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美国拉回美规车这件事儿,因为汽车产品有标准、安全和后期维保的考虑,不宜放开让个人自己这么干的话(要我说,这都是借口),那么我从上海开一台标准一模一样的车回昆明,这到底有啥不妥的?
上海自贸区宣布开放了汽车的平行进口业务,虽然列出的条条框框,把能取得平行进口资质的经销商基本框定在现存已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年限的商家范围内,但是似乎我们仍然可以期待进口豪华车的价格自此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比如,一台路虎的揽胜运动版3.0L机械增压车型,通过平行进口的渠道100万可以拿下,但是通过4S店拿下的话恐怕要超过110万。话虽如此,咱们的土豪小伙伴们在2015年能不能以传说中低15%左右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豪车,实在是件没谱的事情,考虑到即便在国外市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同款车型售价也仍有不同,靠平行进口那点儿量就能抵制车价虚高还是有点儿不靠谱。
这一节咱们且按下不表,既然国家都已经在考虑利用平行进口来平抑车价、抵制垄断了,那咱们是不是应该把家门口的事情先管管好?在咱看来,中国区的新车售价和国外有较大价差是一回事儿,车企如今动辄就说,咱们这款车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中国消费者对配置的要求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咱们的车在中国卖得也是最贵的。但是更容易管理的是不是,即便在国内不同地区,一模一样的汽车售价也各自不同的事儿呢?
因为身处上海,胖哥自己帮朋友操作过不少次从上海经销商这里买价格较低的车,再转到外地上牌。这么小十年下来,我发现,这件事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居然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一开始,只要朋友在当地“搞得定”一点儿,上海这边的经销商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车了。到2010年前后,车企管理收严了,咱必须买了车以后先上一块上海牌照,然后做一个二手车交易过户,车主把二手车拿回居住地上牌。不过因为上海牌照一直看涨,经销商倒也很乐意做这样的买卖,一来一去手里多了一个牌照。如今这条路算是彻底堵死了,为毛?因为上海牌照彻底拍不到了。咱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要买宝马奔驰的哥们,老老实实从老家拿车,一台入门级的车子就得多出个一两万的。
这件事情的逻辑,和平行进口简直一模一样。车企很多时候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远离生产地,一些地区的运费要比一线城市高。这显然不成立,这不是你禁止人家昆明车主跑到上海来买车然后自己开回去的理由,人相当于自己承担的运费不是?
如果说,从美国拉回美规车这件事儿,因为汽车产品有标准、安全和后期维保的考虑,不宜放开让个人自己这么干的话(要我说,这都是借口),那么我从上海开一台标准一模一样的车回昆明,这到底有啥不妥的?
这件事情靠电商解决不了,因为现在汽车电商基本上还是要和当地经销商合作,在当地售价的基础上带来一些让利那没问题,但是借此实现一车全国一价没有可能。
有人说,各地的需求不一样,市场经济就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个经济理论恐怕不适用于此。车企是根据区域销售量来备货和配货的,现在全国的汽车产能绝对超过需求,即便是一些新车的产能爬坡,在三个月以后,只要车企愿意,那就没有供应不上的道理。车企不愿意放开地区市场壁垒,主要原因有几个:
其一、利润最大化,在可能以更高价格出售的地区保持高利润,何乐而不为?其二、现行的大区销售的体系,使得串货在车企和经销商内部成为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关系到大区和经销商的实际利益。其三、大规模的串货,会让车企失去对经销商和区域考核的基础。
要我说,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物流不发达的上世纪遗留下来的经销模式,其实既不利于消费者,也不利于企业。家电、手机,乃至香烟、白酒,都从这个时代走过来的,如今再看看,哪儿还有同货不同价的说法?车企分区域销售的做法,在当下纯粹是人为制造消费壁垒。
所以,在大家为平行进口这事儿大声叫好的时候,咱不妨回头看看国内车市,是不是政府应该出台点儿政策,先把国内地区间卖车的差价给消除了。这事儿真是极其好做,只要勒令车企,不得规定不允许异地上牌,不出一个月,各地车价就能回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一辆车如果在昆明比在上海买贵出两万,人家自然愿意到上海来买,开回去一路就当免费旅游一回,何乐而不为。若只是贵出3000,那人家自然还在昆明买,这才是市场经济不是。
好吧,不管是平行进口,还是消除地区差价,总之2015年,凹凸先生期望乡亲们都能以更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好车。前提是得买车哦,要是车价降了大家还都不买车,咱汽车媒体可吃什么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