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俄罗斯之二:写专栏的女皇

女皇叶卡婕琳娜说自己的生活中“无时没有书本”,她读卢梭、读伏尔泰、读孟德斯鸠,还与伏尔泰长期通信,讨论哲学问题;她不仅阅读历史、哲学,还酷爱小说、诗歌,她翻译过法国小说,经常在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并

叶卡婕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与彼得大帝齐名的俄罗斯女皇。她以政变形式废黜丈夫彼得三世,于1762年登上皇位,执政34年。叶卡婕琳娜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进行强有力地武力扩张:与土耳其开战、与瑞典开战、与德国瓜分波兰、吞并克里木汗国,她以自己的强悍和魄力将俄罗斯建成一个雄霸中东欧的强大帝国。

●开明的专制

叶卡婕琳娜是一位女中豪杰、一位女中凯撒。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主题歌中,一句“我真想再活五百年”,写出了帝王的豪迈。而叶卡婕琳娜二世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过这样的豪情;当年,她对着地图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然而,强悍、冷酷、果敢仅仅是这位女皇性格中的一面;这位有魄力废黜并处死丈夫的女皇,这位俯视着整个欧洲的征服者,肯定不是冷血之人,她长达34年的统治,也绝非仅仅依靠铁血维持。所以,历史学家称她的统治为“开明的专制”

女性的柔情、多情(她先后有过20多个情人)和对文学艺术的酷爱,同样是这位女皇留给历史的一片温情和暖色……

■她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创始人

在彼得堡中心广场一侧,有一座雄伟的沙皇海军总部大厦,它与彼得大帝的历史伟绩紧密相连,成为征服者俄国的象征;而在广场的另一侧,有一座世界级的艺术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国国立艺术博物馆),却与女皇叶卡婕琳娜二世联系在一起。

2014年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建馆250周年。1764年,刚刚登基两年的叶卡婕琳娜二世,从西欧大量地购入荷兰伦勃朗、德国鲁本斯的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有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雏形。她在位34年,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品的热爱和收藏,光是名画就有2000多幅,她的个人图书馆藏书3800多册。

大英博物馆和法国的卢浮宫世界排名第一第二,谁是世界第三大博物馆?学者们始终在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间犹豫,哪一家能进入世界前三,说法不一。去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论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规模和风格,以及收藏艺术品的种类,还是感到艾尔米塔什更胜一筹。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于1852年对外开放,由包括冬宫在内的五座大厦组成。

这座可以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媲美的艺术博物馆里,既有古代东方各国的美术品,也有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品,一直到中世纪、近代西方各国的雕塑、绘画……

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所有的展厅连接起来有30多公里,即使不驻步地在所有展品前走一遍,也很难在一天内完成。

在爱尔米塔什参观,你一定会惊叹俄国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如此久远崇尚文化艺术的传统;而当你站在某一幅由残片拼凑起来的中国古代壁画前时,你还会十分惊异地问,“俄国人是怎样搞到这些的艺术珍品的?”

■伏尔泰:叶卡婕琳娜女皇“是欧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叶卡婕琳娜酷爱读书,她称自己的生活中“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我想,她的痛苦既来自权力的沉重和冷酷,也来自智慧的痛苦和智者的孤独。所以女皇的读书不仅仅是排遣寂寞,而是与智者的对话和交流——她读政治哲学,读卢梭、读伏尔泰,她给自己规定8天读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她与伏尔泰保持通信,一直到后者于1778年逝世为止……

女皇叶卡婕琳娜不仅阅读历史、哲学著作,她还酷爱小说、诗歌,她翻译过法国小说,还经常在文学刊物《俄罗斯文学爱好者》上发表杂文,并担任该杂志“真话与谎言”栏目的主笔……

正是这些人文著作的阅读和熏陶,给这位专制女皇的帝王生活抹上了浓厚的人情、人性色彩:她居然不忍心辞退一位不会做菜的厨师,她去让侍卫送信时,看见侍卫们正在打牌,居然不好意思中断他们的娱乐……

叶卡婕琳娜女皇的这些生活细节,让熟知中国式帝王生活的我们,十分诧异并心生羡慕和敬意。这让我想到了慈禧太后,这两位同是东方大国的专制女皇,同是执掌皇权最长的统治者——叶卡婕琳娜二世执政34年,慈禧太后掌权48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帝王生活。我们在慈禧太后的居所看到的是金银珠宝,在她的生活中看到的是权术的阴暗和残酷,在她的身边看到的是主子的威严和臣民的卑贱……

假设一下,如果慈禧太后也有过叶卡婕琳娜那样的文化艺术爱好,如果她也与学者、思想家有过深刻地交流、交往,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重新写过,中国的国民性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到叶卡婕琳娜宫去

到圣·彼得堡,叶卡婕琳娜宫是必须去的景点。

叶卡婕琳娜宫坐落于圣·彼得堡的卫星城普希金市,需要乘一个多小时的城际列车。到叶卡婕琳娜宫,要路径俄国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皇村”。

因此,还没有看到叶卡婕琳娜宫,你就会激动起来——这里是普希金市!这里有普希金生活过六年的“皇村”!

