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毒互联网+的O2O乱象

互联网+不能承受之轻,互联网+不需要纸糊的袈裟,互联网+没有钢铁侠。

互联网+不能承受之轻

今年初,马云在一个会上讲:O2O是一个伪命题。他讲的原文是,“许多人讲O2O是如虎添翼,但老虎不可能有翅膀”。马云说,“坦克装上翅膀未必是飞机,坦克就是坦克,飞机和坦克要完全地结合”。

实事求是的说,马云讲的东西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都是常识了,但一般媒体上的声音似乎是还在为行将落幕的O2O泡沫招魂。

从逻辑上看,飞机是轻,坦克是重,这就好比线上是轻,线下是重。一般的理解是,轻的当然就好。因为,“轻”意味着成本低,更容易获利。而“重”,则相反。

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早已不是了。

在互联网与商业结合的早期,“大连接”的红利首先革新了商业信息的不对称特性。这个时候,“轻的就好”是完全成立。但轻的就是轻的,轻的东西你容易上手,别人也更容易模仿。

接下来就是行业从业者们痛苦的看到,互联网商业的“轻逻辑”失效了。电子商务、网络游戏、O2O,都难赚钱,更难盈利。

这个时候不难发现,只“轻”不行,还得有“重”。甚至是,以“重”为主,以“轻”为辅。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高度融合,是腾笼换鸟,更是凤凰涅槃。(参见:百度检索习近平主席的“两只鸟论”)

有质量的生命尚不能轻浮,互联网+更是不能承受之轻。

互联网+不需要纸糊的袈裟

去年我的助理从一家曾以“互联网思维”而闻名的煎饼店订了两次外卖。第一次他在家里订的,送的是家里的地址。第二次他在办公室订的,送的是办公室地址。两次用的都是同一款美食外送APP,留的是同一个移动电话号码,APP中录入的两次不同地址也没差错。但荒唐的是,第二次送时,这家煎饼店给送到的还是第一次家里的地址。配送员打电话问他说,“餐送到了,怎么您家没人呢”。然后,他气的发昏。从APP里找到煎饼店的电话,那边客服说,“不好意思,我们弄错了,系统按手机号码记录配送的,我们要您附近的门店尽快给您送一份吧”。

稍懂点运营的人就会知道,是要多么愚蠢才去按照手机号码匹配配送地址呢?一个手机号码,匹配一个配送地址,这是要脑残到什么程度才搞出来的?!从此,小助理同学再也没有惠顾过这家煎饼店。

我前段时间出差,有天发现我的助理在微信朋友圈吐槽。大体意思是说,12点下的外卖订单,下午2点半了还没送到。订餐的那家店,姑且叫“驴炖”吧。

我在外地看手机上他发的东西,本还想提醒他别在朋友圈发抱怨的东西,还没来得及说时,他又呼呼的发了几条朋友圈,全是更激烈地吐槽。

原来,他从APP上找到“驴炖”的电话,一打过去竟然是那家煎饼店的自动应答语音,他才知道这家“驴炖”也是那家互联网煎饼店开的。也难怪!2个半小时还没送到。

我看他在朋友圈“直播”的文字,后面的一条差点把我也逗乐了。他写道,“驴炖”(即煎饼店)的客服在电话上说,“我们先把离您近的一份餐给您送过去吧,还更贵一些”。他质疑道,“把别人的餐先给我送来,还不是我点的规格,那别人怎么办,让人家再等更长时间吗?!” 这个时候,已经快下午3点了,小助理同学的午饭还没吃上,他气得要吐血。

这是一种服务运营混乱到绝对极致的体验。我也没让他删朋友圈的消息,我认为,他有权表达自己的态度。

后面是,3点他吃上了送来的不是自己订的餐。他本以为就这样结束了。而半个小时以后,“驴炖”的另一位配送员又送来一份,这次是他中午时订的规格,而且显然这位配送员还不知道3点时已送来了一份。小助理说,他都懒得询问了,配送员走后,他直接把送来的餐扔了出去。

没过几天,在一个网站搞的O2O大会上,这家以“互联网思维”而闻名的煎饼店又放出了“估值18亿”的消息。

在我的《自商业:未来网络经济新形态》一书中首次描述了“产品-服务-用户”三元素模型。所有的商业都离不开产品、服务两项,再加上有用户的认可,这才构成一个商业闭环。如果说产品是肉身,服务只是衣服。而早期哄抬O2O概念的绝大多数是媒体和市场出身的人士,这两类人都太过“聪明”,他们擅长弄出件漂亮的衣服,却不能、不会、也不愿俯下身去做真正的产品。而互联网风口论,更是使他们连缝制的功夫都不愿意干了,而是用纸糊出些糊弄人的袈裟。麻烦的是,这种纸糊的袈裟挺好“用”,尚且遮得住烂透的肉身。

别忘了,纸糊的东西,那是烧给死人的。

互联网+没有钢铁侠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要承受的东西太多,太厚重,一点都不轻松。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绝不是喝杯咖啡那么简单。

你要懂用户,所以你要用大数据技术掌握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才能做到比用户还了解用户的所有细节和倾向。

你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所以你要做云计算,建立起一个智能反应的互联网云端系统。

你还要创新,所以你还得尝试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实践,从而给用户一个最佳最合适的体验。

如果你已经做出过还可以的企业,你会发现转型升级的过程面临的生死取舍太多太多。

一方面是工业4.0、3D打印、智能互联网等诱人的词汇,一方面是不知道哪儿冒出的阿猫阿狗攒出的峰会和社群。朋友圈里的那些东西,非常肯定的讲,100%全是垃圾。群里、网上、论坛、私董会,越是标榜干货的东西越是水的不行。

O2O是一个阶段性的理论词汇。马云讲的“O2O是个伪命题”,他只是提出了企业不要自己做线上线下的结合,企业擅长线下就做线下,擅长线上就做线上,擅长的人结合到一块就能更高效率的去分食更大的蛋糕。你有坦克,我有飞机,我们组成一个战团,去打别人。实际上,马云的这个原意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和人。而事实上,不在少数的O2O乱象却在荼毒着各自行业,即害人又害己,问题是还很滑稽。

据说,搞特斯拉的穆斯克是电影《钢铁侠》的原型。这套超前的智能装备很被时代人所受用,这也没错,时代不同人欲的“胃口”不同。但我们也不要忘了,现实中要打仗,还是李小龙那套管用。

版权信息

作者:杨健老师,微信公众号:yangjianlaoshi,微信:yangjian1757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