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系出了个“南友圈”,想要有理想也有市值

上周,一封“南友圈”的邀请函在媒体人和投资人的朋友圈被刷屏。

上周,一封“南友圈”的邀请函在媒体人和投资人的朋友圈被刷屏。

邀请函简单明了,上面写着一句话:“十一月八日中午十二点线上发布,一起见证媒体圈大事件。”仔细观察会发现,“南友圈”的联合发起人,包括程益中、喻华峰、方三文、陈峰等,都是早已从南方报业离开的知名媒体人。邀请函上还附有一枚“发布会二维码”,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如此出场方式,令人好奇不已,南方系又准备大干一场?

11月8日答案揭晓。所谓“南友圈”,是苟骅等35名“前南友”联合发起的“中国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目标打造一个专注服务国内媒体人转型的虚拟孵化平台。

● ● ●

35位联合发起人,2000万起步资金

截选自“南友圈”邀请函

11月8日,碰巧是第16个记者节。在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南友圈”正式公开亮相。

随之公布的是一份由30多名“前南友”组成的“联合发起人名单”,前面所说的程益中、喻华峰、方三文、陈峰等南都老报人都榜上有名,称要做中国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打造媒体人创业第一站,“让媒体人没有难创的业”。

发布会现场,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宣布领投“南友圈”,“南友圈”35位联合发起人宣布跟投,共2000万元作为“南友圈”的起步资本。同时,英诺宣布联手洪泰、梅花、北软、红杉等天使基金依托“南友圈”共同搭建媒体人创业合投平台。

发布会上还达成了“南南合作”:“南友圈”与由腾讯离职员工组建的中国最大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社群“南极圈”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代表“南友圈”签约的是发起人苟骅,他刚辞去南都报系副总裁之职不久,年过不惑,预备全情投入转换到新的跑道上。

发布会后,国内很多媒体人、媒体离职创业者以及投资人纷纷联系到苟骅,想要了解或参与其中。短短一天,“南友圈”开的二三十个微信群,基本五百满额,有上万人扫码进群。

“南友圈”初出茅庐,进展似乎比想象中顺利,反而让初创业的苟骅感到些许忐忑。他做了18年的记者和媒体管理者,又用8年的时间参与南都报系新媒体转型,对媒体人的现状了然于心,但对创业,他还是新兵上阵头一回,他有点焦虑,但所幸 “这是一种有希望的焦虑”。

● ● ●

三五年内,至少有一半媒体人面临转型

11月初,苟骅正式辞职投身创业,他说自己知道创业会比想象中艰难得多,但既然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

苟骅回忆,“南友圈”的发起,最初源自四五年前一些南方报业领导和离职媒体人的想法。

据他说,“南方报业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向各个行业输送人才,当体制外的南方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的情感联系还是很紧密,也有人想过把南方系出去做自媒体的号连接起来,但并没有办法解决资本驱动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更市场化的设计。”

彼时很多南方报人刚离开体制创业,苟骅等在体制内的人则忙于南都新媒体转型,这个“市场化的设计”始终没有被落实。直到今年年中,苟骅终于考虑离职创业。

“当时也有很多大公司在找我当职业经理人,但我发现资本对‘南友圈’这个设想很兴奋,BAT都是工程师的离职员工社群,国内还没有一个媒体人的社群,而从文化基因来讲,国内最有条件发起这个社群的就是南方报业。”对于新生的“南友圈”,苟骅显得躇踌满志:“我们跟很多类似的离职员工社群都做了充分的沟通,目前看来其中商业化模式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南极圈’,拿了腾讯的风投之后直接做了孵化器,做物理的孵化空间,对我们来说,希望通过更市场化的手段来做顶层设计。”

经过理性和情感的激烈斗争,加之很多同事的支持,苟骅下决心挑起这个担子。除了借鉴“南极圈”的模式,“南友圈”还想做成更开放的平台,服务于全国媒体人转型,而非仅仅是南方报业的离职员工社群。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记者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七十多万媒体从业者,持证的记者有一二十万。但苟骅跟很多同行沟通交流后有比较一致的判断:根据如今纸媒广告下滑的规模以及今年主要市场化媒体裁员人数来看,三五年内至少会有一半媒体人可能要离职,面临转型的问题。

