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俄罗斯三:博物馆里的莫斯科人

莫斯科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城市,她的市民注重仪表、文明,他们在公共场所优雅、高贵、彬彬有礼。
莫斯科的孩子大多在博物馆里受过文化艺术的洗礼,等他们成人了,这个社会便有了许多文化素质很高的公民,等他们老

莫斯科是世界级的大都市,一千多万人口,曾经是半个世界的政治中心,是社会主义国家和革命者的圣地。

今天,莫斯科政治上的辉煌已经暗淡,她已不再有力量向第三世界输出革命战争或经济援助了……但莫斯科仍然是俄罗斯人的骄傲,仍然是许多文化人心目中的圣地。

莫斯科的骄傲来自她那丰厚的文化传统、气质和文化实力,它有世界第二大的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她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曾经世界排名第七的莫斯科大学(1998年),她有120多个剧院,60多个博物馆,而剧院和博物馆与莫斯科人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莫斯科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城市,她的市民注重仪表、文明,他们衣着整洁讲究,在公共场所优雅、高贵、彬彬有礼。

这无疑会让正在为国民的素质和精神贫乏忧心的我们心生羡慕;别说与我们比,就是与欧美——尤其是与商业社会十分发达的美国相比,莫斯科人精神气质中那种古典的雅致和教养,也让人心动。我想,这应该与莫斯科人的精神生活中有那么多博物馆、剧院和书籍有关。先从博物馆说起。     

●博物馆是莫斯科人心中的神圣

一个国家有多少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世界排名怎样,是文化硬指标,而更重要的是博物馆里的人怎样?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走进博物馆,你只需看看其中的观众,你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民族的教养和文化积淀。

莫斯科大型博物馆很多,而且全都富丽堂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人文类博物馆——普希金博物馆、契可夫博物馆、高尔基博物馆、吐斯陶衣博物馆、特列季雅柯夫美术馆……大多以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却并非这些人的个人纪念馆——俄罗斯的博物馆大多是文化艺术方面的。

走进普希金博物馆,像是走进一座庄严的圣殿——美艳、华贵、肃穆……火红的地毯一直铺到门外;白色的大理石壁雕、长廊和楼梯将各个大厅结构成极富有立体感艺术殿堂,站在普希金博物馆的许多地方,无论你往前后左右,还是往上、往下,你都能欣赏到巨大的雕塑,精美的画幅和博物馆自身的建筑艺术……

这里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古埃及的木乃伊和狮身人面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雕像,拼凑起来的中国古代壁画;这里有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的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达芬奇、提香、米开朗其诺、伦勃朗,以及雷诺阿、德加、梵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印象派、抽象派等画家的原作。更让人惊喜的是,俄罗斯的博物馆是可以拍照的。只要你不用闪光灯,你今可以大大方方地将那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拍摄下来。不像中国的博物馆,即使是三流的陈设和展品,也一定会有“严禁拍照”的字样。

进入俄罗斯的博物馆,就如一次艺术之旅、一次令人惊喜的审美历程。这与进入我们的许多博物馆的感受完全不同。中国各省的博物馆虽然也有字画收藏,但更多的是考古挖掘出来的陶、瓷、青铜器等生活器皿,走进这类博物馆,像是上了一堂考古挖掘课。就是故宫博物院,最抢眼的依然是珍宝馆、青铜馆和钟表馆;从故宫出来,印象最深刻的收藏仍然是帝王嫔妃的赏玩珍品,是帝后饰品、礼制文物、宫廷陈设,我们很少感受到文化艺术作品在宫廷生活中的痕迹,只觉得那是富和贵的展示,是财富的集中表现。

当然,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也都是以文化艺术珍品的收藏见长。这些博物馆的艺术品收藏当然不比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逊色;在莫斯科的博物馆里,真正让人激动的是莫斯科人的教养——

●博物馆里的莫斯科人

到博物馆,就像是去剧院看戏一样,一个个莫斯科人都是清洁的、体面的,他们文明、精神而又庄严——从他们的服饰、打扮和举止行动你就知道博物馆在莫斯科人心中的地位……

于是,你会想到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常常能看到提着大包小包而来的观赏者,他们衣帽不整、疲惫不堪……这准是刚到王府井采购完毕——钱和精力所剩无几了,只是因为美术馆离王府井不远;而且毕竟也算一个景点,于是顺路过来,在门口拍张照片,到里面看看、歇歇……

