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光见过外星人,还和外星人有过一次具体的谈话。
秦始皇大家再熟悉不过。灭六国,统一天下,干过很多了不起的事。自以为“功过三皇,德超五帝”,所以叫“皇帝”,并且是始皇,英语叫“难剥完”。
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一年,在陕西临洮,人们看到了一幕罕见的奇异景象:在靠近地平线的天空中出现了十二个行走的巨人,每个人的身高大约有五丈,鞋子有六尺长,都穿着夷狄的服装。
消息传到了咸阳。秦始皇马上召集群臣开会来讨论这件事。
虽然是讨论,但秦始皇的脾气大家都了解,敢不顺着他的意思说,基本上属于活腻歪了。
所以,讨论的结果是:这一现象是一个祥瑞,标志着天下从此太平。
为了同这种上天降下来的祥瑞相对应,秦始皇采取了一个重要的措施: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兵器,将其集中到咸阳,熔化后,铸成了十二个金人,放置在宫廷各处,以昭告天下。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说:“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这十二个金人,对应的就是天上那十二个巨人。秦始皇这么做,既是为了没收兵器,让老百姓没法造反,让大秦永保太平,也是为了对天空中出现的十二个巨人有所交代。
那么,天上怎么会出现十二个巨人呢?
《汉书》认为,这是上天对秦始皇的告诫,要他不要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以秦亡的历史事实作为佐证。不过,《汉书》是东汉时期写的,班固这种说法显然是马后炮。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海市蜃楼”。因为在中国空阔的西北地区,广泛生活着各种游牧民族。有一天,某一游牧民族的十二个壮士走进旷野,在一种特殊的大气条件下他们的身影反射到了天空。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外星人。
因为,秦始皇不光见过外星人,还和外星人有过一次具体的谈话。
这件事被记载在《拾遗记》上:
有个叫宛渠的地方,那里的人身高十丈,不比天上的巨人矮,他们用鸟兽的羽毛编成衣物遮体。
宛渠在那里呢?距离咸池有九万里。
咸池,就是传说中日落的地方。
《淮南子》上说:“日出扶桑,入于咸池。另外,据说西王母有很多年轻貌美的侍女,都在咸池洗澡。
宛渠比西王母的澡堂子还远九万里,一般人是过不去的,但那里的人能过来。
有一次,一个宛渠人过来了,他乘着一艘海螺形状的船,叫“沦波舟”,像潜艇一样,可以沉在海底航行,速度很快,并且不透水。
这个宛渠人来的目的就是要求见秦始皇。
秦始皇架子虽然大,但对宛渠挺感兴趣,就和这个宛渠人进行了一次长谈。
一谈就发现,秦始皇虽然当了前无古人的皇帝,也算见过大世面,但和这个宛渠人的差别还是很大。
宛渠人知道的实在太多了,就连谈到盘古开天时候的事情,这个人都侃侃而谈,就像他亲眼看到的一样。
“盘古劲大,爱喝大力,喝了大力就愿意折腾事,拿着斧子乱比划,不小心把天给开了。”这个宛渠人说:“大力出奇迹。”
秦始皇就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呢?”
宛渠人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御空而行,每日可游万里。现在老了,但坐着就可看见天地以外的事情。”
或许是他年轻的时候,在各个去过的地方都装了摄像头监控。
宛渠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多了。
这个宛渠人说:“那里以一万年为一天。平时多是有雾气的阴天,要是遇到晴天的时候,天空的云像裂开一样,光亮得像长江、汉水一样。这时候就会有青黑色的龙凤飞舞而下。到了夜晚,用燃石替代日光。这种石头是燃山上产出的,它的土石都可以发出明亮的光,敲击就碎,形状就像小米一样,一个小颗粒就可以照亮一间屋子。早年炎帝改变人们吃生食的状况,就是用的这种火。”
说着,这个宛渠人还送给了秦始皇一块这样的石头。
秦始皇接过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烫着手。
这个宛渠人还特意叮嘱,你如果把这种石头扔到小溪、涧水之中,沸腾的气泡会流出数十里远,这个水就叫“焦渊”。
温泉不知道是不是这么来的。
宛渠人越说越带劲:“你知道黄帝不?就是少典的孙子,那孙子当年在首山采铜、荆山铸鼎,被我瞅见了,跑近了一瞅,鼎已经铸成了。”
“厉害厉害!”秦始皇赞叹道。
“这算啥?有一次我鼻子一抽,闻见冀州的味儿不对,估计应该有圣人出世,跑过去一看,果然,哇的一声,尧出生了。”
不知为什么,我读这段记载时,想起老家著名的河南坠子艺人郭永章的那段《吹牛》,其中有段唱词是这样的:
俺这儿下雪下白面,下雨都下油共盐。
俺这儿柳树顶上结棉袄,冬结棉来夏结单,榆树顶上结元宝,杨树顶上都结银元。
袁世凯他给我种过地,宣统他给我掌过大鞭,冯玉祥他给我当伙计,张天师他给我看菜园。王母娘娘来做饭,九天仙女给我当丫鬟,孔老二他给我管过帐,好田地我有八万顷,好房舍我有八万间。
老婆我有八万六,儿孙我有十万三,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
宛渠人太体面了。
当然,这个宛渠人不会拉弦子敲梆子,唱不了坠子书,但这番描述足以让秦始皇震撼,秦始皇认为“此神人也”。
是神人,不是得了神经病的人。
关于这件事,近年来有个说法很有意思,有一定科学道理,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宛渠,其实是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在地球安下的基地。
他们来地球干什么呢?显然不是唱坠子书,而是进行科学考察。
他们考查的主要范围在占地表面积三分之二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沦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相当于飞碟。
这些外星人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非常认真地观察着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十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因此才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
按照这个说法,还能解释很多关于秦始皇的传说。
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秦始皇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关于他的传说特别多,用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史》中的话来评价,秦始皇就是一个兼有二重性的复杂人物:“神性英雄和暴君同具一身,暴君的身影经常投被在神性英雄的身上。”
这可能和秦始皇是“难剥完”有关,他的传说,一时都难以说完。
始皇作石桥,喻妪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行。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太平御览》卷八八二引《三齐略记》
这个传说的大概意思是秦始皇想过海,去看太阳升起的地方,需要在海上建一座非常长的石桥。
不过,这个工程量巨大,一般的包工头干不了。
幸好当时有“神人”帮他,可以把石头赶下海。
从哪里赶呢?城阳,就是今天的青岛城阳区,当时属于琅琊郡不其县,离海边不远。
“神人”赶山这一幕被描写得惊心动魄:在神人的召唤下,城阳这座山的石头全都立起来了,向东倾斜,然后跟着“神人”往东走。
“神人”速度快,石头速度慢,有的石头还特别磨蹭,几乎要掉队。“神人”发火了,拿着鞭子就抽这些石头,石头被鞭子抽得血红血红,到现在,那些石头都变成了红色。
“神人”到底是谁?是不是曾经和秦始皇会晤的宛渠人?
