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活在一年一次的暴涨与暴跌之间

B股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2001年前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2001年之后,开放境内个人居

阿尔法工场:投资能力共享平台。

(阿尔法工场基金平台,三步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点击“进入”立即参与。)

五大原因促使B股暴跌

连续13天上涨,12月28日B股创下四个月来的最大跌幅。市场总结B股突遇暴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五点:

1、B股指数在近三个月涨了70%,连续上涨13个交易日,部分个股股价已经回到股灾前水平,加之年末资金兑现强烈,许多资金选择获利了结。

2、B股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有消息称2016年起将实行新的外汇管理制度,这也是B股巨幅波动的原因之一。

3、11月27日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从明年3月1日起,在深沪股市开始实行IPO注册制。持有B股的多是境外投资者,他们对注册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开始了结获利盘,退出市场。

目前在上交所挂牌的B股有52只,市盈率中位数为33倍,平均市盈率为27倍。深交所挂牌B股有49只,市盈率中位数为16倍左右。整体而言,B股市盈率比A股低,但比实行了真正注册制的市场(比如港股)仍然高出不少。

4、由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所以近期B股表现强劲。上海B股以美元计价、交易,深圳B股以港币计价、交易,港币挂钩美元。所以,两市B股都受到追捧,走势明显强于A股。大涨之后,积累了丰厚的获利盘,所以容易出现大调整。

5、目前B股市场非常“迷你”,容易被控盘,所以暴涨暴跌容易发生。上海B股的总市值只有1298亿元,深圳为991亿。几个机构稍微联手,或者步调一致,就会影响到市场整体走向。

“被遗忘的角落”

随着A股市场股改力度的不断增强和各种不利于A股市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断被解决,A股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不断壮大着。

一批新股民对A股市场从一无所知到津津乐道,A股市场已经成为了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但是,曾经是中国股票市场初期重要组成部分的B股市场却依旧冷清,无论市场还是政府,似乎都不愿意过多提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B股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2001年前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2001年之后,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

关于B股改革的传言一提再提,但每次猜测之后却均以不了了之结尾,一次次的折腾,使得B股改革更像是一匹传说中的“狼”,人们屡次呼唤之后早已对其丧失兴趣。

历史上B股改革传言回顾

B股市场近几年最令投资者难忘的,当是2001年向境内居民开放时迸发的井喷式行情。

其实早在1996年上半年,B股市场就曾一度向投资者敞开大门,并激发了一轮力度较大的行情,但同年6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管理B股开户问题的通知》,重申境外投资者才能持有B股。

9月20日,证监会接着又发布《关于清理B股帐户的通知》,对不符合规定的B股帐户,进行清理和规范,原有帐户只能卖出,不能买进,刚刚对开启的B股大门又关上了。

2001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外管局发布《关于境内居民个人投资境内上市外资股若干问题的通知》,宣布B股市场对国内自然人开放,但2月19日起存入的外币,只能在6月1日以后入市。

这一政策的出台造成B股市场历史上鲜见的暴涨暴跌。市场开放之后的3个月时间内,两市B股指数涨幅达到200%,但孰料6月1日后,便一路狂跌,上证B股指数的最大跌幅一度高达46.15%,深证B股的最大跌幅也达到45.89%,已远远超过了同期A股市场的下跌幅度。

B股市场股价暴涨,使境内居民在6月1日后大批进入,但境外投资者相继逢高减持离场,此次开放的最终结果是解放了被套近10年之久的外资股东,此时入市的投资者蒙受了惨重损失,据里昂证券当时的研究,外资除了一些小机构少量资金参与热身炒作外,其余已全部退出。

2004年3月2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B股市场即将淡出”的文章。这篇发自中国的文章称:“中国有关官员表示,中国政府已决定在将来某个时候关闭其B股市场。”

显然,这是一则攸关中国B股市场命运的消息。但有趣的是,面对这样具有震撼力的消息,3月23日开市后的B股市场却波澜不兴,略微高开后便重回原来的盘整趋势,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这种近乎麻木的反应,事实上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们的一个普遍疑问:B股老矣,尚能饭否?

