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男篮世界杯:美式机械化的胜利

塞尔维亚输了,但他们做到了本届男篮世界杯只有两支球队做到的事儿:让世界一度产生了“等等,他们好像能干掉美国队”的幻觉,虽然只有五分钟。2014年男篮世界杯决赛前半节,塞尔维亚一度15比7领先:前8投

塞尔维亚输了,但他们做到了本届男篮世界杯只有两支球队做到的事儿:让世界一度产生了“等等,他们好像能干掉美国队”的幻觉,虽然只有五分钟。2014年男篮世界杯决赛前半节,塞尔维亚一度15比7领先:前8投7中,其中蒂奥多希奇独自完成两次上篮,助攻3次;中锋拉杜利查5分,造了美国队三次犯规。

他们的秘诀:

别里察在弱侧的攻击力让美国队被迫拉开队形,塞尔维亚利用广阔空间,或高位给蒂奥多希奇设置挡拆给他制造出传球空间,同时底线交叉切出机会,让蒂奥多希奇或突破分球,或直接找到禁区里的空位球员,直接送传球刷助攻。

但他们的好运到此为止:

哈登和欧文开始推速度打追身机遇战,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发力防守:

夹击持球者、延缓传球速度、使塞尔维亚的传球选项减少,然后争取时间,快速收缩篮下。考辛斯用一个大帽和庞大的身躯,警示塞尔维亚人别进禁区了;再发力推反击——于是塞尔维亚土崩瓦解。欧文第一节15分,让他的MVP拿得顺理成章。

换个角度想想:自从2007年塞尔维亚改组,摒弃NBA球员,专一用国内球员后,2009年欧锦赛亚军,2014年世界亚军,蒂奥多希奇这波人也算功德圆满。虽然没到博迪洛迦们的高度,也算完成任务了。

————————————————

一个多月前,杜兰特还没退队前,我这么给某报写:

每逢世锦赛,派草根青年军出战,也算是美国传统。毕竟对NBA诸位大爷而言,奥运会才值得牺牲舒适自在的假期,老板们也不会气得脸色铁青。不信看看:

1992年梦一阵容鼎盛无需多提,1996年梦三带了七个NBA50大过去,外加便士和希尔这两个乔丹接班人,连米勒的星光都被比得黯淡了。而中间1994年梦二呢?刚打完二年级的鲨鱼和莫宁、三年级的拉里-约翰逊和四年级的科曼,其他杜马斯、普莱斯、凯文-约翰逊们都是梦一没要的,威尔金斯那年都35岁了。

同样,2008年梦八队让科比、勒布朗、韦德、保罗和德怀特们同场出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是科比、勒布朗、杜兰特的盛宴。相比起来,遇到世锦赛,美国人便敷衍了事。就拿2010年世锦赛说事吧:杜兰特、还没领大合同的盖伊、伊戈达拉、还没拿年度防守球员的钱德勒、小戈登、还没进过全明星的威少爷、还没拿MVP的罗斯、老比卢普斯、二年级的勒夫、格兰杰、库里、奥多姆——这个阵容,如今看来很好,当时实在不能算璀璨。

但很微妙的是:这支当初不被看好的青年军,在2010年世锦赛夺冠了——过程并不艰难。

再看细一些:当日的梦九队,其实打法也简单:钱德勒和奥多姆为主力内线轮换;经常打小个阵容推杜兰特或盖伊上4号位;威少爷作为板凳发动机推快节奏;全队守则靠凶猛夹击,攻则反击速攻,杜兰特个人接管,三分群四面开花。套路不华丽,但实用,于是一路推平了全世界。比起2008年梦八队酣战西班牙来,不够华丽,但效果不错。

也许从那时起,美国人已经明白了;或者,他们早就明白了。

2014年的美国,从开始组建,套路就很鲜明:杜兰特没退出前,这就是一支杜兰特为核心、辅以射手后场+内线终结者、用来打FIBA的球队。当然,之后杜兰特没来,但这并不妨碍美国队的性质:射手+蓝领,这就够了。后续加的普伦利,就是在坚定这个思路。