不光咱们,连秦始皇都想知道“神人”到底是谁。
《古小说钩沉》中是这么写的:“神人”帮秦始皇在海中建了桥,把秦始皇激动得简直要抽,秦始皇就想跟“神人”见个面,“神人”说:“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于帝会”。意思就是:“我长得不漂亮哦,但和皇帝见个面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画我的图像,人家很害羞的,不要不要不要哦。”
秦始皇心想行啊,只要答应见面,别的好说。
于是,秦始皇骑着马,带着两个随从,从石桥上往海里走,走了三十里,“神人”出来了。
按说,“神人“帮了秦始皇这么大的忙,也答应了和他见面,秦始皇应该知足,可他偏多长了个心眼,让自己的两个随从偷偷用脚画“神人”的样子。
当然,秦始皇可能心想:“不就是画个像嘛,面都见了,像还真能画不成?“
关键是秦始皇还存在侥幸心理,随从用脚在地上画像,外面有袍子挡着,他估摸着“神人”不一定能看到。
可“神人“连石头都会赶,这点心眼根本瞒不过他。
“神人”大怒,大喝一声:“速去!”
秦始皇吓坏了,赶紧调转马头,往回跑,前面跑着,后面的桥塌着,“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简直就是ps游戏《战神》中的场面。
那两个用脚画像的人,掉到了海里,喂鲨鱼了。
所以,这个“神人”的模样没能留下来,要不然……
大家肯定特别想穿越过去,塞给秦始皇一个针孔摄像机。
和主动和秦始皇见面的宛渠人不一样,这个“神人”显然要更加神秘。并且,和秦始皇的关系也似乎更加密切,因为“神人”用来驱山赶石的鞭子在传说中并非出现这一次,而且,也出现在了秦始皇本人的手中。
传说中,秦始皇本人有一条赶山神鞭,把天下的石头都赶到长城下面,以供修筑长城。《太平御览》中还提及,秦始皇本人也能“召石,令“石自行”。宋代的《舆地广记》中“秦望山……秦始皇驱之以塞东海”也能与传说互相印证。
我们分析一下,如果这个传说多少有一些真实依据的话,能够驱山赶石的神器,不管是“神人”的,还是秦始皇本人的,至少是非常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吧,这种现代化设备来自哪里?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
除非认为,这些传说来自对秦始皇性格的夸张以及对那段历史的变形。比如秦始皇的残暴,连山都不敢不听话;秦始皇的狡黠,连神都要提防。
我们来看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和传说略有对应。
传说中的宛渠人给秦始皇讲过自己亲眼目睹黄帝铸鼎的事,秦始皇挺感兴趣。
大家知道,鼎是权力的象征。
黄帝铸的鼎年代太久远,不好找,但夏禹也铸过鼎,据说当年夏禹治完水之后,就收“天下之金”,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后来就成了传国之宝,谁得了天下谁存着,或者说谁存着天下就是谁的,于是大家走到哪儿拿到哪儿,不嫌沉。
商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战国的时候挺乱,九个鼎也散落各地,结果到了秦昭襄王的时候,秦国把九个鼎凑齐了,所以后来中了个大奖——统一全国。
《史记》上说,到了秦始皇这里,九个鼎丢了一个。
丢到泗水里了。
丢了就得捞啊,秦始皇派了一千人潜入水底,没找到,可能是被冲走了。把秦始皇急得蹦高,亲自带人,沿着水流的方向往西南走,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又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的时候,遇上大风,没法渡江。
秦始皇就问身边一博士:“湘山祠里供的,是什么人?”
博士告诉秦始皇,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秦始皇很生气:“我要去找鼎,你这神仙竟然敢拦着我,等着,我把你头剃了!”
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派三千囚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所以使山变成了赭红色。
“神人”鞭打后变成红色的石头,也许正来自这段历史事实。
但是,我们的疑惑还是难以解开。在考古发现中,有更多关于秦始皇的难解谜团。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剑。这把剑长八十六厘米,剑身有八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神奇的是,这批剑在地下历经两千年,出土后无蚀无锈,光洁如新,剑刃非常锋利,一剑可划透十二层报纸。。
专家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十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百分之二。
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世界。
因为,这种铭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
秦始皇时代的铸造水平之高,穿越了时间和岁月,他们铸造的技术渊源又是什么呢?是否来自“神人”或者宛渠人?
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出盲目判断,等待未来的科学给我们揭秘。
百度百家首发,请勿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