在苟骅看来,媒体人的人脉、对市场的敏感,都是基本共通的优势,但媒体人的“甲方心态”却是媒体人转型的一道坎,导致创业当前、瞻前顾后、临渊羡鱼,再加上创业初期多面临资本难题,必须先自断退路、归零重来。

在南方报业浸润多年的苟骅,对媒体转型的也有自己的思考:“如何把自己从无冕之王变成一个屌丝?体制内很多媒体转型推不动,包括媒体人创业不成功,可能很大程度上因为这种转变不顺。”

● ● ●

“南友圈”要做三件事

“南极圈”创始人潘国华和苟骅于发布会现场签订“两南”战略合作备忘录

依据苟骅的计划,“南友圈”要做的事情初步设想有三方面:

第一件是要做中国第一媒体人的社群,通过联合发起人跟投的方式做LP(有限合伙人),通过数据库和产品运营将社群成员联系起来,“南友圈”会提供资料模板,让每个人加入的媒体人将自己的特长、资源优势记录在册,南友圈再按照这个分类细化,做更垂直细分的社群。

“跟投也有限制,我们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比如每个事业合伙人最多投五份,按这样的模式做成扁平化的社群。”据苟骅介绍,目前“南友圈”对加盟的媒体人、投资人、创业者不会有太高的门槛限制。

第二件是服务媒体人创业,帮助初出茅庐创业的媒体人找投资、做招聘,包括做路演。

第三件是做创业团队的传播平台。创业初期尤其一些工程师团队,比较缺乏媒体人的传播经验和资源。“南友圈”会将媒体人的资源优势整合成资源包,与更多非媒体人团队合作。比如此前提到的“南南合作”,“南极圈”正是看中了“南友圈”对媒体资源的整合优势。

除了团队人员优势的互补,“南友圈”还想达成更多的资源置换,“比如换股参与,‘南友圈’可以持有‘南极圈’的股份,‘南极圈’可以持有‘南友圈’的股份,联系更紧密更可持续。”

据苟骅介绍,近年来南方报人出走创业的项目已达几百个,成型的有一定估值规模的大约有七八十个,据他估算,仅此次联合发起人创业项目的市值就达到了几百亿。

“媒体人的资源分布在各个地方,我们想通过‘南友圈’把它们盘活。”苟骅说,互联网是典型的共享经济,南友圈要建立媒体人资源的共享机制。公益圈内也有人说,南友圈有点像是在做公益创投。苟骅也承认,除去商业上的价值,他更想先满足传统媒体人再就业时的一些需求。

除了媒体人的资源,苟骅还把目光转向传统媒体的资源,预备在未来联合更多媒体,做资源整合方面的合投平台,包括把媒体闲置的版面做成资源包,供有需求的团队取用。

● ● ●

“让南方人有理想,但也应该有市值”

领投“南友圈”的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李竹(左)与苟骅

目前“南友圈”的运转,主要依靠苟骅、单增辉、王子荣三位“南极圈服务员”,以及几十位志愿搭把手的“前南友”,初期预备组建不超过十人的运营团队,公司和团队将在本月内完成搭建。

此前公布的8个落地城市,都是领投“南友圈”英诺天使基金在各个城市的创业圈,初创的“南友圈”将借用英诺天使的孵化基地,将自己的媒体人创业基地进驻其中,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专业人员参与管理。

在“南友圈”揭开面纱的当天,知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评论说:“这是南方人自组自救,互相取暖,互相鼓励的一种形式,很有意义。”

的确,“南友圈”自诞生起就带有强烈的南方系色彩,这或许也是它群体价值的体现,南方报业集团鲜明的母公司文化烙印和南方系在专业技能上的行业龙头背书,使得“南友圈”在一开始就揽获了很高的关注度。

但苟骅坦言,“南友圈”未来会不断淡化地域和职业的色彩,也不断除去南方系的印记。

“互联网对资讯传播方式的颠覆,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大势所趋,甚至有同行预言未来的媒体可能像Uber一样变成一种爱好,共享经济对媒体人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苟骅认为“南友圈”的使命是“让南方人有理想,但也应该有市值。”

文 | 张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