莫斯科的博物馆不准提包——不是担心你将里面的雕塑提走——里面有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报警装置;而是嫌你有煞风景,破坏了观赏者的美感。

笔者进门时,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购物袋,里面只有一本俄汉小字典,空空荡荡,提在手里摇摇晃晃的……

我被门口的老太太拦住了,她非常礼貌地让我将袋子叠起来,拿在手里。我照办了。果然,连自己都感觉高雅多了,像是去上课的教师,而不是去逛商店的购物者……

●博物馆里的孩子们       

最令人感动的是博物馆里的小观众。小观众很多,不是被迫让父母从动物园或是游乐场上拉出来,陪着大人来受罪的;相反,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大人是陪他们而来——或是父母、亲人,或是学校老师;当然,也有两、三个小朋友自己结伴而来的——十一、二岁,甚至更小!

他们轻轻地走动、轻轻地说话……没有喧闹、没有俏皮,常常看见有大人在给他们轻轻地讲述——米盖朗其罗的雕塑,达·芬奇的油画;还有,对着以希腊或俄罗斯神话为题的艺术品,讲述着那些美丽的故事……

在俄国,走进任何一个博物馆,都能看到许多由教师率领的参观队伍,老师带领着孩子们静静地看,集中起来给他们轻声地讲解……

这些小人儿懂事地、静静地听——蓝眼睛睁得大大的、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这时你会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莫斯科博物馆里的孩子更可爱的孩子;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功课了……

是啊,在博物馆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里,俄罗斯的孩子有了人生最重要的心灵体验——他们被美和爱所陶醉,这种审美过程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柔软、敏感而多请,而只要孩子们的心灵有了这样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在他们未来的生活里,就能辨认丑恶,并且决不会让其侵蚀他们的灵魂。

是的,这些在博物馆里受过文化洗礼的孩子,将影响这个民族的未来,等他们成人了,这个社会便有了许多文化素质很高的公民,等他们老了,这个民族便有了许多道德榜样……

●别让孩子在无知和仇恨中长大

看着这些孩子,你会想起我们自己这么大时,曾经在地主庄园、在收租院、在渣滓洞,在许许多多阶级教育展览馆里,也是这么睁大眼睛,看那些血淋淋的、让人伤心的宣传画或雕塑——我们小小的心灵初次感受到了深深的伤痛;接着又听大人给我们上阶级斗争课,让我们学会仇恨……

在仇恨中长大是极为可怕的事。最近,网上有关老年人在公共场所扰民,以及被救助老人反过来讹人的讨论,有人说“老人变坏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坏人变老了”;他们说,“当年在阶级仇恨教育中长大的那批人老了”,说“文革时祸害中国的那帮最坏的中国人都老了。”

这是令人恐怖的观点:仇恨教育,居然造就了一代人的文明缺失?十年动乱的苦果,要整整的另一代人去品尝?但愿,问题没有这么严重。

● 让孩子们到博物馆里去接受文化艺术洗礼

看到莫斯科博物馆里的孩子,你还会想到,现在,我们的孩子也在改革开放中出生和长大了,他们已经懂得了香奈儿、懂得了路易威登,他们总是能赶上最新款的iphone;一旦你抽出时间陪他们走进商品越来越丰富的购物广场,他们望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是睁大了眼睛——只是,那目光已不再沉静;而是轱辘轱辘地乱转……

于是,你可能会不无担忧地想到——经历了无数次政治震荡而能安然无恙的俄国文化,能经历住来势凶猛的商品冲击吗?

然而不管怎么说,莫斯科的孩子们毕竟有了初次被艺术女神抚摸和拥抱的人生体验,以及被这种体验所激发出来的对美、对善的激动。以后的岁月,即使他们中会有人崇拜权力、崇拜金钱,然而艺术和艺术家毕竟是他们的第一个崇拜对象——谁能抹去初恋的记忆呢?

莫斯科人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真是太妙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