2012年4月20日,一则在证监会官网上的报道引来热议,文中提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针对大家提出的……B股公司发展等问题,证监会将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寥寥数字,却引来B股股价一路上涨,B股改革呼声日渐高昂。

郭树清高调而雷厉风行的风格难免让大家循着这蛛丝马迹猜测对B股改革的前景。

4月29日,深交所和上交所各自出台了股市退市制度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前者对于纯B股股票“累计成交量过低、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退市条件不做要求,后者也对纯B股股票的“成交量”和“收盘价”规定有所宽松,这似乎暗示着纯B股的生存时间正在进入倒计时。

2013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称将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积极推动B股市场改革,提高B股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能力。

2013年12月19日,沪深两市首单“B转A第一股”浙能电力在上交所挂牌,拉开了IPO重启的序幕,标志着B股改革正式开始破冰。

郭树清此前也曾指出,国内已经开始了一个由B股向A股转换的机制,证监会成立了一个联合小组以便更好进行信息、数据、知识的分享。

B股历史设计的缺陷

目前B股市场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并且无论规模、地位还是代表性都大不如前。

此外,在H股(H股是指那些获中国证监会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QFII( QFII制度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等多种形式的夹攻下,B股市场已被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B股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其历史设计上的缺陷是分不开的,这些缺陷可大致总结如下:

(一)缺乏明确的政策定位与战略发展目标

从国内开设B股市场以来,B股市场的主导政策出发点基本是围绕探索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方式吸引境外资金投资,以及发展我国境内外资证券市场的一块实验田。迄今,B股市场的主要政策目标定位没有发生改变。

此外,在交易规则上,B股市场与A股市场有诸多不同。B股市场与A股市场上的公司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从而导致盈利水平等财务数据不一致,投资者难以获得一致公允的价值判断依据。因此,B股市场改革需要解决投资者结构、交易规则、市场管理等与国内资本市场统一的问题。

B股市场的交易品种仅限于股票,没有任何其他可供选择的交易品种或证券衍生品种,当个股普跌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对冲机制可以释放风险。同时,B股采用“T+3”交收结算机制,加大了B股市场个股被恶意操纵的市场风险和资金结算风险。

此外,B股市场还存在账户管理不规范问题,由于放开境内居民参与B股交易之前,部分居民借用境外投资者证件办理了开户手续,导致账户实际所有人与账户本人分离,存在产权纠纷隐患;开立C9账户的境外投资者,由于未办理指定交易,可以多处开户、多户交易,存在风险隐患。

此外B股市场牵扯到涉外监管,与他国(或地区)的法律可能存在法律冲突,涉外案件的查处与执行还涉及到与当地行政、司法机关的合作问题,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有效性。

(二)资金筹集功能丧失

B股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筹集外汇资金,但随着外汇资金逐渐充裕、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增加,B股筹资功能逐渐丧失。在2001年之后,中国B股市场就再也没有新的公司上市,也即没有发挥IPO筹资功能。

尤其是进入2005年之后,B股市场已经连续3年没有发挥任何应有的筹资能力。在筹资功能方面,毫无疑问的,相比A股和H股市场的风生水起,将B股市场称之为“死气沉沉”毫不为过。

特别是与H股市场筹资情况对比来看,随着H股市场引入红筹股,国内推行QFII,我国对外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单纯从筹资功能角度来看,B股市场已无存在必要。

(三)资源配置及优化功能丧失

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另一个最基本的功能。B股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绝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的公司很少。与此同时,B股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投资者主要为境内外个人,其中境内个人投资者占80%以上,面未减持外资法人股数量非常少,B股市场难以通过股权转让进行并购重组。

目前主流的改革方向

(一)建设B股市场为资本市场特区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特区”指的是把B股市场建设成为资本市场特区,先搞特区、特案、做试验,积累了经验再推广。

