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真的是快递业的一剂良药吗?

相比于以往专业化的兼职模式,众包的特点是一种跨行业的非专业合作模式。比如“开源”、比如“维基百科”。好了,我们先放下众包,来说说快递,以及众包+快递。

在无法隔空取物的现实世界中,所以涉及实物传递的产业都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不管是企业自身还是物流方,都在积极的寻找着破解之法。比如最近被寄予厚望的众包模式。从Amazon的“On My Way”到淘宝的“菜鸟网络”,从京东的“京东到家”到饿了么的“蜂鸟配送”,除此之外,自去年开始,人人快递、达达、51送等一大批打着众包概念的快递创业团队纷纷崛起,并且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天使论甚至A轮币的融资。

来自百科词条的解释: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往高了说,众包可以理解为众筹的一种,是一种买方的众筹。往低了说,就是兼职,但相比于以往专业化的兼职模式,众包的特点是一种跨行业的非专业合作模式。比如“开源”、比如“维基百科”。好了,我们先放下众包,来说说快递,以及众包+快递。

快递行业古已有之,比如古代的镖局。而时下如果说起快递的话,就不得不说电商。电商的发展使得原本低频的快递业务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以及占据了整个物流行业极大的比重。从快递身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规模经济的力量。

但在众包的模式下,规模经济不复存在,比较一下某众包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价格就可以发现,两者的价格差距非常悬殊,十几元的同城快递价格,众包的价格基本要在60元左右。众包模式一个巨大的限制就是只能满足同城物流的需求,因此,与其说物流是钢需,不如说刚需。对标美国市场,那些专注于众包物流的创业公司,比如Postmates、Zipments、Manyship等,不仅知名度有限,而且由于高昂的人力成本的限制,增长速度也都非常有限。

对比Uber、Airbnb的共享经济模式,其实不难发现,快递众包并不是需求的重新配置,而是依然是对现有的存量市场的一种剥夺。从连接层面来说,快递众包并没有解决需求方的实际问题,所以这种需求就变成了为需求,而对于供给方,由于订单的不稳定性,也就导致了对于平台的依赖性降低了,而且对于供给方来说,他们并不缺少生意,一个月赚几万的事情虽然是少数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除,但目前同城配送市场无论商家还是用户,对于平台的选择都是坚持“哪家便宜用哪家”的理念,这就导致了平台对人的控制力非常弱,进而就会带来另一个问题: 质量把控的问题。

简单搂一眼这些企业的官网,你会很奇怪,竟然没有哪家企业给出了类似“半天送达”或“延迟XXX小时免费”的承诺,太不“互联网+”了吧,说好的颠覆呢!请冷静,你一定要知道,物流行业的品控问题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就像开源一样,平台化运营将是众包模式唯一的出路。要想保证平台良性发展,那么平台所流淌的“血液”就应是健康的。于是,直接招募本身就是职业快递员的群体的加入讲更加有助于物流的品控水平的提高,因此众包平台更倾向于将补贴对象从商家移至配送人员。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这个矛盾短期来看只能由资本来买单,所以一些小的众包平台如果无法保证充足的现金流的话,那么将会非常危险。

一方面,我们一直在说着“去中心化”,另一方面却不断的创造出新的中心。物流众包,显然是后者。人为的在供需双方之间搭建一个桥梁,然后告诉两面的人说,快来吧。但是,请不要忘了,有时候,人家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加简单,也许只是那么一小步的事情。众包虽好,但是解决的问题有限。

最终制约众包的一定会是人的因素,就像滴滴一样,前期是人选择平台,但当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当需求被更为完善的市场机制重新分配后,必定是平台选择人,“快递员”可以安装有多个抢单App,用以填补空白间歇。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人终将会成为平台的一部分,进而平台也将会失去其原有的活力,最终的结局就是裂变或者消亡。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