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抱走两岁娃事件”背后是信任危机

无疑,“寻人乌龙事件”背后的信任危机更值得关注。

文|郭元鹏

9月9日下午,一条“保姆带着两岁娃娃失联10余小时”的消息,刷爆贵阳市民的朋友圈。警方出动百余警力全城搜寻,并于当晚找到了二人。原来是保姆的手机没电了,遇到大雨未能及时回家,才引起了误会。民警称,在网络上,贵阳已发生多起类似的乌龙事件。(《贵阳晚报》)

保姆带着孩子外出,结果手机没电了。在家长无法联系到保姆的时候,就焦急的发布了一条微信,呼吁好心的市民帮助寻找。最终还惊动了警察,上演了一场全城寻找孩子的大戏。戏剧性的是,保姆还是好保姆,人家带着孩子回来了。一场误会引发的全城寻子,里面既有感动,也有无奈。当这类误会经常上演的时候,我们关注个体事件本身,不如关注事件背后的信任危机现象。

这种信任危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信任危机是源于治安期待。丢失孩子的事情一再上演,以至于成了人们无法愈合的伤痛。你说大家都惊弓之鸟也罢,你说大家都草木皆兵也罢。问题是,这样的丢失孩子的事情还少吗?当寻子寻到心很痛的时候,当有人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埋怨市民的草木皆兵吗?这其实是对社会治安的期待,谁不想生活在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

第二个信任危机是源于能力期盼。无论是承认还是不承认,当孩子丢失之后,能够只是虚惊一场的,能够只是冷汗直流的,能够只是一场误会的,能有几人?而当孩子丢失之后,最幸运的也就是几十年之后的“父女团圆”、“母子拥抱”了。这种几十年之后的团圆更多的依然是巧合的因素。当“寻子乌龙”事件一再上演的时候,是恐慌心理造就的尴尬。但是,这何尝不是对警方能力的信任危机?假如说,警方寻子的能力能够提升,或许就会少了这样的乌龙了。

第三个信任危机是源于诚信期望。人与人之间已经丧失了起码的信任。母亲怀疑儿子的真诚,儿子怀疑父亲的真心。夫妻二人相拥而睡,却时时刻刻防范着同床异梦的发生。在这个诚信缺失的时代,亲人之间尚且如此,我们该如何相信一个保姆,一个送水工,一个送餐员?这种信任危机其实不是百姓的错,而是在灯红酒绿中,在人海茫茫中,我们丢失了最起码的真诚。不信任导致的尴尬,是一种文明时代的伤痛。

贵阳一位舆情专家认为,制造恐慌是谣言传播的常用手段,而谣言又恰好激起网友保护重要亲友的欲望,寻子乌龙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只是从理论上说的东西。笔者以为,减少误会和谣言,需要有关部门来纾解这种信任危机。当治安好转了,当警方办案能力提升了,当人与人之间没有难以融化的寒冰了,也就能少些“寻人乌龙事件”伤害了。

无疑,“寻人乌龙事件”背后的信任危机更值得关注。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欢迎收听本人微信公号 maisixiang1)

推荐阅读:[新浪装修抢工长] (纽交所股票代码:LEJU)&&关注生活家居、装修、经济、股市、服装、书法、手绘、旅游、摄影、运动、奢侈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