B股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定位不清楚,可通过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二级市场,发行B股基金,启动B股发行程序,吸引蓝筹股公司到B股市场融资等等措施,可以将B股市场重新定位为“为境内外汇资金创造投资渠道,为境内公司提供外汇资本”,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市场压力。

中国B股市场在2001年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的目的,其实就在于凸显其“资本市场试验田”的作用。“试验田”的预期效果应该是,投资者数量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得到增长,并使B股市场的活跃度得到充分体现。

表面上看,这个“试验田”的积极作用在最初阶段确实得到了实现。在2001年年初B股市场对内开放之后,B股市场确实热闹非凡:当年6月1日,沪B股指数达到了市场建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点——240.61点。但是,众多的境外投资机构实际上已经利用这波行情,完全解套离开了B股市场。

在将B股市场的未来定位为资本市场的方案中,提到可以将B股市场的未来定位于“为境内外汇资金创造投资渠道,为境内公司提供外汇资本”。确实这样的新定位本意是很好的。如果真的采取这个方案重振B股市场,也许对整个市场会有放量拉高的效果。

(二)B股整体退市

首先,B股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特例,如果要实现国内资本市场的标准化、国际化,就应该想办法取消这个“与众不同”的市场。

其次,B股市场已经失去了作为证券市场的多项功能,确实也没有了存续的必要性。

再者,不同于A、B股并轨的方案,B股整体退市可以给予B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大的灵活性,具体退市方法设计能够更有针对性。

但是不可否认,如若采纳B股市场整体退市的想法,必然也将遭遇多方面的困难,比如B股整体市场情况的复杂性必然需要退市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诸多细节、B股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压力、退市后原B股上市公司的去留问题。

(三)A、B股强制并轨

基于目前B股数量很少,而且B股基本上已经没有新公司进入,政策上也没有大障碍的现实,A、B股如果按照市价强制并轨,过程会很轻松,而且成本低、见效快。

B股市场融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逐步弱化,因此导致当前B股市场相对A股大幅折价。

就长期趋势而言,这种折价将随着B股市场改革而逐渐收窄。尤其是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重申今年将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关键改革后,未来借鉴新加坡等国内、外资股合并的经验,AB股合并是可以预期,也是水到渠成的。

合并不仅将使得相对低价的外资股迅速完成价格回归,而且不少外资股股价将出现超越内资股的可能。

A、B股合并可期

B股市场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遗留问题,B股市场问题的解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A股市场合并是解决B股问题的现实的最佳选择。

首先,A股与B股上市公司均是国内企业,A股与B股的上市地相同。A股与B股市场均受到国内法律的制约,因此在法律管辖权上没有障碍,而且根据现行法律框架,通过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实现A、B股市场并轨己无实质性障碍。

其次,2001年B股市场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后,境外投资者全身而退,B股市场已然本土化。

目前,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B股已完全没有政策障碍。从投资者的融合程度上看,B股市场基本成为国内居民进行投资的股票市场,再加上B股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国内企业。

因此,从上市公司性质和投资者构成来看,B股市场实质上也已经A股化,这也为A、B股市场合并创造了市场基础。

第三,A、B股市场的最终合并,将形成一种多赢格局。对于B股投资者而言,可以摆脱长期低迷、缺乏流动性的B股市场,燃起解套并获利的希望,坚守阵地的境外投资者还可能藉此进入参与中国A股市场的通道。

由于B股市场本身的流通市值规模相对A股市场而言是非常小的,将B股合并到A股市场中对A股的冲击非常有限,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保护A股投资者的利益。

A、B股市场的最终合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权结构将有所简化可以摆脱诸如信息披露要求不一、财务规则不一 、审计条例不一及A、B股股东股利分配目标不一等令人头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们又重新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融资之路。而监管部门则可以避免再度付出双重制度建设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来源:东方财富网

内容合作:果果(手机:15034081448)

商务合作:小虫(ID:13581621457)

阿尔法工场公众号:alpworks

投稿邮箱:report@goldenalpha.com.cn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