所以2014年美国,阵容不热闹,但实用,老K已经有一套“专门组队打FIBA”的班子了。

当然不是说他们没问题。

除了塞尔维亚之外,给美国最大麻烦的,是小组赛的土耳其。他们没有蒂奥多希奇,普雷德斯基也并不比别里察全面,但他们用来做高位挡拆的武器更强:阿西克在防守端,可以屏蔽美国队的侵袭;在进攻端则是一挡一个机会、一接球一个空篮的挡拆霸王龙。

美国的优缺点,就这么一目了然:

他们很容易被FIBA下强硬的掩护和空切给绕晕(欧文和哈登遇到掩护,就像跌进迷宫一样)。

他们很容易因为轮转不及而失位,漏出空位投篮。

他们在半场进攻时很容易陷入所有人站死、看一个人单打的情景。

但是:

他们破绽虽然多,但速度确实快。他们可以靠夹击持球和快速缩放来施展破坏性防守——考辛斯的禁区对抗、戴维斯的弱侧补位和法里德的随处抓挠,都作用甚大。

他们一旦进入快速往返就无敌于天下——法里德是完美的快攻跟进机,能把80%的FIBA对位者甩在身后先期到达对方禁区。

除非你招招致命,只要有一个传球/投篮没有到位,他们就是一次反击,然后你就完了。

老K过去两届世锦赛带的草根青年军,就是强化了这种“单一但凶猛”的优势,“我就是不跟欧洲人比小球花活素养,直接拼速度推往返玩夹击碾死你算!”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打东方不败时,发现东方教主也不是没破绽,但速度太快,破绽一现即隐,把握不住。美国就是如此:他们岂止有破绽,还经常破绽一箩筐。但是架不住他们快、凶、硬,花式就没用了。

————————————————

早先,大家都觉得西班牙是美国首席对手。至少小组赛打完,确实如此。然后,西班牙输给了法国。

当场比赛发生了什么?很简单。法国人的策略是:

始终保持四个人在三分线附近,甚至偶尔五人站三分线外;两个加索尔防不出来。

如果伊巴卡换下其中一个加索尔呢?很简单:多用弱侧空切对付他——伊巴卡的霹雳盖帽和脚下速度够,但他的全局概念很一般,背后漏人都不知道。

而且,法国人很狡猾的,用大量的弱侧挡切。只有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卡尔德隆33岁了,191公分;纳瓦罗34岁了,192公分;费尔南德斯也快而立之年了,198公分。这三个人都已经经不起跑了,而且,因为身材没优势,都吃掩护。

去年欧锦赛,法国赢西班牙,你还可以拿保罗-加索尔说事;但今年西班牙VS法国最后半节,西班牙打僵之后,右腰找加索尔单挑,法国人只是扛死内线,不让加索尔落到深位,就连续破坏了西班牙。

到最后,西班牙输法国,就输在运动能力、翼侧身材和速度上。

但是法国又被塞尔维亚给削了,第一节就被蒂奥多希奇打散。第四节再大反击,来不及了。

塞尔维亚打法国的套路:防守端,在2-3联防和盯人之间不断切换,经常收缩强侧,逼法国转移球,然后弱侧切球反击。进攻端,蒂奥多希奇的挡拆和弱侧别里察的接应。就这两点,打得法国没有还手之力,尽显其粗糙本质。

临了,美国又帮法国复了仇。

我们能看见的是?

西班牙有世界最顶级的内线、技艺和默契,但输给了法国自上而下全体了得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包括迪奥,虽然他胖。

塞尔维亚的速度和外围身材可以和法国比拼,于是他们的配合和战术素养就能打散法国。

在跑位配合和战术素养上,塞尔维亚并不比美国显得差太远,但美国一祭出他们的运动能力优势来——对球夹击、快速缩放、推速度、强横单挑——塞尔维亚就散了。

这意思:

现今的潮流——也是永远的潮流——乃是在内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招式华丽,谁占优势。比如塞尔维亚打法国。

但是拳怕少壮,内力和速度差太远,就不用招式了:乱棍也能打死老师傅。比如法国干掉西班牙,美国扫灭塞尔维亚。美国式机械装备就这么生猛。空间的日益狭窄,只会强化这种优势。

