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手册:电影投资十大陷阱

也许你是某个行业的精英,也许你是某支基金的操盘手。可一旦你眼红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想从中分一杯羹的话。那么恭喜,你就成为了电影界的韭菜。

文/蓝鲸娱乐

这是一个年增长率在30%以上的行业,这是一个每天都会产生上亿票房的产业,这是一个国家大力扶持人民踊跃购买的朝阳产业。

2014年全年票房296亿,2015年11月底,全年票房就突破了400亿。《捉妖记》24.38亿,《速度与激情7》24.26亿,《港囧》16.2亿,《夏洛特烦恼》14.4亿。

可是,这一切跟你有啥关系?

也许你是某个行业的精英,也许你是某支基金的操盘手。你可以幸灾乐祸的看着一拨拨散户长成了韭菜,甚至可以亲手去收割。可一旦你眼红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想从中分一杯羹的话。

那么恭喜,你就成为了电影界的韭菜,而且绝对是绿色食品,绿油油的,可以直接上桌的那种。

小鲸娱身在娱乐圈,心在财经界。虽然欢迎各行各业的精英来电影界体验当韭菜的快感,但小鲸娱还是尊重资本,尊重支票上的每一个数字。尤其不想某些“电影圈”内的无良人士伤害这个我们用了十四年才培养起来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虽然下面的文字不一定能让诸位有志于分享电影发展红利的投资人逃脱当韭菜的命运,但至少能当一棵明明白白的韭菜。

陷阱一:拍电影非常赚钱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小鲸娱最常碰见的投资人。这种人如果不说电影,在其擅长的行业可以跟你侃侃而谈,但一说电影,就TM跟刚从传销组织出来的一样,满眼放光。嘴里还叨叨着,你看,《捉妖记》24.38亿,《速度与激情7》24.26亿,《港囧》16.2亿,《夏洛特烦恼》14.4亿……

这种人绝大多数是被“高人”洗过脑。反正电影圈里的高人不会比朝阳区的仁波切数量少,只要你有心投资电影,那肯定会遇见高人。

只是高人不会告诉你,别看中国电影票房前十的电影有6部是2015年的新片,但中国电影票房倒数前十里也有8部2015年的新片。最低的一部只有7000元的票房。高人更不会告诉你,中国电影年产量有600部以上,但能上院线的不到300部。很多电影都成了投资人的“私人订制”,观众压根看不到。这还不算很多开机后烂尾的项目。

当然,拍电影的确非常的赚钱。

十年前剧本的预算只有8万到10万,导演片酬也可以按20万基础价来商谈。在前段时间阿里影业和编剧对掐的故事里,有个叫陈砺志的高人叫嚣着拿500万能砸死编剧,却被某一线编剧用拒绝阿里影业一千万片酬的事好好恶心了一番。

编剧薪酬就涨了一百倍,其他工种涨幅大概可以参考如斯。

拍电影绝对是一件非常赚钱的事情。但前提是你不能是投资人。

陷阱二:我上面有人

投资人做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很多之前的经验大概都能佐证“朝中有人”在中国微妙的关系吧。于是一些投资人也爱把这种经验带进电影圈。

高人们也爱说自己认识某某领导小舅子家的二姨夫。而且大多还都是中央级的,如果CCTV也算是中央级的话。

尽管中国电影不会比中国 男足挨骂更少,但中国电影市场化程度极高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在中国的确有一种叫“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民间称之为“主旋律”的电影,可是这种项目基本都是国家行为。如果您觉得国家缺您这点钱来弘扬主旋律,那肯定有许多某某领导小舅子家的二姨夫极力欢迎您做为主要投资方来参与这样的项目。

2015年有个电影叫《百团大战》,拿到了4.1亿的票房。但上映前几周,制作方是不和院线分票房的。如果您是《百团大战》的投资方,那恭喜您,别看票房有四亿多,但您能分账的票房只有一千万而已。

陷阱三:你只能拿回一部分票房

如果你是一个电影投资的菜鸟,或者说你是一株绿油油的韭菜。那么在你下定决心投资电影之前,一定会有高人告诉你,《夏洛特烦恼》制作成本也就3000多万,《港囧》也没花多少钱。但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都是十几亿。

