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极客”一词会受欢迎(之二)

“极客”最初只是某种相当严重的蔑称,是主流文化贴给少数具有反主流言行的人的标签,意为“愚蠢”“疯狂”“怪胎”。

“极客”作为一种自称

“极客”最初只是某种相当严重的蔑称,是主流文化贴给少数具有反主流言行的人的标签,意为“愚蠢”“疯狂”“怪胎”。当反主流文化的黑客们接过这一标签,并以他们的科技作品多次改变主流群体所理解的世界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方才意识到类似的疯狂之举背后的天才意味。特别是2000年以后科技行业越来越多年轻亿万富翁的出现,直接从主流人群的评判标准上改变了社会大众使用“极客”这一标签时的态度。

不过“极客”作为一种自称,事实上并不要求像黑客那样先天必备的技术门槛,也不存在像黑客伦理这样公认成文的指导原则。非技术人群以黑客的态度从事于其他事情,这层道理在任何最高水平的科学或艺术突破中都是相通的。大家向往这样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当然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谁不希望为这个世界留下很酷的作品呢?

这样的想法感召了大量的非技术人员加入“极客”阵营,甚至还包括许多以“极客”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的机构,后者极大地壮大了“极客”阵营的声势。事实上黑客伦理本身并不反对商业行为,“用你的黑客技能养家糊口甚至发财致富都是可以的,只要你别忘记你对自己的作品和你的黑客群体的责任。”黑客们真正反对的是肆意践踏黑客伦理的商业行为。其实,“人人机会均等,人人各尽其才,人人都有机会挣大钱”,真能出现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黑客们来说反而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特别是近年来“创客运动”的发展,制造业内的数字化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参与制造过程,“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制造业内部的这种变革使得作为个体的人也有机会开展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所以才有  Palmer Luckey 和 Eric Migicovsky 通过个人创造、众筹以及创业分别开启了虚拟现实和智能手表的新时代。从运用比特到支配原子,这是个人力量的又一个阶段性发展。同时对于“极客”来说,这种施展个人力量的空间的显然要更为重要,想一想40年前出现过这种环境的情形——那个个人电脑被发明出来之前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尽管当时它的影响范围仅仅是局限于旧金山附近的湾区地带,但后来的个人电脑确实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组织方式。

事实上这里真正来改变世界的,不是黑客自己,也不是黑客手中的工具,而是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作品。Hackers build things. “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因为要做到这样的事情真的非常之难,如果你不是确实发自内心地热爱它,你头脑中理性的那一面便会不断促使你降低标准甚至直接放弃。同匠艺一样,这样的创造也绝非旦夕之功,它需要对已经存在的社会与技术元素重新进行思考,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从而看到额外的可能性,然后去建立全新的系统,进而解决好整个社会自身都未曾意识到的问题。

当然,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一书的结尾也承认:未来的“创客运动”也可能会更加贴近于自给自足的精神——为我们自己制造产品,而非一定要创立企业。这也更加接近于“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与《全球概览》最初始的想法,不是为了建立大公司,恰恰是为了把我们自己从大公司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关注我们的微博:@极客视界V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Geekview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