个石头比较大,学生在玩耍的时候把它给摩擦了,现在只能看到模糊的印记,四个角都是蝙蝠。整块石头是3.51米长,2.61米宽,0.27米厚,在整个建筑群当中是最大石板。这象征着一种权威,因为族长审案是非常严肃、权威的象征。为什么这里要缺两个角呢?我们还是要从整个的功能说起。通常跪在这个上面的人,是犯了什么罪,族长进行发落。如果说犯的罪比较大的话,族长就会判死刑。判了之后,家丁就把囚犯拉出去,走到下面有一个龙桥,离我们这里有3.5公里,然后把他推下去。因为这个龙桥的悬崖有近300米高,把他推下去实施死刑。

这个角是什么意思?

现在有几种说法。第一,本身从上面就是一个太极八卦图。从文化角度来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向,四向生八卦。有了太极八卦图,两仪怎么表现出来呢?所以这边缺一个角,那边缺一个角。四向是指本身它就是一个四边形。八卦就是这边缺一个角就多出两个小边,那边也是。整个这个石头就形成了一个八边形。第二种说法,可能是被碰掉的。后来经过测量,这个角和那个角是一样大的,如果说是碰掉的,一般来说没有这么巧的,而且大体上还呈长方形。第三重说法,说这个石头不是当地的,而是从外地搬过来的,可能是当地搬运工为了便于捆绑,专门做成这样。后来又一个力学专家过来说,这种说法不对,如果说为了好捆绑的话,它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角线是最长的,他捆的话,肯定不会找对角线来捆,肯定是拦腰来捆,那样更短一些。所以我们认为这些说法不是很站得住脚。

这个地方以前是用来打板子的。男人犯了法的话就要打板子,而女的犯了错误的话要用竹条打手板。

这是放牌位的,这个地方叫祖宗殿,中间叫拜殿,前面就是前殿。这个祖宗殿,中间这个地方就是放家族的祖宗牌位的地方,把最层的老祖先放在第一层,相应的排下来。那边的那一间,放当时对李氏家族有功的人的牌位。当时李氏家族比较友好,他们觉得谁跟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威望特别高的,会把牌位放在那边。我们看到上面有一块匾叫魁山堂。为什么这么取名呢?是因为当时从湖南逃难到这里的李氏家族的老祖宗,李廷龙和李廷凤分别字天魁、岐山,取两个人里各自一个字,所以取名叫魁山堂。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梁架,扇形上的图案是有讲究的,四面过来就是渔樵耕读,另外一面就是琴棋书画。我们看到那边有一个樵夫挑着柴就是樵,这边有一个人在读书,就是读。上面有一个在耕牛,那就是讲究一个耕。那边有一个人在钓鱼,就是渔。所以就是渔樵耕读。另外一面就是琴棋书画。

拜殿对联是我们保存的最完整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说明了当时李氏家族对封建的制度、礼教是特别的讲究忠孝之学。我们对祖先一定要孝顺孝敬,死了之后要去祭祀。对子孙,无论他智商如何,四书五经都必须要去学习。

这是以前祭祀的时候,家族里的男女老幼要在里面举行非常盛大的祭祀活动。包括里面家规祖训。这个梁就是抬梁式结构。这个梁上面原来很多地方都是有雕花的。

两边是家族的陈列的家规祖训。我们为了保护下来,所以用框给框起来了,以前是没有框的。

    女的一般是不能进祠堂的,包括下人更不能进祠堂。男的,还得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比如说前面有一副对联,进门就写着,“此处有崇山峻岭之异;其人非礼门义道不由”。言外之意之是说,我这个地方比任何地方都有,不懂得礼门义道的人不能进到宗祠里面来。

今年清明的时候,他的后人回来过。因为现在他的后人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有的还出国了。

那边是一个忍字,这边是耐,体现了家族对他后代教育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忍耐,这是反映了当时人的情商的问题。如果说不忍耐,太冲的话,就缺少一种大气。上面是写的顺时听天,左边写的是:“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这是他当时在教育子孙后代的时候说,对儿子来说,一定要孝顺父母,如果说只看重资财而不孝顺父母的话,那就不能成人子。我们不能只听媳妇的话,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要注意去培养教育,而不能一味的溺爱,否则怎么是大丈夫所为呢?这也反映出,女人在家族地位不是很高,也反映出对子孙教育非常的严。那边有一个廉泉井,这边有一个让水池,就形成了清廉礼让。

