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P2P

酒桌上聊的P2P可能才是这个领域最真实的一面。

晚饭之前,朋友打来电话:“有个老板想做个P2P,跟你聊聊。”我心想:正愁没有饭辙,套上衣服,随即出发。

饭馆不远,骑车10分钟即到。主角还没来,朋友先介绍情况:老板有实体公司,但账期长,来钱慢。听说P2P来钱快,想趁着热乎,赶紧做一做。“现在做P2P早就晚了,没看见那么多负面吗?”我赶紧说。“没事,吃个饭,大家聊聊嘛。”朋友一脸无所谓。

老板开着宝马7系来了。他年龄不大,30左右、面黑、牙微黄,透着一脸朴实。还带着一名女性副总裁。

寒暄是必不可少的。老板先说了说传统媒体的重要性,说知道一篇报道可能就把一个公司搞垮云云。我则说,传统媒体也不好过,死了好多家了。

见我话少,老板又开始跟朋友聊谁在股市上挣了多少钱,谁赔了多少。我一听都在百万量级,更不敢搭话。 

二两白酒之后,气氛果然好了起来。“现在做P2P挺多的,都讲究垂直领域。比如有的公司专门做农业P2P。咱们的公司主要做什么?”我先问了。

“我们做房地产的P2P比较多。”老板应答。“我最知道农业P2P怎么回事了,都是玩政府补贴的。” 

“怎么讲?”

“比如P2P公司把钱贷给地方上一个养牛场,要先知道养牛场肯定能拿到政府补贴,才好还钱。”

“这也可以理解。但地方上的政府补贴好拿吗?”

“县一级、市一级的好拿。到省一级、国家一级的就不好拿了。但是也有办法。”老板有点喝美了。白酒喝完,开始要啤酒。

“什么办法?”

“借牛啊,我在农村长大,最知道怎么回事了。一个村的、相邻几个村的,上面要来看看,全村的牛、邻村的牛全都哄过来。我知道有的养牛场一头牛都没有,还不是拿到了补贴。”说着,老板给自己倒满了一杯啤酒。

聊的好像有点远了。“您公司拿到风投了吗?估值多少了?”我想把话题拉回来。“拿了风投,现在我们估值1个亿吧。”老板答。

“哦,那还可以。但好像我都没听说过贵司。”我心想,没听过的P2P公司也正常,毕竟现在P2P太多了,跑路的跑路,拿风投的拿风投,各显神通。

“您那边是那家投的?估值是怎么给的?”我又问。

“我们是自己给自己投的天使轮。”老板的话吓了我一跳。

“现在我们正在找A轮。”老板说:“其实我们A轮也打算自己给自己投,就是要找一个比较有名气的风投机构挂个名字。”

“怎么讲?”我问。

“我们自己手里有钱,但比如我们能找到软银、九鼎这些大的风投机构给挂个名字,估值就不一样了。”老板说。

我顿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但老板怕我没明白,继续解释:“假如能找到软银,我们自己把钱给软银,还让软银把这些钱投给我们,估值做的高一点,B轮不久好办了吗?”旁边的朋友开始敬酒,跟老板干了一杯啤的。

“我知道,阿里巴巴就是软银投的。我们就要做P2P领域的下一个阿里巴巴。”显然,老板喝的有点多了。

“马云当年还没我们现在好呢,他就是拉着14个人干,都是借钱。”旁边的女副总裁开始搭话。我心想,阿里巴巴难道当年不是18罗汉吗?怎么成14个人了?算了,没必要争这个。

看来,马云也好,媒体老师们的稿子也好,真的激励了不少创业者。

“你认识软银的人吗?别的大的风投机构的也行。”老板开始问我。我觉得可能这才是饭局的重点。

“软银不可能这么做,您想的太天真了。”我当即否定了老板的想法。“我也不认识软银的人。”我赶紧撇清关系,自保为上。

“哦,行。没事,我们也自己再找找人。”老板说,“回头多报道报道我们,做做专访,打造打造形象,对估值也有好处。”老板没深说,我又不傻,当然明白什么意思。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有不认识的PR同学打来电话,上来直接问,能不能给创始人做个专访。“钱,采访对象、时间。都不是问题。”这是之前那位PR同学的原话。两段对话相加,让我觉得之前一直没有报道P2P公司是个多么英明的决定。

不知不觉,白酒之后,老板已经又喝了3瓶啤酒。“知道总理前几天去创业大街了吧?听政府工作报告了吧?”他问。

“当然知道了。”

“我们就是要跟着政府的指示,创业、互联网是大趋势,不会有错的。”老板接着还想要啤酒,幸好朋友给劝住了。我则想赶紧逃离饭局。

后来,有的没的又说了一些,结账走人。老板手机上叫了代驾,朋友则开始用手机软件叫车。我心想,移动互联网真TM改变人的生活习惯,但P2P这东西还是少碰为妙。(文/杨安琪 《环球企业家》资深TMT记者)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