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种奇迹还是一出戏剧?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于春美
由民政部牵头制定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已上报有关部门,该规划重点设计了未来5年国家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的布局和做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保基本、兜底线”范围进一步扩大,家庭、社区、机构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支援体系建设,长期的养老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等内容将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突破重点。
牵头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国家发改委正在征求相关意见反馈,具体规划内容正在进一步修订中。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近日对外表示,“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是中国式养老追求的目标。
他表示,要把应对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十三五”乃至更长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
养老服务逐步走向普惠制
据一位参与养老“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人士透露,在“十二五”强调保困难群体(城市“三无”、低保收入、农村“五保”)基础上,“十三五”保基本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失独老人、空巢老人也纳入保基本的范畴。在这些困难群体中,特别对居家的失能老人,政府更强调“保基本、兜底线”。
该人士表示,包括“失独老人”在内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年人,当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子女伤残或死亡,他们在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帮助。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民政部门将向“失独老人”提供“两个救助”(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三项补贴”(高龄津贴、针对经济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和针对失能老人的养老护理补贴)、“四个优先”(对符合条件的,要优先进入公办养老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他们收养子女;子女有残疾的,优先安排医疗康复项目;残疾子女需要配康复辅具的,优先安排适配)、“三项服务”(加大心理慰藉和精神关爱服务,大力推进基于社区的各项养老服务,免费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届时,养老服务也应该达到一个新标准。如何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步小康社会成为养老“十三五”规划中一项艰巨任务。在城乡一体化中,落后地区的农村老人养老如何解决,如何同步小康社会,是未来5年“保基本”非常困难的方面。”上述参与规划设计的人士透露。
他表示,养老“十三五”规划将强调在保基本前提下,逐步打破旧的福利体系,根据区域财力,养老服务将有阶段、分步骤地走向普惠制。即,既要保困难群体,也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所有国人。
同时,调动所有社会力量,投入到整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在新的政策体系中,强调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位一体,既明确各自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又明确相互之间的联系。
重点突破居家养老
“十二五”规则纲要提出了“中国式养老”的一个基本格局,即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支撑。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十三五”时期,将更加重视居家和社区,并列为下一步政策投放的重点。要出台一些引导型、枢纽型的政策,让大家能够在居家和社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建立既重视机构,更加重视社区的新的管理体系,建立以机构、社区、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支援体系将是养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创新内容之一。
今年7月份,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个《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高达48%。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全社会的养老需求不断攀升,无论总量上,还是结构上,优质养老机构都极度稀缺。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空置率却是居高不下。
另据了解,为数不少的公办养老院、福利院建设豪华、装修精美,媲美星级酒店,但入住率低,收不抵支,需要政府年年予以大量补贴。这不但浪费公共资源,更拉大贫富差距,制造新的不公。
中民养老规划院承担养老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居家养老,入住养老机构一般是老年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因此,应建立机构向社区提供支援培训服务,社区向所有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居家照料服务,居家不能自理才转向“机构”的养老服务支援体系。政府应从政策层面致力于建立这个体系,并且给予大量财政投入。
此外,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建立长期的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强调部委间的协调配合;创新养老服务投融资体制,确保中央财政投入不减少,但投入方式要改变,更重视政府的引导性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大培养、造就、训练养老服务队伍的力度等方面都将是养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养老“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新常态下,养老服务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布局。同时,养老体系规划要和经济、社会、政治改革同步,与各部委自身的改革同步,提高规划的延伸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