再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缸,这个缸看起来很普通,但是讲起来他是很不普通的缸。这个缸两边有一个进水口,有一个出水口。为什么这么设计呢?因为以前下人是不能到宗祠里面来的,而往往挑水的人都是下人,下人挑了水不能到宗祠里面来,只能在外面倒。这个干净的水从这里流进来,存在水缸里,然后这个水用脏了之后,就倒到出水口这里,脏水就流出去,这也反映出当时人的高低贵贱特别的森严,做事的人都不能进祠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大水井,大家看到这边有房子就是没有看到大水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我们从这里下去72步就是有名的大水井,我们可以从这里下去看一下这个大水井。大家看到这个大水井好象觉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其实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水井的。以前是没有周围这个城墙的。在1926年的时候,川军贺国祥领着1000多人的济国军到大水井来。因为他没有钱粮,只能靠到处去抢来维持整个军队的开支。到了大水井之后,因为大水井的李氏家族在川东地区可以说是首富,他肯定想来打点秋风,搞点钱粮来补充一下军费。到了这里来了之后,李盖五事先就听到了,因为他是整个家族的族长,他事先掌握了这个消息,就把整个家族男女老幼700多人都迁到祠堂当中来,因为祠堂有非常好的军事防御系统。他家族里有300多人的民团和家丁,而且每个人配有火枪。他认为我这么坚固的城墙肯定是打不过来的。两个人负责一个枪孔,根本无法靠近。贺国祥来了之后,就用军队把整个祠堂围起来,但是他攻不进去,人还没等上去,上面火枪就把人打下来。他曾经尝试强攻了一次。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李盖五打死了两个人。所以他再不敢强攻了,然后再围起来。实际上相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贺国祥有1000多人,开支比较大,所以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正准备撤军的时候,上面城墙上有一个人悄悄的扔下去一个纸条,他说贺司令不要撤走,再围两天他们肯定要投降,昨天晚上祠堂里面的水用光了,没有水了。你想七八百人没有水的话,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所以贺国祥又把军队拉回来,把祠堂围起来。李盖五知道,这个缺水的风声走漏了,坚持不下去了。七八百人没有水的话,怎么能坚持下去呢?李盖五本身就是一个枭雄。他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把城门打开,说贺司令,我们两个不打了,我李盖五投降,只要你不伤害我的家人和下人,你把军队引进来,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拿什么就拿什么。贺国祥把军队引进来之后,确实没有动过任何一个下人,就是吃饱了喝足了,然后付了40多个银元就撤军了。后来他们两个人还惺惺相惜。李盖五佩服贺国祥,贺国祥也佩服李盖五,两个人就成了朋友。他说李族长,你这个军事防御系统确实做的很好,没有人能攻得进来,但是你这个祠堂就差一口水井,如果说你把东北角这个水井围到你的祠堂里,以后就没有任何军队可以攻下你这个祠堂。李盖五吸取这些教训之后,他就花了很大的力气把这个水井围到池塘当中去。虽然这么小的一个水井,但是他的工程特别大。同时李盖五要向外人宣告,我这个池塘里有水,你想围池断水,没门。我祠堂里有水,里面有一口水井,而且是一口大水井。所以他在城墙外面亲笔题写了“大水井”三个字,他向外面宣告,我这里面有大水井,你不要再想来围我了,这就是大水井的由来。从城墙来看,国内还没有哪一个地方,水井用这么大的工程量把这个围起来的。

他把城墙搞这么高,也是防止人家进攻占领这个水源。再一个也是怕别人投毒,如果说投毒了的话,他也没有办法用。所以把城墙建这么高,同时他上面有枪孔,还没有靠近这个水井他就可以开枪。我们看到还有子弹打过的痕迹。因为当时是对射,当时我们在维修的时候就把几个洞保存下来作为一个见证。

我们也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讨论,到底为什么家族有这么多的钱,因为这个钱不是一点钱,按照我们现在所显示的资料,主要还是靠他开的盐井,因为以前开盐井是很赚钱的。

