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限流好煞风景,拷问景区管理智慧

景区限流要打好提前量,尽量让游客有所准备,尽量让游客多一些从容,切忌突然限流、封闭限流、单方限流(不考虑或不充分考虑游客的利益),切忌让游客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煞了游客的风景。

文|李英锋

“十一黄金周”来临,这是国家旅游局公布5A景区最大承载量并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此前,已有部分景区陆续公布限流公告,引导消费者理性出游。旅游行业专家认为,景区实施限流,很大程度上是强化安全保障,对于网友“通过限流缓解景区拥堵”的期盼,专家认为需要通过落实带薪休假、增加“黄金周”等措施逐步实现。(《新华网》)

历年的黄金周,车多,人多,路上车堵车,让人堵心,景区人挤人,让人闹心。而景区限流控量尽管并非像落实带薪年休假、增加“黄金周”那样的治本之策,只是治标之策,却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在落实带薪年休假难以一步到位、增加新的“黄金周”存有很大争议和阻力的前提下,景区限流不失为一条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实际上,景区限流有法可依——《旅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提前公告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景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

显然,景区限流是法律措施,并非权宜之计。今年4月份,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5A级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对这些景区的日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做出明确规定,也为景区限流作了必要的条件铺垫。景区依法限流,有助于保护景区的环境和文物,有助于维护旅游秩序、加强公共安全保障,也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但景区限流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比如,一些游客不远千里、万里赶到某景区,却赶上了景区限流,被挡在景区的大门外,如此,岂不让游客扫兴?岂不给游客带来不便?岂不浪费了游客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对这一问题,景区在限流时应该做出前瞻性考量,并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把副作用控制到最轻程度。

景区应该建立游客流量预警机制,根据历年游客流量峰值和最大承载量及时分析评估游客流量信息,及时作出限流预警。景区应该通过网络等媒体实时向社会发布游客数量、门票销售情况等信息,让游客和潜在游客心中有数,便于游客更合理地安排出游计划。

景区还可以借鉴铁路系统的售票模式,提高网络预售门票的比例,将网络预售门票与限流挂钩,当某日门票预售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停止门票预售,这样,游客就能够对景区限流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景区也能够对限流做出更合理的调度和安排。

景区限流要打好提前量,尽量让游客有所准备,尽量让游客多一些从容,切忌突然限流、封闭限流、单方限流(不考虑或不充分考虑游客的利益),切忌让游客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煞了游客的风景。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我的整数订阅用户,即每个处在千位数的朋友(如第一千位,第二千位……依此类推),我将赠送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给他(她)。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