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的小牛电动,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一般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并不喜欢公开太多东西,而小牛电动似乎并不是这么想的

我对小牛电动关注颇多,从它持续的公开自己谈起。

一般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并不喜欢公开太多东西,担心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实力、经营情况,担心竞争对手的复制与模仿等。而小牛电动似乎并不是这么想的,在用户面前它是透明的、赤裸的。

向用户敞开心扉是一种经营策略

在今年6月1日小牛N1发布之前,我们知道了小牛的团队、投资、工厂、创始人等相关情况。新品发布之后,我们了解了产品的各种参数细节,甚至是小牛N1的各项成本情况,不知是媒体偷偷曝光还是怎样。

小牛电动对于销量的披露毫无保留,这种情况甚至超过当年的小米。8月小牛众筹7200万,达成销量1.6万台。9月24日和10月21日两次开放购买,几个小时共销售2.5万台。三次累计销量超过4万台。

公开是一种坦诚,小牛对外公开的不止有基本信息、发展成绩,还有不足。当小牛的产品出现一些瑕疵的时候,第一时间发出公开道歉信,这在国内的企业中应该是第一家,并且持续公布改进计划,这种坦诚而透明的方式,形成了业内少有的“黑转粉”现象,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专门谈过。

那么,小牛电动为什么选择向用户公开自己呢?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颇为用心的策略。让用户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是企业和产品构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隐瞒往往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数据造假需要更多的谎话来圆。小牛与用户的沟通方式是最真诚的,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已经超越产品本身,走向企业运营层面。

小牛产品销量和运营模式带给行业的思考

以电商方式三次销售超过4万台电动车是一个什么概念?从传统电动自行车的角度来看,这是难以想象的。电动车时代网发布的《2015年Q1电动车行业电子商务指数榜》显示,电商指数排名第一的爱玛品牌线上月销量是328台。按此推算,小牛电动3次销量相当于爱玛电商销售一年的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这为传统电动自行车销售模式升级转型提供了一个参考。爱玛年销售量在400万量级,但电商销售仅占1%。并不是传统企业没有积极性,而是没有抓住关键。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按成本定价的方式不敢,经营粉丝的模式不懂,大件物流和电商资源整合的能力不够,众筹等充满互联网思维的模式不会,所以,电商这条路走的不顺利,这也是需要向小牛学习的地方。

与其说小牛是电动车行业的创新者,不如说是智能硬件行业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因为小牛电动身上充满互联网基因,更像小米、特斯拉等。

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并不均衡。对于产业比较成熟的智能手机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互联网品牌的销量都在千万级。智能手表、手环等也方兴未艾。而在其他领域,如虚拟现实设备、无人机、智能家居等,目前尚未到风口浪尖。小牛的初步成功增强了新兴领域智能硬件企业的信心。同时,它的模式也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关键的思考在于,企业不应该只关注产品本身,在打造极致产品的基础之上,应该与用户有更真诚、更坦诚的沟通,为用户打造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预测小牛电动未来的发展方向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即将进入寒冬。与之相对应的是,近期,有消息传出,滴滴高层与小牛高层频繁接触,拟20亿元入股小牛电动,旨在占领出行范围在10到20km的短途轻出行领域。不评论消息的真假,起码说明了一件事情,所谓的资本寒冬,是针对普通的项目和创业者来说,如果做的出精品、有良好的发展预期,仍然有投资者的青睐。

小牛电动未来的发展会有哪些变动呢?资本的进一步进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相信小牛电动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方向,引领轻出行领域的革命。在产品上,将会有更多智能元素加入。在渠道上,会持续发力自有电商和京东、天猫等第三方平台,随着用户对产品体验需求的提升,或将有线下体验店开设,进行O2O销售。对于传统电动车行业来说,这是一条鲶鱼,2016年注定掀起血雨腥风。而对于智能硬件行业来说,是一股引领发展的力量,将成为重要的榜样。

回归我们最初的思考,小牛电动如此的公开自己,如果竞争对手效仿怎么办?答案不在于模式,不在于流程,不在于产品配置,这些都是可以学的。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否能够坚守初心,为用户提供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文/陈述,科技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陈述,欢迎关注!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