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生请吃饭”,咋能张开那张嘴?

记者采访学校负责人得知,学校的确向学生们“筹集”资金吃饭,但后来没有使用,已经陆续退还。

文|郭元鹏

今年11月,合肥一企业给宿州埇桥区一所学校的30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1200元钱爱心款。近日,记者接到家长反映,还没等孩子们拿到钱,学校就要求学生们每人拿200元,共计6000元,请企业及学校、村镇干部吃饭。日前,记者采访学校负责人得知,学校的确向学生们“筹集”资金吃饭,但后来没有使用,已经陆续退还。(12月26日《都市晨报》)

这是一次“一对一”帮扶活动。这家企业资助了30名贫困生,一个人给1200元,这笔资金虽然不多,却也足以解决不少困难。按说,企业资助学生,学校有点感动,也是可以理解的,表达一下谢意也能被接受。问题是,这种谢意该用何种方式表达?对于学校而言,可以采用其他办法表达心情。比如说可以邀请媒体报道一下,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可以给企业发去感谢信。也可以组织学生给爱心叔叔阿姨写一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这都是不错的方式。

遗憾的是,学校选择的是一种最庸俗的办法----请吃饭。最可气的是,这种请吃饭还是让贫困学生来承担的。每人必须拿出200元钱。对于这笔钱来说,200元只是我们的一顿简单的饭菜,只是一条子烟,只是一场娱乐活动。可是,对于贫穷的孩子来说,这200元就是天文数字,这是他们好几个学期的簿本铅笔。这更可能成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200元,就可能让一个学生辍学。

在媒体曝光之后,学校给出了一个说法,说是这笔资金并没有动用,而是已经退还给学生了。200元退还给学生了应该是真实的。可是,值得追问的是:这退还的200元真会是当初的200元吗?也就是说,是不是已经美餐过了?按照学校的说法,收取200元是为了请爱心企业和乡里的领导吃饭用的。最大的可能是饭已经吃了,酒也已经喝了,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又从其他地方拿出资金退还了而已。假如已经吃过了,喝过了,笔者想问的是,都是谁跟着吃了喝了?为何就没有难以下咽?

不拿出200元请客,就不能成为贫困生,这还暴露出了一个问题:贫困生究竟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难道贫困生的标准只是掌握在了校长的手里?假如说,每一次救助贫困生,都由校长说了算,那么还有多少这种腐败现象存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也同时说明对于贫困生救助是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的。如果说,不是救助名额如此稀少,学生和家长还会臣服于学校和校长的权力吗?他们还会乖乖的拿出200元去请客吗?

这一事件还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各种资金截留的问题。让贫困生拿出200元去请客,就是一种爱心的截留。实际上,截留各种爱心款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伤痛,当各种爱心款、扶贫款能够被截留和挪用的时候,我们该反思的是监管的缺位。

贫穷是一种无奈,让贫困生拿钱请客无疑是在往伤口之上撒盐巴,那伤痛也只有当事人可以感受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