坐落于叶卡婕琳娜宫翼宫的皇村学校,本是为培养新型政治家而设立的贵族学校,可它却产生了许多与政治家格格不入的诗人、作家。在这些年轻的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创办了许多手抄的文学报刊。

普希金是这个学校的首批学生。1814年,年仅15岁的普希金在手抄文学刊物上表达了自己的毕生理想——

“我的命运已经决定,告诉你,我选择了七弦琴。”

在权杖和七弦琴之间选择后者,对我们今天踊跃报考公务员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匪夷所思的选择。我们当然不会将这种不爱权力爱艺术的选择,仅仅理解成普希金的个人选择。年轻人的志向更多取决于时代的选择;或者,更具体点说,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一定与最高权力的意志有关,一定与统治阶层的精神状态息息相通。

叶卡婕琳娜时代是艺术的黄金时代,许多作家、诗人被宫廷所重用,许多王孙贵族也以爱好文学、尝试诗歌创作为荣。这些时尚当然与叶卡婕琳娜的影响有关,她让一位作家、戏剧家担任自己的私人秘书,这位秘书又将许多有文学才华的贵族青年安排到宫廷任职。

终于到了叶卡婕琳娜宫。

在叶卡婕琳娜宫游览,与在故宫、颐和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叶卡婕琳娜宫,你不会感受到宫殿的笨拙、封闭和权势的沉重。

叶卡婕琳娜宫的确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不必描写它的豪华、气派,而只需要引证一下朋友当时的感叹就够了——

赞叹之余,我们想起了北京的故宫,想起了慈禧太后的寝宫和客厅,朋友说了一句“尽管故宫更庞大,但相比之下,故宫太阴暗、太土气了……”

这显然是有损我们中国人面子的感叹;而面子对中国人来说,可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人可以不要尊严,但要面子……所以我放下叶卡婕琳娜宫与故宫的比较,而只谈谈叶卡婕琳娜宫之行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

走进叶卡婕琳娜宫,就像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宫廷外有许多精美的花坛、水池和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雕塑;宫殿里,女皇的餐厅、寝室、客厅、舞厅全是金壁辉煌的明亮,它的豪华,处处流露出艺术的魅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典雅和舒适;而不像在故宫,当年轻人透过狭小的窗户窥视到慈禧太后和其他嫔妃们的起居室后,无不感到这些东西的寒酸、不适、不便……

然而更突出的感受是,在游览中,我始终无法将这座皇宫的女主人与那位专制的女皇联系在一起——我脑海里出现的是那位小说翻译家、那位杂志主笔、那位不以女皇而以专栏作家的身份在杂志上与其他作家打笔墨官司的贵妇人……

啊,女皇叶卡婕琳娜;作家、学者叶卡婕琳娜!对于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俄罗斯来说,第二个叶卡婕琳娜显然更加珍贵。

■帝王的文化崇尚是一个民族的力量所在

叶卡婕琳娜女皇无疑是俄罗斯的骄傲,她对文化、艺术的崇尚,对作家艺术家的爱惜和尊重,正是俄罗斯民族的幸运和力量之所在——权力崇拜可以产生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安定和秩序,但如果没有文化崇拜的平衡,那么权力将不可避免地使这种秩序僵化成阻挡民族进步的桎梏——多灾多难的俄罗斯幸亏没有发生这样的悲剧。

在俄罗斯,就如托尔斯泰被称为“第二个沙皇”一样,文化从来都是一个可以平衡和制约权力的力量。

与西方国家相比;甚至,不比西方,就是比起我们这个刚刚成为世界老二的中国,俄罗斯也不算富人,所以只崇拜美国的中国人根本不将俄罗斯看在眼里,他们因挥金如土而趾高气扬、而轻蔑地把俄国人称为老毛子;然而,我奇怪地发现,在莫斯科的中国人在与俄国人打交道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富有而变得自信,而俄国人也没有因为中国人有许多好东西、有许多钱,就自卑地对中国人充满着敬意;相反,即使帝国已经衰败,俄罗斯也还是骄傲的、自尊的。

俄罗斯的确是骄傲的,他们有资本骄傲——他们不仅有普希金、有托尔斯泰、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有柴科夫斯基,他们还有许多崇尚文化艺术的帝王——当主编的彼得大帝,翻译小说、写专栏的叶卡婕琳娜……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