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赛车运动的国家是造不出好车的

汽车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发明它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快速的移动,所以“快”是汽车最基础的性能诉求,而推动汽车变得更快的“推进剂”则非赛车运动莫属。

汽车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发明它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快速的移动,所以“快”是汽车最基础的性能诉求,而推动汽车变得更快的“推进剂”则非赛车运动莫属。

跟军用飞机技术推进民用航空技术类似,赛车运动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量产车的技术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汽车中的很多性能和安全配置都是来源于赛车运动的。

工程师们在赛车场上绞尽脑汁让赛车变的更快更强更可靠的同时,他们的研发结果也会被运用到量产车身上,久而久之最直观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目前所驾驶的一些小钢炮的性能已经达到了早年顶级的F1赛车的水准。

赛车场是最严苛的试车场

赛车间比的不但是个“快”,在起步快、加速快、过弯快、刹车快、极速快的同时还要保证赛车有很完美的可靠性、稳定性甚至燃油经济性,才可能赢得比赛。这样就对工程师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可以用严苛来形容甚至可以说是变态的。

在赛车场上都是极致与极致间的较量,发动机在确保可靠性的同时要做到极致的动力输出;刹车在具有极致制动力的同时又要避免热衰退;轮胎需要提供极致的抓地力或者极致的排水表现:弯道或直道上极致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更是赢得比赛的关键之一,谁能把车开到极致而又不过分超越极致,谁就能赢得格子旗。

这些需求不断地逼迫工程师们日以继夜地研发和改进各种技术来让赛车达到要求从而在比赛中保持竞争力。而这些技术往往会在一段时期以后被移植到量产车上,量产车的性能就会随之得到提高,循环往复以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汽车就进化的更强更可靠。

汽车列强都是赛车强国

国内一般会把汽车分为三类,那就是欧系车、日系车和美系车,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三大汽车生产地,而在这三个地域里都各自有着非常强大的赛车运动环境支撑。

欧洲有着最多的F1和MOTOGP分站、DTM、勒芒和纽伯格林24小时等耐力赛;日本有SUPER GT、Super Formula和各种8耐的比赛;美国有印地、纳斯卡等充满着当地特色的赛车运动。而这三个车系的基本特征也和当地的赛事息息相关,欧洲车技术先进、底盘扎实、路感清晰、性能取向和柴油车很多,这些都跟当地盛行的F1、房车赛或者耐力赛有关,日本车耐用、小而精、自然吸气车多,这也和当地的用车条件以及赛事所贴合,而美国车的大排量和特有的OHV发动机也在北美独有的椭圆形赛道上尽情驰骋。

在这些赛车汽车运动的普及程度基本可以达到足球运动的水平,车手的培养体系也是非常完善的,而赛车的研发和改进更是无时不刻在推动者汽车工业的进步,汽车厂商在投入巨资参与赛车运动的同时,更是从赛车场上获得了各种研发和技术进步成果,当然还包括巨大的广告效应。

国内的汽车工业与赛车运动

反观国内,由于多半的汽车市场已经被合资品牌占领,自主品牌往往只能分布于低端市场,对于性能和技术的诉求比较少,往往不会在赛车运动领域有任何的投入,合资品牌由于把重心都放在国外的赛事上,对于国内赛事的热情不高,类似CTCC这种以量产车为主的比赛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群主基础也不高。

所以就形成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汽车保有量大国却几乎没有什么成规模的赛车运动赛事的奇怪现象,而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量产车的研发也没有什么风生水起的表现,汽车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是处于碌碌无为的阶段。

虽然相较前些年,国内的赛车运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民间的和官方的赛事已经有了一定的气候和关注度,厂商的一些单一车型赛事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参与度和关注度上还是非常低的,所以车企也没什么热情来参与其中。

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国内的汽车设计水平始终停留在跟着别人走的阶段,研发新技术新科技更是无从谈起。希望这个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改观,让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能有腾飞的那一天。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