从纸面计算,这两部电影的投资人都赚了十几倍的收益,收益率不仅超过走私,贩毒这种高危行业,甚至超过了像复星国际这种资本推手运作海外资产回归A股的收益。

如果拍电影这么赚钱,那郭广昌们何必辛辛苦苦的把中概股从纳斯达克引回中国,每年投几部电影不就好了吗。

小鲸娱并不认为大多数电影投资人的资本嗅觉能比郭广昌徐翔他们更敏锐,小鲸娱只是把那些忽悠人投电影“高人”的话补充完整。

别看中国电影动辄十几亿的票房,但不是每一块钱的票房都能计入投资回报中的。

首先,票房的5%需要交给“中国电影发展基金”。其次电影院和院线至少要截流票房的57%。如果您只是投资了电影的制作,那么恭喜您,您至少还需要拿出5%做为宣发方的报酬。最后,每100元的票房,您只能拿到33元。这还是最传统的计算方式,起码在今天,很少听说只要5%票房的宣发方了。

陷阱四:后期预算不足

如果您通过各种途径躲过了“高人指点”,完美跳过前三个初级电影投资的陷阱。那么恭喜您,您极有可能陷入下面的投资陷阱。

在房地产行业还是GDP支柱的年代,小鲸娱不止一次的听到房地产老板的抱怨,你们拍电影怎么这么麻烦,我们毛坯就能交房,你们为什么还要多出一笔后期预算!

身在娱乐圈心在财经界的小鲸娱虽然一直很尊重资本,但依旧有点窝火。好在有当年潘石屹拍完《阿司匹林》后对小鲸娱说的那句话:你们电影界全年的票房还没有我一个楼盘的价值高,我凭什么投资电影。

做为《阿司匹林》男主角之一的潘石屹后来果然没有投资过电影,至多把北京的前门大街修的跟上海的车墩影视基地一般。也就错过了在BAT形成气候前布局电影产业再溢价卖出的黄金机会。当然,老潘现在投资有机农业也是有模有样。虽然不种韭菜,倒是另一个朝阳产业。

闲话稍叙,小鲸娱见过不止一个因为投资人不肯追加后期预算而搁浅的电影。如果说做完后期,出了成片的电影还能当做“私人订制”在特定的时候拿出来和亲朋好友分享。那么这些连粗剪调色都没做的素材,大概也只是素材而已。唯一的用处就是诠释一个成语——

敝帚自珍。

陷阱五:宣发成本极高

不肯出后期预算的投资人们大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逐渐退出或者改变了。至少这两年小鲸娱见到的投资人不会纠结后期制作预算的问题。

科技改变生活的确是一句口号,但科技的发达带来了资讯的繁荣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很多有行政级别的传统媒体纷纷倒闭也成了新常态。

时代的进步对电影界的冲击不仅表现在投资人懂得需要列出后期制作预算,也冲击着传统投资比例。

在《你只能拿回一部分票房》一节中小鲸娱提过,传统来讲宣发方会拿走票房的5%,但显然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是传统可以理解的社会了。

传统的发行需要花至少20000元做一个电影胶片拷贝,然后再由发行人员通过人力把这些胶片拷贝由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运输到重庆西安这些票房二线城市的电影院里。如果想做到全国“同步”上映,那就多准备胶片拷贝呗。

所以,胶片电影的“巅峰之作”《满城尽带黄金甲》花了当年的好几百万元制作了100多个胶片拷贝,加上数字拷贝,基本做到了覆盖二线城市的“全国同步上映”。2015年,小鲸娱曾买了一批电影胶片拷贝当背景道具用,里面就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35mm拷贝,价格是200元一盘。

好在电影人在互联网+的时代之前就解决了胶片这个又贵污染又重的难题。现在电影都是存储在“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加密硬盘里,可以同步覆盖到县级电影院。

而且全国发行的价格也只有几十万而已。

所以,请那些还在韭菜阶段的投资人们注意,全国发行在技术上早已实现,如果PPT或者PDF里还拿这个说事,恐怕就是把您当韭菜了。

当然,电影送进电影院容易,但让影院经理排片难。

如果您不想当一棵绿油油的韭菜,请牢记上面的话语。

陷阱六:不懂如何影响排片

我们假设您是一位还算资深的电影投资人,虽然这种资深很可能是经历了之前五个陷阱中的好几个才修炼出来的。

那么很好,您又要遇见一个新的陷阱,排片。

排片的数量及时间段甚至排映的影厅都非常有讲究。早上八点和晚上七点的单场票房绝无可比性,50人的2D小厅和500人的IMAX3D大厅都算一场,但您愿意互换吗?

