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D要想成为车联网的入口需解决哪些问题

OBD行业虽然存在多年,但是在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的时代背景下,OBD已经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风险,同样也有机会,而所有难题的关键点都将是“技术革新下的产品或服务能否真正满足用户痛点?”

OBD这个概念((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对于一般的用户尤其是无车用户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2014年开始,“盒 子+APP”成为OBD的另外一种形式,并一度认为是车联网比较靠谱的入口之一。OBD 智能硬件的鼻祖级产品 Automatic在2013年一年就卖出了 10 万台设备,而据相关媒体统计,国内厂商的成绩则并不理想:各家的销量大致在两万到六万台这个区间内徘徊。个中缘由,除了国外“100多年的汽车文化积淀” 之外,OBD盒子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发人深思。

首先,标准问题。OBD盒子作为一个汽车后市场的具体应用,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车厂的开放程度,由于统一的行业标准尚未出现,使得各OBD厂商各自为战,各车型之间也无法兼容。

其次,功能问题。目前OBD设备+APP模式提供给用户的还主要是测速、油量、距离、体检打分等基础功能,而这些功能和数据,大部分可以通过汽车本身的仪表 盘得知。而对于用户更为重要的,基于“车与车”、“车与服务”之间连接的服务尚未建立。OBD盒子可以理解为汽车的“黑匣子”,更多的是负责汽车数据的收 集、保存、上传,但这种数据对车主用处不大,诊断接口本身是修车和维护的时候才用,对用户的价值有限。

第三,模式问题。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先有“市场再有产品”的方式显然回更加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

与B端的合作虽然可以获得订单上的优势,但涉及到系统开发集成,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开发和投入力度来支撑一个复杂的后台。此外,有时候双方在合作上会存在分 歧,比如在数据所有权上有一些争议,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平衡彼此利益诉求。而如果直接与C端用户对接的话,则需要更多的渠道、价格、品牌等产品优势,当然, 也存在一条中间道路:在车连连创始人赵礼强看来,OBD技术的发展是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一个考验,同时也会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机遇。因此,车连连给出 的解决方案是OBD车况自检和智能语音、盲操作交互、行车记录、以及多媒体管理等功能集成在智能后视镜中。进而丰富OBD的外延并降低了OBD较为单一的 运行成本。目前,车连连已经与8家合作伙伴签订协议,打造集成多个功能模块的智能后视镜。

OBD行业虽然存在多年,但是在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的时代背景下,OBD已经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风险,同样也有机会,而所有难题的关键点都将是“技术革新下的产品或服务能否真正满足用户痛点?”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