好比张佳玮去跟人打架,力气差不多,张佳玮还能跟人讲究见招拆招。但人家出来一头熊,一爪子过去,什么拆解退避、听劲卸力,都完了。

————————————————

美式装备的最大胜利,在本届的代表是:亚洲美洲人民友谊的见证,菲律宾队。

菲律宾本届比赛1胜4负,只赢过塞内加尔,还是加时险胜。但他们的比赛很有内容:对克罗地亚,加时输了3分;对阿根廷,输了4分,末节追击把斯科拉们吓了一跳;对波多黎各,输了4分;对塞内加尔,加时险胜2分。只有希腊赢他们比较干脆。菲律宾是一支很萌的球队:防守端,他们针对持球攻击,会强侧收缩协防;可惜他们基本没轮转,沟通也不畅,所以漏人简直一塌糊涂;进攻端,他们的空间拉开相当差,站位和无球移动缺默契,所以基本无法靠传球制造空位,大多数突破分球,结果都是“哎又没投篮机会了,好吧我接球接着突分”纯属偶然,接球位置都很尴尬。

菲律宾大概是本届世界杯,战术跑坏最多的球队了。或者换个角度:他们相当不擅长制造空位,但又总是放给对手空位。

但是呢:他们放出的空位,对手也未必投得进;他们有一批布拉奇为首的猛男,没空位,硬打野投得进。虽然满身破绽,但他们有激情,每场都能跟对手咬得鸡飞狗跳。在小组赛,他们就像菲律宾夜市小吃:各类生鲜,蘸了醋酱鱼露,你明知道不太健康,但架不住调味料重,味道生猛,热热闹闹。

你当然可以说,菲律宾这样乱棍打死老师傅式的玩法,很没有技术含量,但他们也是块试金石:越是经济水平低的舞台,这样的醉八仙越容易打对手个冷不防;迄今为止,真把他们治得服服帖帖的,也就是希腊这样法度谨严、指哪打哪、看见破绽能点出来,而且有身材的球队。阿根廷的技战术素养可以让他们前三节溜着菲律宾玩儿,但第四节因就不成了。

按菲律宾这种打法和建队模式,当然不值得提倡,但他们就是这么支地摊小吃队:正经经营的饭店(阿根廷、克罗地亚们)都得琢磨一下:为什么对付他们,得费那么大的气力?菲律宾身上没什么可以流传后世的技战术套路,但打不过他们的球队,就得想想自己的问题了。还是那个例子:你会了各类拳掌器械,不行,你还得有力气。像菲律宾就是典型的皮粗肉厚蛮打型。

说到最后,还是运动能力和身材的事儿。

————————————————

阿根廷除了被菲律宾打,另一个例子:

2014年世界杯1/8决赛,巴西vs阿根廷。第一节结束时,阿根廷21比13领先。一切看来都很美好:巴西的三位NBA内线——内内、瓦莱乔、斯普利特——笨手笨脚,一旦胡尔塔斯离他们超过四米远就会发呆;阿根廷球员——尤其是普里吉奥尼——在他们身边游动如鱼,而斯科拉甚至还没进入杀戮状态。

但是终场时,比分是85比65,巴西赢得毫无悬念。巴博萨还是乱枪打鸟不修边幅,维埃拉的三分球还是没手感,但他们赢了:

斯普利特和瓦莱乔泰山压顶般碾进阿根廷禁区,收割前场篮板;内内在禁区线上死死贴住斯科拉,让他无法要到深位;阿根廷下半场简直威胁不到篮筐,只有一再跳投,看巴西抓后场篮板,反击。就这样,阿根廷的2014年男篮世界杯结束了,方式很黯淡:此前对克罗地亚和菲律宾们,惯例呼风唤雨的斯科拉,本场10投2中,9分。

阿根廷和西班牙,大概是2004年以来,全世界最有球迷缘的两个球队。他们秀雅华丽、妖冶狡猾,手上有活,脚下盘蛇,团队素养、个体心志和随机应变,都几近完美。但阿根廷打不过巴西的美式装备,被山丘内线和凶猛反击打死了;西班牙打不过法国的美式装备,如上所述。

我们当然可以起一个煽情的标题,说阿根廷和西班牙的黄金一代落幕了……斯科拉34岁,古铁雷斯36岁,普里吉奥尼37岁,诺西奥尼35岁,赫尔曼35岁。保罗-加索尔34岁,纳瓦罗34岁,卡尔德隆33岁。你可以说吉诺比利来了或者能改变阿根廷的困局,但事实是:吉诺比利37岁了。至于西班牙,他们精英尽出了。

但多想一想:阿根廷和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来着?

