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迅猛发展会让马云绑架社会与消费者么?

发展冲击实体店?不纳税破坏公平?消费者并没得到实惠?电商行业发展三大焦点问题备受关注

发展冲击实体店?不纳税破坏公平?消费者并没得到实惠?电商行业发展三大焦点问题备受关注。

双十一结束一段时间,媒体在追问到货率与假货比例,但天猫单天912亿元的单日交易额已让世人震惊。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真审视整个电商行业。但喧嚣过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让质疑之声不断发酵。一时间,各路声音泥沙俱下。正面鼓劲者有之,质疑非议者也有之。

双十一本身只是一个网购促销活动,但其背后体现了中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电商经济的潜力。一直以来,正面舆论认为其在拉动消费、促进就业,鼓励创新方面功绩卓著,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电商利用不纳税等政策红利进行不公平竞争,冲击了实体经济,消费者也没有真正得到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电商作为近年涌现的创新事物也是如此。

 电商冲击实体店还是互相融合促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以及综合市场数量均出现下降。市场数量减少也使得从业人数出现下降态势,以国有批发市场从业人员数为例,从2012年的63万人降至2013年的44万人。而且这样的冲击潮不止覆盖大型实体商家,也使得中小微型实体商业企业受到冲击。以北京市为例,根据该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微型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高达18.4%。质疑方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了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影响了就业。而且由于小微企业难以在电商平台上取得更多关注度,也难以投入更多资金于自营电商领域,最终难以生存。这些企业失去岗位的人不见得能找到新岗位,因为电商不需要收银员、保安员等辅助岗位。与此同时,衍生行业也大受冲击。“逛商场的人少了,相对应来吃饭的人也就少了。”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大型商场餐饮业经理向笔者抱怨。

而另一方则不这样看,一些实体批发市场的倒闭是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其长期无序发展也造成了自身竞争力下降。是自己逐渐不适应目前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才导致今天的逐渐萧条。相比电商的高效和低成本,很多传统批发市场由于周边人流密集,低端行业过于集中,问题丛生,在城市发展政府规划中都列入了需要搬迁或转型升级的计划中。这是创新带来的“倒逼”效应。

“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利用新技术看到和买到更多商品,何必效率低下地去人潮涌动的批发市场。一些批发市场相对于电商的低效和高成本,必然需要转型升级。”知名网商品牌裂帛创始人小风说。

而以银泰、苏宁等大型实体商超为例,已从开始抵制和谩骂电商,变成全面拥抱。银泰百货董事长沈国军表示,聪明的商家明白,这是一次机遇,传统百货行业求变,主旨就是要适应新型的消费模式,进行深刻的商业模式变革。业内人士认为,电商不能完全取代线下,实体店与网络平台需要互相融合,这正是一些大型商超走的路子,先不说电商本身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在融合过程中,会促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诞生,而并非是让大量人下岗。

电商对就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仅阿里巴巴集团一年就为社会新增120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而带来的快递、网页设计、网模等各种衍生行业职位数量还要更多。传统从业人员迅速转型也很快适应了新的方式,比如目前实体店的收银人员均学会了支付宝微信消费,商家和消费者一起得利。所以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的负面效应不如促进其发展的正面效应大。

电商的发展是促进两者逐步走向融合,实体店和传统零售应将其看为新的机遇,而不是对立起来,在倒逼其转型升级过程中,只会带来更多的新就业机会,而不是反之。

对电商一刀切征税时机已到?

税收的原则是依法和公平,经营一家实体商家,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费。而电商纳税问题,使得实体商家经营者认为,双方并不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因为后者的商品成本中,对纳税成本考量往往不及前者。

质疑者认为,很多依托于大型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电商企业和普通网店,都能足额纳税,很多网店事实上连相关执照都不见得齐全。而对这些企业和自然人的税收监管,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而支持者认为,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义务,电商将是未来国家的重要税源,但全面征税的时机需要考量。

实际上,电商征税已在路上,目前,全国最大的电商企业,每天纳税为3000多万元,年纳税额超过百亿元,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纳税额过百亿元的互联网公司,对国家税收贡献颇大。但更多人质疑的是电商平台上的万千网店。

但实际上,一些大型的网店早已成了当地的利税大户。比如年销售额早过亿元的网店品牌裂帛,目前将税缴纳在北京其注册地通州区。而通州区也给了其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以期将其留在本地。据税务部门抽取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数据显示,如同很多银行因其不够放贷标准而无法顺利为其放贷一样,大量淘宝店主的销售额达不到纳税的标准。大部分淘宝店主属于个体经营,销售额很小,90%多的淘宝店销售额没有达到目前的税收起征点,在目前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大环境下,对于这些大量的小小微商家怎么收,如何收,在考量政府的智慧。

中税网税务师事务所总裁王冬生曾表示,以后随着规模的扩大,电子商务难免会被纳入正常的税收征管范畴,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此马云的态度很明确,电商一直全面积极准备税收时代的到来。

今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表明,各级税务部门今年内不得专门统一组织针对电子商务、某一新兴业态、新型商业模式的全面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

消费者真正从电商发展中得利了么?

双方均认为,电商确实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少了层层加价,消费者在价格、便利、选择、购物体验上得到了实惠。但是质疑者认为消费者的利益,绝不只是价格层面,还包括了商品质量和相关服务。

他们认为现有的物流体系、商品售后服务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相比规模庞大的电商销售额显得很脆弱,是“小小的身子撑起大大的头”,只能是头压垮了身子,消费者和监管者不得不在物流、商品质量和服务等领域内向电商妥协。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推广中心主任单仁表示,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对百万家商家的管控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假货等问题在全球电商平台包括美国亚马逊、eBay等都存在,这是电商行业长久的难题。但另一方认为,

实际上,不是电商发展产生了这些问题,而是电商发展促进了物流、商品质量和监管的完善。假货问题电商平台存在之日起就一直存在,我们不妨回顾下,没有电商之前,零售业的假货、物流和监管是更好还是更坏?

马云也称:“如果现实生活中无法避免假货,那么电商平台也无法避免。这自然是辩驳之词,但应注意的是,与线下征信缺乏相比,电商平台确实形成了一整套的征信系统,在这个征信系统上,将商家的信用进行评级,这会让消费者更加一目了然。如果卖家因兜售假货而被投诉并被证实,那么会大大影响其信用评级,这些评级则会提供给消费者参考,等级低者严重影响其用户浏览量。

电商平台也一直利用新的大数据技术和工商部门联手对电商平台上的诈骗假货等问题进行整治,并不断提高投诉效率。相比于线下批发市场,这些都是进步而不是后退。据了解,伴随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提高,物流在不断改进,近些年,无论从就业还是技术含量,快递业都伴随电商发展而迅速发展,而国家相关意见法规也不断出台。在监管层面,除了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外。电商平台自身也设立了非常严格的“反腐部门”,对平台监管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直接对一把手负责,被称为“廉政公署”。事实上,市场有目共睹的是,目前消费者曾抱怨的问题,在市场发展中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而相关法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对于行业存在的诸多争论,不妨冷静看待,电商平台毕竟是市场中的一个企业主体,如其不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不断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一定将其抛弃。近年来,马云和传统企业主都在抱怨自己睡不着觉,并不断致力于创新,而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不断出现睡不着觉赚钱的企业总比存在只有躺着赚钱的企业好,这也许是比价格便宜更大的实惠。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