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不单打独斗,它是趋势!

卢中强希望把戏曲的观众拉低20岁,酝酿了多年的“新乐府”项目在2015年迎来爆发期。

卢中强希望把戏曲的观众拉低20岁,酝酿了多年的“新乐府”项目在2015年迎来爆发期。

前不久,“新乐府”与江苏省昆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手打造了“当昆曲遇见巴赫”——南京森林音乐会开幕式,新节奏、老唱腔,古典西洋乐器与传统昆腔产生“化学反应”,以不同主题形式呈现,获得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从官方定义来说,“新乐府”汲取原生态音乐、传统戏曲精髓,以世界音乐为载体,求民族文化之传承。目前,新乐府包括“新乐府|昆曲”“新乐府|评弹”两个板块,昆曲、评弹两个跨界板块之后,“新乐府”还要吸纳更多样的戏曲曲种和中国元素,将跨界触角伸向更广泛的当代艺术门类。

以下是卢中强与中国音乐财经分享的一些想法:

“民谣在路上”到今年做了五年,品牌已经有了一定市场影响力,因此我将下一个目光放在了“新乐府”上。我觉得这么多年,我没有过过苦大仇深的日子,这样的经历让我在做事的时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热情投在里面,很多年形成一个东西。我一直不喜欢做‘流行’的,而是喜欢做‘趋势’的。

“新乐府”是2015年十三月推出的世界音乐品牌,将中国元素的戏曲和歌曲结合起来,目前已推出了“乱谈昆曲”和“吴聊评弹”两个项目。我母亲是黄梅戏演员,所以从小就接触传统戏剧,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喜爱。而选择做戏曲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wx的产品。十三月的“民谣在路上”是在推动本土民谣的发展,而“新乐府”则意在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喜欢上戏剧。

从这半年来的演出情况来看,所有产品都是比较应景的,从音乐的内容生态丰富性来说,也需要这些产品。从音乐家整合的角度,也需要一个平台和出口,整合起来速度更快,也丰富了产业生态。

其实,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流行元素结合,一直有人在做,无论是加到流行歌曲中,还是给传统戏曲包裹流行的外壳,中国音乐圈一直有两者结合的作品出现。在欧美,有很多主流音乐家做川剧和昆曲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尝试,而且非常成功,远比国内的实验成熟得多,并且这些音乐在欧美的主流市场也有一定席位。

“新乐府”不仅仅是一个内容产出品牌,同时还要做一个孵化平台。我们一直在研发,然后再细磨,把中间的细节磨得越来越好。我们孵化的速度也特别快,跟大量的电子音乐家合作,孵化他们的东西,只要他们愿意做中国元素,就可以到我们这里来。

包括我和小河也在谈一个项目,他一直觉得中国民乐的演奏方式是有问题的,不像古人也不像现代人,他想用一套新的方式来作曲和编曲,重新调动民乐的一些功能,基于这些想法我们会投钱去做一些孵化。

传统戏剧不仅仅是音律和词的表达,同时还有舞台呈现的部分,我们在江浙沪一带找了十个古戏台,还有十个音乐家,希望每个音乐家对应一个特别新锐的影像或装置,这个合作计划进展还比较顺利。

我反复强调,我们不是要单打独斗,而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制作人加入其中,孵化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和音乐人。

90后观乐手记:

观看“新乐府”演出的感悟:传承与传播

前不久,在苏州科文中心,我参加了十三月 “新乐府”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果演出。

在演出现场,掌声不断,但我仔细观察后发现,一些老年乐迷观众和青年观众的反响还是不太一样。中老年人对于跨界的接受度不是很高,我在后排看演出的过程中,不断有50多岁的大叔摇头:“唉,他们就这样把昆曲给毁了”、“他们怎么能这么演昆曲啊?”一些爷爷奶奶渐渐离场。 在昆曲与评弹的发源地苏州,让一部分老戏迷接受这个新事物确实不太容易。

但我个人认为演出是成功的,创新者本来就需要勇气,新事物的发酵也需要有一定的过程。第一、从十三月的目标群体反馈来说,我看到大部分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感叹,“这个太美了!”、“听着还真不错!”。

年轻人本身对爵士乐和电子乐就很喜爱,当电子音乐和谐地铺垫在昆曲之下,彼此的契合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与摇滚、电子不同的是,昆曲演员在舞台上慢节奏的动作、细腻的细节处理、精致的妆容都与忽明忽暗的灯光形成了视觉反差,能够带给年轻人完全不同的视听体验。

第二、这场表演不仅通过音乐,还通过肢体及其他道具配合音乐传达思想,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概念。

新乐府的“散乐集”由器乐、人声、舞蹈三种艺术形式共同呈现,虽然出现在新乐府戏曲概念下有点不符,但从世界音乐孵化的角度,是很不错的成果展现。大提琴的悲伤、小提琴的激昂、吉他的节奏、洞箫的婉转、人声的压抑或低吼相互配合,能够从多个维度共同完成想要传达的音乐情感。而舞者的加入更为此添彩,有同行的朋友认为,现场的舞蹈表演极具魅力,观众视线一直跟着舞者走。

本场演出的重头戏“昆曲”,是三部分中倾注心血最多也是跨界磨合得最好的一个版块。无论音律还是节奏上的重新组合都很好听,用古筝的多变代替了原本曲笛的丝竹之感,而小号的加入也添加了整体的现代感。在我看来,由于昆曲曲调相比弹词更大气,所以更适合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尝试。

在我看来,目前有一个小遗憾在于,昆曲的内容多为情爱故事,需要有情调,而留白则是情感上的处理方式,如果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当中,能够磨出一个既有音乐性又有情感传达的方式,那这场昆曲的表演就堪称完美了。

此外,爵士评弹也可以磨合出更好的效果,在此次表演中,钢琴盖过了琵琶和三弦,用爵士的音乐垫底出现了违和感,失去了本来弹词的轻快和灵性。即使故事本身是悲伤的色彩,但钢琴的音色对于本该轻轻叙述的弹词来说还是厚重了一些。整体说来,演出还有可以完善和提升的地方,无论是音乐性还是表演形式上,都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在艺术创作上,减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戏曲空白的背景、简单的道具是多年来承袭下来的传统,但也因为其不适合现代的表演形式才逐渐被年轻人“淘汰”。我想如果能够在创新过程中,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寻找到能被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达情感,那么,新与旧,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演形式。

祝福“新乐府”能越做越好,在未来几年,把戏曲成功带到年轻人的娱乐消费视野中,把我们民族自己优秀的文化内容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