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第七章:决定命运的时刻?

决定此次中国内战命运的时刻并没有过去,而是即将到来。

11月,北方开始供暖了。我一直对周总理怀着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之情,唯独供暖这件事颇感不满。想当年他老人家在中南海里划了一条线,就这么以秦岭、淮河为界,让江南等地失去了暖气。按说周家也是南方人,怎么就不记得小时候那种冷煞人的冬天呢,厚棉衣、西北风,还有那端出厨房就变冷的红烧肉。江南的冷一百年没有变。

没有暖气,江南人家只能借助各种取暖设施,想方设法让屋子暖起来,让自己暖起来。空调、地暖、暖气片,十八般武艺全都使出来,绞尽脑汁,就这冬装还是仍然一件都不能少。每当看到“帝都”人民,在数九寒天发出短打吃冰棍的照片时,羡慕嫉妒恨的心情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久久不能破。  

在这种忧伤的时候,回忆总是如井喷,小时候各种冻手冻脚的场景跟过电影一样浮现出来。遥想当年,这首先的冬日法宝就是“汤婆子”。老古董的汤婆子是铜的,雕着花,里面装上热水暖暖的。一到晚上,姆妈总会早早地冲好一个放在被窝里,等睡觉的时候,被窝里暖烘烘的。据说这汤婆子宋朝的时候就有,黄庭坚还赋诗一首“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看来山谷道人也是怕冷的,只有睡得好睡得暖,白天才有力气写出锦绣文章来不是?

虽说人生的一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但还有一半时间得在床下活动。白天里两手冰冷这事情最让人头疼。《红楼梦》里黛玉出去了一会,紫鹃就让人给送了手炉去,小小的一个里面装上木炭,既可以取暖还有熏香的妙用。宝玉去袭人家串门子的时候,袭人就“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她是生怕这小祖宗出一点闪失,冷也不能,被气味熏着也不行。传说这贾府是在金陵的,看来这冬天的日子也是冷得紧的。这男女人手一个手炉,那是标配了。

时间荏苒,科技昌明,暖炉逐渐被热水袋替代。热水袋比烧炭的安全又方便,只是装上热水后那股子橡胶味,让人有点头疼。南方女人心灵手巧,大多会用碎布头缝一个袋子装它,一来保温,另外就是多少能隔离着味道。但捧热水袋的形象总是稍差一些,时不时让人和老弱形象联系在一起,张爱玲的《金锁记》里年老的曹七巧“穿着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个大红热水袋”,一幅凄凉的景象。

在热水袋盛行的时候,最响亮的国民产品是上海“永”字牌,大大的一个永字印在当中,只是这乌突突的红色绿色多少年没变。中华老字号就这么不思进取地传承下去。不过好在地球是圆的,除了江南,这盛产啤酒和肘子的德国人民也爱热水袋。当fashy  刚刚被买手们带进国内的时候,姑娘们个个如见了亲人般激动。这些穿着毛衣的热水袋,有大中小各种尺寸,毛衣的颜色花型也各有千秋,有英格兰格子,有missoni  样的彩虹条纹,反正你穿什么款,它就能配什么款。热水袋一下从地摊货摇身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于是,怀抱热水袋微信北方友人的时候,减淡了不少沧桑感。

寒天腊月,送一个热水袋给闺蜜,透着体贴和亲密。知道北方有暖气,知道北方房间里热浪滚滚,口干舌燥。但胃寒、胃痛、胃不适的时候,谁也没它适用。还有就是,女人的那点说不出道不清的难过,不是暖气就能解决的,得贴心贴肺,恰到好处。没办法,女人就是这么难养也!

微信交流:蝴蝶厨房 hudiechufang

微博交流:@绿色蝴蝶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