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机场急救事件中,红会沉睡官微为何又成众矢之的

红会近年来在公共舆论视野中形象不佳,本应该努力弥补,结果却继续装睡

这几天,不少人都了解了这样一个微博ID:北京999急救救援中心,微博认证为“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官方微博”,但是这个账号从2012年5月21日起就停止更新了。

11月22日11点24分一位名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的网友在新浪微博发表了一篇以《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该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部分网友在了解了事件起因后果之后立即把矛头指向南航。

然而就在11月25日11点18分,事件当事人张先生再次发文《999急救——一个不吸毒的记者想对你说的话》,矛头转向,直指红会,截至发稿,这篇长微博的阅读数已经达到50w+,一些持续关注该事件发展动态的网友选择站在了博主这边,一起声讨北京999急救中心。

南航的回应在事件发生24小时后出现,作为一个传统企业,回应速度还算可以,并且在线下,南航也多次登门致歉及慰问,张先生也在微博中提到南航之后“会启动相应的调查问责程序,整个公司会对各项服务进行讨论学习”。

那作为事件的第一大矛头——北京999急救中心救援,为何迟迟不公开道歉,不问责,不正面应对呢?该机构与北京市红十字协会是关系亲疏如何?

此前有媒体报道,已经有一名999工作人员代表999急救中心的负责人向张先生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他告诉我他们的领导都在美国,已经改签了机票,预计今晚会抵达北京,将开会解决这个事情。”但就在今天(11月30日)中午,张先生发微博做了声明:“来电的北京男士我无法核实身份,无法确认是否来自999急救中心官方的道歉;999急救所隶属的北京市红十字会,至今没有跟我官方的接触。红十字会在我投诉后,至今未向我询问调查过。”

整个事件一直都是张先生通过微博与网友、企业交流,这件事情也披露了一个事实就是,微博依然是企业与用户交流的主要平台,南航也正是借由该平台做出了一些列道歉、问责。那么到了政务类的微博账号,微博这一平台的交流为何出现了阻塞?

《人民日报》10月21日曾就“青岛大虾”事件刊文称,把正常的投诉逼上微博,是一种失职。正是一些部门在职能上的缺位,让微博干了政府该干的事情。

很多地方的投诉热线不畅通,甚至形同虚设,老百姓投诉无门;有的地方职责分工交叉、权责不对称,一旦出现棘手的纠纷就推诿扯皮;消协组织普遍弱势,满足不了消费者维权的需要;司法领域消费维权还是成本高昂,让老百姓视“打官司”为畏途……这些正常渠道的不通畅,都会为舆论事件埋下隐患。

过去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有“黄金24小时”原则之称,新媒体时代将这个速度提高到“黄金四小时”原则,而通过微博可以实现“黄金1小时”原则。从渠道来说,@北京999急救中心救援 具备微博这一对外交流的平台,但是却没有正常行驶这一职权。

官微的出现,若是引导得当,本来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舆情焦灼,可是沉睡之下终归还是形同虚设,反倒成了批评的靶子。

渠道一旦顺畅,诚恳道歉,承担责任就成了唯一能够抚慰民心的良药。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政府都应当在第一时间诚恳地道歉并且明确表示追查真相,给公众交代。

互相推诿的现象在该事件中也渐露端倪。事件爆出后,南航与首都机场纷纷道歉,唯有999急救中心无动于衷,仿佛有金刚护体、置身事外。

张先生去北京市红十字会投诉,对方给他两个选择:第一,平邮写信寄给他们,静等答复;第二,领导在开会,现在不敢打电话发短信,等下午两点以后再跟领导汇报……

这种倨傲、敷衍、顽固的态度跃然纸上,所以究竟@北京999急救中心救援 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仅仅是北京市红十字会下属的事业单位吗?职权的分属又如何?

@北京999急救中心救援 ,作为一个急救类的官微,其实本可以通过这个事件借由该事件做一个专题,引导民众出现类此情况如何自救、急救,也可以顺势作为重启微博的契机。

可惜的是,众所周知,红会近年来在公共舆论视野中形象不佳,本应该努力弥补,结果却继续装睡,这一次再中招,不能说是平白无故。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