周海滨_文  Buick_图

别克•中国文化之旅_行走支持

图说大水井建筑群

利川大水井的建筑风格有司檐具空门楼,中西合璧的西式拱圈回廊,从吊脚楼街接、屋构穿斗式骨架、门窗雕花、中式天井、精美石座雕刻、小青瓦、马头墙,内廊和马廊的和谐设计,长长的石阶令人震撼,三进四厢布局,四周环高大垛墙,传承中国中轴对称,等级分明。其沣泛黑的廊柱、斑驳的壁画、脱漆的匾额、塌陷的侧梁、精美的家具,遗留在源远流长历史建筑物上的痕迹,是山区土家族建筑艺术上的魂宝。行走于“李氏庄园”和“李氏宗祠”之间,见证李氏家族的荣与辱,感受民族建筑文化史。

李氏庄园内的西式拱圈回廊坐落于典型四合院式布局中,凿切规整的石板平铺的院坝,堪称中西合璧的院落。

李氏庄园内建筑采用了土家传统的吊脚楼形外廊,以及全木质结构,整个建筑用榫卯、竹钉相互连接,见证了土家族匠人固有的心智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

李氏宗祠外的山墙采用了徽派建筑风格,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

李氏庄园

李氏庄园是大水井古建筑群主要建筑之一,是李氏先祖李廷龙第五代孙李亮清旧宅,整座建筑栋字相连,阁楼高耸,雕栏玉砌,中西合璧。朝门匾额“青莲美荫”,系取唐代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中的“青莲”之意,表明庄园主人以李白后代自诩,借历史名人以光耀门庭。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年间,由东而西多次兴建,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那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无声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是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宗法封建堡垒。呈中轴对称布局三路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总体建筑分为前殿、拜殿、祖宗殿、左右两路为双廊式厢房,宗祠前部为条石纵联砌筑堡墙,左右后三方依山势起伏为石砌护墙,并设置护卫枪孔,祠内族规、家训木刻楹联、瓷嵌图案等琳琅满目。宗祠东北角有一口由高大石墙围护的水井,墙外有李氏最后一位族长李盖五亲笔书写的“大水井”石刻,“大水井”名字由此而来。

一口井,一座城

这口“大水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整个建筑群,却因它而得名。它的“大”并不表现在体积上,而是体现在浩瀚的工程量上,水井四周之所以修起高厚的25米夹墙,内有72步石梯复道与祠堂暗连,目的是为李氏遭人围困时不致断水,避免重蹈民国时期因“围祠断水”而被迫向川军投降的覆辙,一口水井影响了一座城,甚至一个家族的历史,“大水井”的称呼名副其实。

寰行中国第九站《阆中古城:趁没破坏,赶紧去吧》预告:

2014“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前往张飞曾经镇守过的蜀国军事重镇阆中,探寻阆中棋盘式的古城格局和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

寰行中国系列:

寰行中国1|上海:老建筑温热旧时光

随着租界的崛起和繁荣,上海城变得边缘而没落,成为闭塞、落后的象征。虽然守旧闻人认为祖宗留下之物不可动,但是拆城被历史洪流裹挟,不可避免。

寰行中国2|宣城:一张宣纸的"诞生"

有唐以来,那些选择在宣纸上挥洒传承的艺术翘楚,不惧怕束之高阁、不畏惧辗转流离,走向了时间的深处。那不蛀不腐、白如冰雪的宣纸,以纸寿千年的勇气,走出了这座徽州之城,在1500多年里,或轻柔或疾愤地记录着属于这个国家的记忆。

寰行中国3|安庆:一城一曲一沉浮

“闻黄梅飘香,叹皖韵悠长。一城一曲,如诗如画。”黄梅戏是一朵清香的蔷薇,永不沾水的荷叶,温柔了安庆的岁月,也舒展了人们的心。

寰行中国4|景德镇:不息的千年窑火

寰行中国5|昙华林:小巷深处多徘徊

景德镇的城市深处,件件瓷器在窑火里出落的白如玉、粉如颊,而艺人的双手却垂垂老矣。

如果,我能停留,我愿意选择在这个温柔阳光的下午,坐在咖啡店里,看着墙上的明信片,守着门口轻盈而过的少女,惬意而赏心地去虚度光阴。

寰行中国6|荆州:一鸣惊人待其主

庄王已去,人亡霸灭。一如荆州,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寰行中国7|恩施:巴人、土司与峡谷

在恩施州,土家族作为远古巴人的后裔,传绪至今。

寰行中国8|利川大水井:繁华与落寞

“大户人家”是什么?

寰行中国9|阆中:古城暗藏中国味

春节的发源之地,风水之城——阆中。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