对于电影发行人员来讲,排片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因为排片的权力分散在各个影院经理的手上,如果每一家都去公关,那发行成本就会是天价。

其实影院经理也很难做,在房地产还算GDP支柱的今天,影院的地租就占了很大一块成本。对于影院经理而言,上座率低于某个数字就是亏损。这是实实在在用肉眼就能看出来的数字,毫无人情可言。

所以影院经理选择影片的手段很简单,就是上座率。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些新上映的电影,他们只能通过媒体来预测上座率。曝光度高的,那么首日排片自然会好。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广告铺天盖地的原因。

“现在电影的宣传费用几乎能占总体成本的一半”。这是连小鲸鱼的粉丝们都懂的道理。

陷阱七:选择档期学问大

档期的确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时髦的词。譬如三月份的档期和暑期档的票房就不可同日而语。所谓“贺岁档”,至少在今年,前半段的票房也是非常惨淡的。

在数字化放映的时代,只要你拿到发行放映许可证,也就是叫“龙标”的东西。你就大可以自己选择上映档期。虽然在票房最猛的贺岁档依旧有每天票房只有十几万的电影。

但至少你有选择的权力。

在这里小鲸娱附送一个常识,中影数字硬盘的密钥有效期只有一个月。也就是说普通电影的上映周期只有一个月,偶尔有延长,但也只会延长到两个月。

所以前两天小鲸娱看一位“高人”做的电影项目介绍里,说他的电影上映档期从9月横跨到11月,实在忍不住大笑了五分钟。

陷阱八:网络版权是个金矿

小鲸娱知道现在很多电影项目的PPT里都会在盈利里计算“网络版权”这一项。小鲸娱只想说一句话。

就算没有遇见资本寒冬,视频网站们也都不是慈善机构。普通电影的网络版权只能卖到50万好不好!

陷阱九:纠结 制片人/导演 中心制

如果您能遇见这个陷阱,那么恭喜您,至少您已经有半只脚踏进电影圈了。

到底是制片人中心制还是导演中心制是世界级的难题。主流好莱坞必然是制片人中心制了,但欧洲的艺术电影却大多是导演中心制。

小鲸娱在这里不讨论这两种方式的优劣。只想提醒各位投资人从一而终。就算您发现帮您做电影的那个人把您当韭菜,您也要顶着这头绿完成这个项目。如果您打算从这个项目上收回一点成本的话。

如果您想在电影剧组里看到现实的宫斗戏,那么您肯定可以看到今生最精彩的撕逼大战。而且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制片人和导演两败俱伤,您肯定是最后的赢家。

但是在一个月后,您会惊奇的发现,您投资的电影品质不仅下降了N个等级,而且明明斗的你死我活的导演和制片人又在下一部电影里携手了。

因为导演和制片人是靠电影吃饭的,您不是。

陷阱十:电影是门艺术

鉴于本文是写给电影投资人的一点小建议,那么小鲸娱大可以说,虽然电影的确是一门艺术,但电影从来就不是一门艺术。除非您是想做一个家庭录像。

在本世纪初期,中国电影的确有过一阵“地下艺术电影”的潮流,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就曾是艺术电影的放映阵地之一。

电影绝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艺术,其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资本淤积的产业。当年第六代的一些经典作品有很多参加了各类国际电影节,并且做了海外发行。至少一直投资贾樟柯的北野武在欧洲和日本的艺术院线里收回了一定的票房成本。

在这个连“雕刻时光”都转型做创业咖啡馆的时代,小鲸娱非常欢迎有远见的投资人在一些新电影人上做一些天使投资。但小鲸娱还是要提醒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毕竟连华谊的老板王中军都曾卖掉手里的股票去购买名画。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