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点石:资本由“大”至“小”的智慧抉择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话题,但资本由“大”至“小”的智慧抉择更具看点。

文/阿宝

新三板到互联网+

资本市场永远也不缺话题,热点从07年《合伙企业法》开始生效,09年创业板开市,一级市场井喷,到去年的新三板。财富效应正在完成从不动产到动产的切换,不断抽象化的过程也在不断的洗刷财富的分配格局。从今年4月至今,不到半年时间,新三板的市场交易经历从“火爆”到“惨淡”的场景转换,做市指数出现连续多月下跌,而成交量全线低迷的状态也始终没有打破。数据显示,8月17日,新三板市场成交5446.73万股,成交金额仅为3.31亿元,相比此前最高的52亿元,成交额跌幅超过93%,做市指数当日报收1495点,新三板流动性枯竭问题持续。

这一波资本市场的寒流将无数嗷嗷待哺的创业萌芽企业置于生死边缘。PE资金也在寻找新的投资路径。梧桐点石的联合创始人,致力于媒体融合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的新锐青年学者,如今正跨界成为新金融领域中的翘楚。业外人士的加盟使金融开始有跨界融合的味道,或许可以为传统PE资金找到新的出路。应运而生的梧桐点石侧重于投资lifeStyle类的项目。个性生活,区别以往,很多时候让人多少有些距离感,看不懂,但是时间推移,个性生活变成了大众生活,在一个主流世界的边缘处通常蕴藏着一股颠覆主流的力量。今年7月中国电影55亿票房为小成本影片竖起了一道丰碑,在电影的饕餮盛宴中,行业传统势力无缘,《太平轮》沉默了,曾经的大片王者大呼看不懂,于是开始拥抱互联网+,电影产业正式从大片时代迈入诸众狂欢。

资本圈的“大”化“小”

私募基金曾经是一个庞大而多少有些神秘的存在,中国的政府基金在2008年的时候企图利用美国黑石抄底海外资产,结果折戟沉沙,不得不感叹中国金融人才的短缺。曾经的PE就像玩古董,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服务一个庞大的项目,在生意清淡的年月里,个个都培养出了狼性。互联网+能否给资本圈注入一剂新鲜血液,    使金融迈向去专业化与民主化,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传统私募服务的对象一般是可支配财富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这多少有点富人俱乐部的感觉,这令抽象的资本更加脱离生活实际,金融系统性风险一再发生,剧烈的震荡令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都身心俱疲。

互联网金服概念的脱颖而出,让可支配财富在百万级的人群有机会参与到新一轮资本升值的盛宴当中,网聚的力量再次展现,发生于微小个体中的那一点微明亮光也会产生影响格局的蝴蝶效应。智能无非是一个大数据问题,存在于有差别投资个体之间的投资趋同与不同终究可以演进为一种相对更为智慧的投资决策,好项目获得的票数越多,资金也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小,反之,亦然。在不断加剧的资本对抗当中,越是能够将资金的用途细化到微观层面,就越是具有竞争力。实际应用层面上的不断降维,使原有投资决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资本的逻辑在微观上的尽情表现,使宏观上的理性投资成为可能。

互联网技术手段与数据的累积,同时也迫使经济活动在各个层面上都不断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决策的一杆标尺,资金,更加需要表现出微观上的准确性,以及体量上的不断扩大。这无疑对当今的资本投资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期待着在变化演进的资本圈,由矛盾对抗选择出新的王者。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