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东北工业

打破体制弊病,以创新带动转型升级是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二选择。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陈少智        

过去的一年,“垫底”似乎成了东北宏观经济的标签之一。

各省最新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虽然与今年上半年相比,东北三省GDP增速稍有回暖,但排名依然靠后。其中,辽宁以2.7%的增速垫底;黑龙江为5.5%,排名倒数第三;吉林为6.3%,排名倒数第四。

尽管辽宁省GDP增幅“垫底”,居民收入增速却跑赢GDP。前三季度,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快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7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9月底,辽宁全省实名制就业66.6万人,新增就业34.5万人。城 镇登记失业率为3.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

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形成东北等地区的城市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这意味着东北工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大局中仍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找准突出矛盾

作为曾经引领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一直以独有的优势支撑着中国工业化进程。

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惯性和定势让东北经济产生了某些牢固且畸形的“路径依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其背负了落伍于时代的沉重负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东北重工业比重仍高达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10年前,“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的官方表述,今天在东北地区依然适用。

东北经济的发展路径也较为粗放,倚重拼资源、拼资金、拼人力、拼设备,往往通过简单地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益,造成了东北经济的增长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尤其是当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对能源、原材料等投资类产品的需求出现下降,一批重工业企业很快就遭遇生存危机。

体制弊病也是东北工业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最早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也是实行计划经济最彻底的地区,尽管历经多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但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烙印和后遗症依旧未能消除,步履迟缓的体制改革已滞后于经济转轨的进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东北当前的问题,表面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未来相 关政策制定,应从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考虑区域差异化,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施策”,避免因政策一刀切而出现错位。必须拿出勇气 和决心,啃下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驶上创新轨道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东北经济转到创新轨道上来,有其优势所在。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只是此前创新投入不足。2002〜2013年,东北地区研发投入力度并未明显提高。目前,东北地区研究与试验支出占GDP比重仍不足1.3%,而全国已超过2%。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但往往由于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辐射深度不够等问题,效果不是很明显。甚至一些企业陷入了越研发新产品越没市场,而国际企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怪圈。

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东北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空间进一步遭到遏制。一方面是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面临巨大市场压力,另一方面还遭到了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围攻和打压,从产业链上具有高附加值的位置不断被压向只有低附加值的位置,盈利能力进一步降低。

据大连华锐船用曲轴公司总经理王殿章向《财经国家周刊》介绍,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型船用曲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一产品的 垄断,还缓解了国内市场“一轴难求”的尴尬局面。但没多久,曲轴的价格就一降再降,目前的价格仅有最高时期的三分之一,同类型的产品中国市场的价格比国际 市场低40%。这里固然有供大于求的市场因素,也有国际竞争对手价格打压的原因。

有数据显示,当前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6.5%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换句话说,一旦外部环境出现不利变化,由于缺乏创新驱动的支撑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下行实属必然。

东北地区多位政府部门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激活东北工业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同时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 应。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