阿根廷以2004年奥运会夺冠,宣告黄金一代,进入巅峰时刻。此后是2006年世锦赛本决赛惜败西班牙,以及2008年奥运会半决赛被美国击败。自那之后,吉诺比利便半退出国家队,2010年世锦赛成全了斯科拉天神下凡的表现(场均27分),但他个人的勇武之后,是阿根廷的无奈背景:吉诺比利不在,外围仅有的可靠攻击手只剩德尔菲诺。实际上,那会儿古铁雷斯和普里吉奥尼们已经老了。他们一直带着黄金时代的余晖,从2010世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走到了今日。

西班牙自2006年世锦赛冠军后,2008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酣战美国,奠定自己世界第二队的形象;2007、2009、2011和2013四届欧锦赛两冠两亚,始终在欧洲之王盘旋不去,但2010和2014两届欧锦赛,战绩都一般。他们连着两年输给法国,都不是他们弱了,而是老了——风格相克,输在运动能力和速度上,就这么摆着呢。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阿根廷黄金一代还在”,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三届大赛都战绩平平呢?也许因为,他们打得实在漂亮、老辣圆熟。哪怕吉诺比利和德尔菲诺不在,我们还是能看见斯科拉风流倜傥的背身单打已经是教科书了,普里吉奥尼老奸巨猾的组织、诺西奥尼无微不至的小活儿,这些漂亮技艺很容易让我们忽视:阿根廷攻防两端都已经缺乏杀伤力,一旦斯科拉无法要到深位,便不能持续威胁篮筐,于是便只能跳投——被对手推速度——挨反击。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的阵容太固定了。他们咬着斯科拉、普里吉奥尼、诺奇奥尼、古铁雷斯和赫尔曼这几个老头儿不放,只有西班牙的加索尔+纳瓦罗+卡尔德隆三叉戟,才有这么持久的“熟脸儿”效应。但这些熟脸背后,是阿根廷的现状:除了老将们,本届他们算是上得了台面的年轻人,只有坎帕佐和马塔——而马塔都28岁了。

这是每个黄金一代必须面对的:阿根廷篮球不像前苏联一脉、巴尔干或美国,可以半个世纪源源不断出天才,所以他们熬出了一批天才,便得一路珍惜;这种珍惜保留着他们的光荣和尊严,但也断绝了他们继出新人的可能,甚至也扼杀了他们改变的可能。也许他们的黄金时代早已结束,只是我们的依恋,让他们以为还在。

所以未来谁知道呢?也许2016年奥运会,39岁的吉诺比利和36岁的斯科拉会去做最后一搏——他们说过许多次退出了,但终究还是留在这片战场上。你已经无法对阿根廷有过高要求了,那就这么想好了:他们奋战的每一日,都会激励着阿根廷的孩子们,让他们觉得打篮球是件有趣的事儿。

而西班牙则是另一回事。他们还没有阿根廷那么老,他们还有将来——有马克-加索尔、伊巴卡、鲁尔、卢比奥们在,他们直到2019年欧锦赛都还会有竞争力,但保罗-加索尔+纳瓦罗+卡尔德隆这黄金三角却真的要到期了。他们即将变得像2010年的阿根廷,依然灵秀,但最关键的那个灵魂(在阿根廷则是吉诺比利)会被抽去了。

————————————————

其他话题:

今年塞尔维亚和土耳其的成功,除了各自当家蒂奥多希奇和阿西克,跟别里察和普雷尔基奇关联颇大。这二位是今年一个新思路:

蒂奥多希奇高位挡拆(常在右路)时,别里察总在左侧三分线45度等;阿斯兰和阿西克策动挡拆时,普雷尔基奇也是一个意思。一旦对方针对挡拆强侧收缩了,立刻找弱侧,然后别里察和普雷尔基奇开工:远射、突破袭篮、突破分球。他们是高位挡拆之外,球队第二套预备方案,而且和以往的弱侧牵制型射手不同,他们都被赋予了其他权限:投篮、突破、弱侧组织者。当然,别里察还有招牌的“我在弱侧呆腻了,忽然切过来,蒂奥多希奇给我投一个篮呗”导致翼侧塞满四个球员的奇怪跑位。

东欧一向崇尚3、4号位的摇摆长人,伊利亚索瓦、特科格鲁、塞尔维亚那批208公分带射程的三分怪物、克雷扎,都是明例。相对的,妖娆型3号位,比如费尔南德斯、德尔菲诺型,不如以前舒服了——尤其是防守端。

FIBA本来就是个比NBA空间更狭窄的所在。小巧腾挪型的妖球员们,活动空间日益小了。加索尔和斯科拉各自被淘汰的比赛,都遭遇了“挡切不出空间,被迫要位单打,要不到深位啊”的尴尬。说到头,还是运动能力和身材并重这话。

————————————————

聊聊中锋话题。

1988年苏联靠萨博尼斯这不世奇才,干掉了大卫-罗宾逊领衔的美国队;20世纪90年代,外籍长人如萨博尼斯、斯密茨、朗利、拉德加、库科奇们纷纷涌入联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相比起来,达尼洛维奇、彼得洛维奇这样的外围球员,去NBA倒先得坐坐冷板凳,马西利奥尼斯算是罕见的“很美国化”的家伙。

那时欧洲人已经明白:外围要与美国人竞争跑跳很难,但长人们跟美国人比身高拼手感,却容易得多。所以大家都抱着1988年前苏联般的心思,筹谋用长人干掉美国。

2002年男篮世锦赛,南斯拉夫和阿根廷就让美国倒了霉:那年美国中锋位置是尚嫌嫩的小奥尼尔和技术单一的大本,而南斯拉夫当家是刚在西部决赛扛过鲨鱼的迪瓦茨;2006年男篮世锦赛美国输给希腊,小鲨鱼舒特萨尼蒂斯和长人帕帕多普洛斯在内线压得美国人起不了身,顺便当人梯让斯潘诺里斯闲逛美国队腹地。这道理也不难形容:在FIBA规则下,又FIBA赛场,没有防守三秒、三分线短、站位密集,一个好中锋防守端可以控制禁区,干扰美国队的突破;进攻端可以高位挡拆、高位策应、低位接球袭篮,以便发挥欧洲人阵地战素养好、三分准、空切伶俐的特长。

但今年,西班牙和土耳其有好中锋,却来不及显示就完了。瓦兰修纳斯发挥神勇,生扛阿西克也不露惧色,但也没走到最后。洛贝克、托米奇、萨里奇们不能说不好,但一旦被淹没在人群里,就显得完成任务有余,单挑大梁不足的架势了。

这个时代,好的巨人们,还是可以在FIBA的半场攻防中独当一面,但有个前提:你得逼对手进入半场攻防。好比以前东罗马人使重步兵重骑兵去扛西亚蛮族,人家弓箭骑兵远遁,你打谁去?

当年西班牙能跟美国人打两届奥运会,就是外围速度既跟得上,又能铺开内线让美国人消化不良;现有的问题是,全世界的对手,或者没有足够好的巨人,或者没法逼美国人正面领受巨人的进击。现在大家都在打军备竞赛运动战,都在打局部夹击快速缩放的整体战,不再是以前老老实实一对一磨阵地战的时光了。哪怕你有巨人,也得有全局的速度,逼对方接受会战。所以美国人的破绽和缺点大家都懂,但还是那句:运动能力解决一切。阿根廷们依然秀雅优美,但时代总是会给巴西、菲律宾这些粗但迅猛的球队一些面子。拳怕少壮,自古皆然。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