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作《大明设计师刘伯温》

刘基的经历能感动我,相信也能感动千千万万的读者。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文笔,将刘基的诸多无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呈现给读者,也将其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展示给大家。

《大明设计师刘伯温》后 记

这部书稿,其实两年前就写完了。

我为什么要写刘伯温传记?

一是刘基的故事极为传奇,他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无可替代。

没有刘基的独特贡献,出身最为寒微、缺陷极为明显的朱元璋很难战胜陈友谅,很难在江南群雄割据中脱颖而出,更不大可能成功北伐,建立一个疆域辽阔的汉人王朝。

同样,这个处于两大外族政权之间的王朝,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走向正轨,并延续近三百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是刘伯温的名字虽然为中国人津津乐道,但他真正的事迹,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熟悉。

我们只知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但并不知道这种说法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只知道《烧饼歌》预测后世五百年的精准,却不清楚,这首长诗背后隐藏的玄机;我们只知道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却不知道,他完全称得上大明王朝的幕后设计师。

历史一方面神化了刘基,另一方面却剥夺了本应属于他的荣誉。

三是刘伯温的故事和遭遇,有强烈的励志色彩。他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产生了长久的共鸣。

正如叔本华所说,历史上的伟人们,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光辉的品德照耀天空,我们将注定迷失在茫茫黑夜。

一个二十三岁就考中进士,取得了终生干部资格的才子,看似面前铺就了金光大道,在仕元的二十五年中,仕途却极为坎坷,最高只做到五品官,到四十八岁又成了从七品。

这样的人生,当然可以说是极大的失败。而且,相比普通人的挫折,这种高起点的失败,对身心的摧残折磨是更加致命的。

而且,刘基的身体一直不好,一方面要与恶劣的环境抗争,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周旋,另一方面还要时时受到病痛折磨。

我很了解刘基的心情,甚至还有类似的人生经历。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十三岁一举考中状元,这个事实一直激励着刘基。而在十八岁时,从一个小县城的普通高中,以陕西省前五十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对我来说,绝对是前半生中最大的奇迹。

我不会轻易相信奇迹,但奇迹发生了。那么,我的人生,还会不会再发生奇迹呢?正是因为这个经历,让我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向挫折屈服。

刘基的经历能感动我,相信也能感动千千万万的读者。在我写作这部书稿时,市面上还没有一部以通俗文笔写作的刘基传记,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文笔,将刘基的诸多无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呈现给读者,也将其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展示给大家。

本书是在研读上百万字的文言资料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经过三次反复修改,力求通俗易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给读者提供畅快的阅读体验。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曾得到了许多读者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出版方及其各位编辑。同时要感谢吕峥、清秋子、赵家三郎等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也真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不胜感 激。

燕山刀客

二O一五年六月于北京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