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涛谈从媒体人到创业狗的心路历程

想想有名有利的现状、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客观环境的约束,一般就没什么值得坚持了。在工作中,万一不幸遇到不靠谱的老板、同事或客户(而那100%会发生),把事情做不好的原因算到他们头上,就更容易很安全的混

韦青青说要约个稿子,讲讲我是怎么从媒体人转型创业的心路历程。一开始我是不想的,后来听说在autocarweekly发篇稿子还挺贵的……想想这个便宜一定要占。

你看,这是第一个转型。以前做“媒体老师”时多大气啊,现在居然蹭软文,相当鸡贼。然而我有点小得意,觉得我拥有了创业者的一个优秀品质。

当我们还在一个大公司,或者有一个很有实力的背景时,衣食无忧,所以气定神闲,有自我,有个性,很多事情狠不下心。因为工作做100分还是60分其实全凭自觉,而自觉——人类有劣根性的。

想想有名有利的现状、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客观环境的约束,一般就没什么值得坚持了。在工作中,万一不幸遇到不靠谱的老板、同事或客户(而那100%会发生),把事情做不好的原因算到他们头上,就更容易很安全的混日子了。

多少英雄豪杰,就这么废了。

创业就是重新找回自己的三观,知道这世界上有些事是需要全力以赴的,需要认真到极致,努力到无能为力,拼命到它最好最好最好的样子。要它以你之名,与你同在,讲到它时,全身上下都是光彩——想想你每天要花8个小时陪着的那个东西,这样才有意思对不对?

第二个转型是抗争心魔。

我在腾讯11年,它最著名的三观是像“QQ邮箱”和“微信”那样“打磨精品”。缩在家里打磨产品,把东西做的尽可能好,它就会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和拥护。

现在市场喧嚣,创业者们像明星,名利场好热闹。在中欧上课,听颠覆、创新、降维打击、快鱼吃慢鱼什么的,每个人都是牛人,就会感觉“其实我也跟他们一样牛啊”,所以明明知道产品是根本,有的时候总想“做做营销,发发软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吧”,其实就是刷存在感,坐不住冷板凳,这是心魔。

创业也是打磨自己,踏入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都是些不了解的东西,是不是还愿意继续学习,是不是能承认90后的同事真的比你更有想法,更敢想敢干,是不是承认自己走了弯路犯了错,是不是能容让,是不是能知止,这些都是心魔。

然则题目本身却不对。我并不是个媒体人,而这便是我转型的原因。

2003年,我进入互联网公司,那会儿做门户媒体是最牛的——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都是门户。自己是一张白纸,因缘巧合,遇到多位好领导、好大哥,一点点把我教会,推我到前台历炼,那会儿年轻还有一点血勇,什么都敢干,哪里都敢去,做过很多事,都是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只管趟过去,居然还都成了。

十年顺风顺水,是我自己多牛么?

不是,是享受了时代发展的红利。高速发展带来的大量空白领域,只要你敢趟,一定能冲出来。

然而十年过去,媒体在互联网中的比例小多了,身为一个互联网人该试试别的路。

过去这几年最熟悉的行业是汽车和互联网,交叉看有四个特别因素:

1、上一代PC互联网已经被巨头瓜分殆尽,但移动互联网将其扩大了千万倍,出现大量空白市场无人去做。

2、万物互联即将来临,车联网/客厅联网/物联网打前站,规则不一样了,成熟市场被推翻,新市场里谁快谁慢都不一定,将是非常热闹的英雄时代。

3、上一轮互联网泡沫赚来的大量热钱反哺TMT行业,推动TMT创业大量涌现,甚至出现匪夷所思的成功案例。

4、汽车行业过于传统,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型企业直接转到去中介时代的沟通型企业,没有必死之心的难以自我革命。一个小小的破坏者Tesla都能令整个行业兴奋和恐惧,所以蕴藏着巨大的空白机会,很快就会崭露,扩大,爆发。

基于此,在汽车和互联网交叉的领域里进行新的探索,成功的概率远高于失败,剩下的就是找一个打动用户同时又能打动我们自己的事情。

我们看到的是:

1、巨大的城市里,通勤时间里路永远堵着,开车上下班没有快乐可言。

2、地铁里的拥挤,公交站台排的长队。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吧?

3、大部分的五座车里只坐了一个开车的人。很浪费吧?

如果能够做一个平台,让开车的人捎上一两个有趣的同路人,这一路聊聊彼此的故事,聊聊股市,聊聊跑步,聊聊这个城市里最好吃的鳗鱼饭,聊聊囧雪诺会不会活过来,彼此的感觉都会好得多吧。

如果每个车坐两个人,路上的车也会少一些,拥堵少一些,排放也少一些,真是不错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搭搭顺风车并不是一个出行工具,它不是拼车也不是专车,如果你赶时间,千万别考虑它了。

它只是一个社交工具,如果你是一个有趣的人,会玩的转它。

当然它不适合所有人,你开车,只喜欢一个人静静,那没什么不好。你坐地铁,看一集《跑男》笑一路,也很好。

对于那些每天都要在路上走1~2个小时的人,我们提供一个更开心的选项。

而我们,决定把生命浪费在这么美好的事情上。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