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汽车行业的油水,ZAKER也坐不住了

我是个有信息强迫症的人,如果不能接触到最新信息,觉得会和这个世界隔绝了,会难受会慌张会死。

我是个有信息强迫症的人,如果不能接触到最新信息,觉得会和这个世界隔绝了,会难受会慌张会死。

几年前刚接触智能手机的时候,最先做的事就是去应用商店找新闻类APP,Google Reader(可惜被关了)、Flipboard、viva、ZAKER、Feedly、鲜果联播(后改称鲜果)、以及网易搜狐凤凰等的新闻客户端们、如火如荼的今日头条、新冒出来的豌豆荚一览、舆情监测的抽屉新热,微信公众号火起来后的微信头条、传送门等,RSS类应用免费共享,使睁眼看世界变成现实而不可或缺,信息触手可及,比报纸电视广播来的更快,碎片化整合也提高了信息接收效率,装上个新闻聚合类APP,天下新闻拿在手里就会很安心了。

我还有点整理癖,会把上述APP都装上挨个作比较,从UI到应用大小,从新闻源覆盖度到更新频率,聚合类应用本来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自然要选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不做个产品经理着实可惜。

上周广州车展,ZAKER也设了展台,请了一些汽车自媒体人去和CEO李森和先生聊了聊天。

ZAKER在去年年会时在决定要成立汽车事业部,团队20人左右。大家也都知道,在14年以公众号为首的新媒体营销急速爆发,按ZAKER给的数据,“移动广告市场从13年到现在每年百分之300-500地增长”,其中汽车行业占了很大一块。ZAKER早期的广告模式也是传统地卖点位和流量,代理商来找,和传统媒体接广告模式差不多,虽然它不是个媒体。后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当然,也是为了能赚到甲方更多的钱),ZAKER搭建团队,开辟出了汽车事业部。

其实单独拎出团队做汽车这块也好,李总说了一句话我非常认可,“广告可以投,但是创意要升级,这是一个行业的共识”,对的,如果单纯卖流量多没意思,我嫌烦了完全可以换另一家看,而有创意才有竞争力,ZAKER凭借自己的技术资源,完全可以干广告公司的活儿。ZAKER和福特合作的例子是很好的说明,“撼路者从产品预热开始,到中间结合反法西斯专题扩大声量,到上市后让用户在ZAKER的社区发出声音,到邀请业界大咖与用户互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链条,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硬广。”

李森和先生也表达了一些未来的计划,“从汽车来说,会做汽车信息的整合,未来会做每一款新车的购物页面,消费者可通过ZAKER的入口,了解每款新车的特性、视觉效果、广告短片最后连接线下4S店去交易。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商业行为,而是一个用户行为。明年,我们会做一些探索,比如与车企的公众号做对接,他们的声音可以在我们这边传播,而我们这边所做的活动的稿件可以作为他们公关的案例,为他们发声。从品牌角度来讲,多维页面也是我们主推的。

明年我们也会财经、时尚等重磅领域脱离出来事业部,因为只有事业部的机制,才会有自负盈亏的概念,各部门就要想各自的事情,才能差异化,不能靠公司层面的产品覆盖两拨人。

另外,长期上,ZAKER也要做O2O,进行区域化布局,和各地报业集团合作,用自身技术帮他们做媒体转型,区域化流量上来之后,会在周边游、美食、电影票、演唱会等范围做O2O尝试。”

眼下,看ZAKER的几个对手,鲜果团队撤了,几乎死掉了;米国来的Flipboard,用户诉求不好处理,也不好摸清国人脾性,太注重调性,很难在天朝落地(虽然我还是觉得Flipboard的UI是最好看的);相比于今日头条,ZAKER是做杂志平台出身,有3000多家杂志的版权资源,慢慢积累品质,会比今日头条更容易接近高端品牌商。至于网易搜狐凤凰等新闻客户端,只能说,人家赚钱不靠这个。

说实话,很早前的ZAKER界面是很难看的,经过几次大的改版后,现在也有了杂志般悦目的设计。不过,内容质量还是稍微杂乱,也可能是因为信息源筛选不够严格,这个是该加强的地方。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总是没错的。这个圈子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如何解决差异化和可用性问题,是每个产品团队需要思考的。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