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新世纪武侠电影最佳,没有之一

徐浩峰的武林梦想,也是他的电影梦想,《师父》一片台前幕后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你只是看一部电影,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如果你愿意去解读其“存在”的隐喻,那么本片也提供了足够的样本。

作为功夫之国的中国,类型电影在国际上获得最多关注的无疑是动作电影,也可以叫做武侠电影,然而这一类型电影却在中国电影进入市场产业化运作后开始没落,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动作电影越来越难见到佳作甚至水准之作,究其缘由,除市场投资者的急功近利外,创作者的想象匮乏和后继乏力也让这一类型电影处境尴尬。

苏照彬和徐浩峰这两位70后导演的出现让武侠电影迷们看到了希望,可惜的是苏照彬在《剑雨》一片后,未再见到其在武侠电影上更多的计划,倒是徐浩峰一直沉浸在武侠电影的创作中,从《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一路走来,到眼下这部《师父》时,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新一代武侠电影的领军人物。

零威亚、零特技、零特效。徐浩峰的武侠电影既想完成的既有写实主义的武侠,却也是在完成他心中虚构的武林:那与我们生活的当下息息相关,而又缺失的部分。侠,夹人者,象形文字,引申为助人,泛指通过自身力量帮助他人的人。侠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理想和追求。徐浩峰内心深处如同理想主义者般的侠客梦,通过电影语言来讲述,来完成。我想说的是,徐浩峰导演的电影作品亦属于“作家电影”范畴,作家电影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世纪法国新浪潮运动,又被称之为左岸派,作家电影着力于将人的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结合,表现人的内心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但现在我们来定义的“作家电影”早已经不局限于左岸派电影,而是有了更广阔的释义,未来有时间和精力时我会单独撰文论述“作家电影”,此处不再赘言。

回到《师父》一片,我们可以看到徐浩峰已形成了自己的新武侠电影美学,如果你看过徐浩峰导演的全部作品,你便会找到其电影里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和标签,如果就徐浩峰至今为止的三部电影而言,将《师父》视为其将个人表达与商业结合得最好的集大成之作毫不为过,如果说其前两部电影在个人风格化上用力不可谓不猛的话,那么徐浩峰在《师父》一片的掌控和调度上的导演技艺已堪称炉火纯青。

闯入者和坐地户、武行和军队,这是《师父》电影的两个大的矛盾冲突:咏春拳的闯入者是动了天津本地武馆的奶酪,天津武馆放下内部恩怨一直对外,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熟悉,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在各种抗战神剧里在移动互联网的各种“自豪感荣誉感”里都早表现得淋漓尽致;武行和军队分属两个领域,武行出身的军人试图掌控武行时,维护行业秩序和清理门户变成了另外一场阴谋的实施,从古至今的各种行业之间的壁垒是常有之事,也是“潜规则”。

陈识(廖凡饰)最后以一己之力对抗天津武行的大战精彩绝伦,然只伤人不索命的做法和慢递倒下装死的败军之将们,似乎与“你无法叫醒的装睡不醒的人”达成了某种巧合般的暗喻。陈识的徒弟耿良辰(宋洋饰)的死亡乡是一个转折,尽管他自始自终都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但他恰好是先破而后立的希望,尽管这希望最终如肥皂泡一般破灭了;被徒弟打败后携美人远走他乡的郑山傲(金士杰饰)代表的是“主流”,他有自己的谋略也有底线,实际上,邹榕(蒋雯丽饰)是始终维系“主流”之人……

徐浩峰的武林梦想,也是他的电影梦想,《师父》一片台前幕后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你只是看一部电影,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如果你愿意去解读其“存在”的隐喻,那么本片也提供了足够的样本。于作为观众的我而言,《师父》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武侠电影,没有之一。(郎启波/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