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阿里,打京东,苏宁要玩大生态?

BAT、小米、乐视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而从传统家电连锁转型互联网+零售的苏宁,随着互联网零售版图的日趋完善,也一跃成为互联网行业重量级的生态玩家。

在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玩产品,中型企业玩联盟,大型企业玩生态。BAT、小米、乐视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而从传统家电连锁转型互联网+零售的苏宁,随着互联网零售版图的日趋完善,也一跃成为互联网行业重量级的生态玩家。

遥想国美苏宁竞争时,大致的竞争状态是:国美门店数量占先,但苏宁单店营收更好。这意味着,在粗放式发展的阶段,苏宁相对来说也更注重发展的质量。从这个逻辑来看,苏宁转型互联网+零售及O2O,是有传承的。只要张近东认准这是一条可持续、更有质量的道路,短暂的转型阵痛,以及哪怕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张近东都是可以容忍的。

苏宁想成为“沃尔玛+亚马逊”的合体,单纯的线上或线下都不是目标。但这条路,放眼全世界,也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苏宁是否敢做,以及能不能做到,不仅对苏宁,对更多的传统实体商业来说,都具备样板和借鉴意义。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总理李克强邀请企业界人士座谈时,张近东赫然在列,并且总理还专门询问苏宁近年来转型的结果。

在阿里入股之前,苏宁转型互联网+零售在大方向上已经确立,阵痛之后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如,今年6月末,苏宁云商结束连续7个季度的亏损,商品SKU数量达到1220万,开放平台商户数近15000家,零售体系会员总数已达到1.98亿,移动端订单占比超过50%。

虽然这样的成绩与过去的苏宁相比,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天猫、京东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从线上业务来看,2015年上半年,苏宁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虽然同比增长104.65%,但绝对规模仍然不到200亿元。

很明显,苏宁目前最缺的是线上流量的支持。只要流量上不来,不仅线上业务难以突破,而且也会对苏宁实现“互联网+零售”的整体战略造成拖累。

实际上,张近东力图拓展“互联网+零售”的新版图,也即“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模式。但店商、电商和零售服务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如果电商业务的整体流量不足,O2O战略就无法落地,大数据、金融以及物流等服务,也就缺乏根基,无用武之地。

形象一点说,苏宁在修建一条互联网+零售的高速公路,流量决定了高速公司的长度,只有把高速公路修得更长,才有可能开放更多的高速入口,增加更多的服务区。

阿里283亿元入股,将解决苏宁在转型过程最大的流量问题。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苏宁易购入驻天猫。当然,阿里体系的线上资源十分丰富,除了天猫之外,还有淘宝、微博、支付宝、UC浏览器、高德地图等一大波亿级用户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可以利用,为苏宁易购导流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抱团后的阿里、苏宁,线下资源也一定会共享。苏宁1600多家门店,不仅没有成为转型的包袱,反而成为O2O落地的优质资产,而苏宁多年自建的物流体系,包括45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4个航空枢纽、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60个城市配送中心、10000个快递点,更是大大提升用户在天猫、苏宁易购的购物体验,将京东在物流方面的优势抹平。

接下来,就是苏宁真正构建生态体系的时候了。目前市场上,以生态布局闻名的企业,除了阿里之外,小米和乐视做的最好。小米的生态以智能手机为依托,提供整体家庭互联网解决方案;乐视的生态以视频内容为依托,提供泛家庭娱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苏宁的生态,我认为,核心还是以“电商+店商”为依托,提供商业零售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这是一盘大棋。这种生态构想,一方面需要做大2C的线上线下销售规模,另一方面要为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营销、大数据、金融、物流、售后等。

用户体验是一站式闭环的,而企业服务则是多元化开放的。要实现这一生态构想,我认为苏宁至少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拓宽互联网+零售高速公路的宽度。前面提到了这条高速公路的长度,但宽度实际上也非常重要。苏宁必须在管理云、消费云、供应云三方面加大技术投入,持续升级信息管理系统,适应流量高速增长的需要。在这方面,阿里应该能够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

二是具备大规模融资能力。苏宁在众筹、金融、大数据、物流、互联网视频、智能终端等领域多元布局,线下门店仍会继续扩张,所带来的问题是需要庞大的资金予以支持。苏宁每年的营收虽然过千亿,但要支撑这么多项目的发展和落地,资金问题必须重视。小米靠不断融资为继生态布局,而乐视则在无奈下由贾跃亭套现100亿股票以解燃眉之急,苏宁必须提升自己的融资能力。

三是处理好与阿里的关系。阿里成为苏宁的第二大股东后,尽管张近东依然是实际控制人,但无疑以后阿里的战略方向、战术动作,都会对苏宁产生影响,双方需要做更多的利益协调。补足线下的阿里生态与补足线上的苏宁生态又有着高度的互补性,未来两者会有更深度的融合也未可知。

苏宁由一个传统家电连锁企业,走上超电器化、拥抱互联网+的道路,甚至试图用开放的姿态,布局一个开放的零售服务生态体系,通过平台、营销、数据、金融、物流、售后等多维度的服务,带动海量的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入这个生态,共生共长,这一方面彰显了苏宁的“野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苏宁的行业领袖责任无论未来如何,结局如何,苏宁的转型都将载入中国商业变革的史册。(本文由IT互联网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原创,微信:dingdingding99,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