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过抽象的生活?人怎样才能过抽象的生活?
(本文今日见报)
再有二十多天,又要高考了。大概因为考生复习太辛苦,似乎各地都有个考后“成人礼”:撕裂了教科书从窗口扔出去,甚至点火焚烧。这确实有舒解心中积怨的功能,却不够环保,也有违华夏文化敬惜字纸的传统。这传统还不单是中国民间习惯。读美国作家安妮·泰勒(其丈夫为伊朗移民)小说《掘近美国》(Digging to America),里面有位伊朗老太太,把孙辈丢弃的口香糖包装纸,撸平藏好。敬惜字纸,这是古文明普世风俗。
该风俗有其道理——丢弃的字纸上,很可能写着你今后要用到的知识。作为过来人,笔者愿意给今年的考生提个建议:保留中学课本;最好是文、理生交换课本。
人们通常将中学毕业等同于中学程度。其实,中学毕业只相当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要吃黄蓉的好饭好菜,将降龙十八掌的十五掌传予郭靖。此其时也,郭靖尚有三个短缺。第一是有三掌没有学,相当于中学里学文科的,少学了一点数理;学理科的,少学了一点史地。
敝人前一篇“自由谈”文章《撒切尔的中国冤枉官司》(见5月8日《南方周末》),谈到某报的报道《“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记者说外文词不经翻译直接用,专家认为“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这种专家,一看就知道不具备中学程度。中学数理化生课本,页页都是中文混杂拉丁字母。除非这些课的成绩不堪一提,潜意识里抗拒;否则,从小看惯的,怎会觉得不和谐?见到科学,就觉得不和谐,我们还要不要讲科学发展观?
如果专家在大学里自愿补足了中学理科课程,就可以讲得周全些。例如:“零翻译”多了,页面有点像中学理科课本,但普及中学教育也就这十来年的事,大众媒介还是要照顾那些不具备中学程度的读者。
郭靖的第二个短缺是未在实战中悟出各掌间的任意穿插连接,跟人对打时只会按着套路顺序使出来,被洪七公大骂他的笨。中学刚毕业,想问题还是语文归语文,数学归数学,还没学会灵活运用各门学科。这需要在大学继续深造。
《新京报》5月4日报道《永远延期的毕业:历史系硕士最后心迹》提到,中山大学硕士生蔡洁挺自杀,找不到工作是原因之一:“许多招聘文职的企业在招聘条件中写明了要中文、哲学系,却少有要历史系。”蔡同学似乎见到这类招聘条件,试都不试了。其实,可以设法找到负责招聘者,跟他讲:你们要找中文系的写报告写总结,无非就是从已经发生的事情里,找出几件最重要的,看看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咱们学历史的就是干这个的,写起来比中文系笔头顺;古人说六经皆史嘛。——语文,历史,哪样趁手上哪样,先在广州混到一口饭,再作其他安排。
郭靖的第三个短缺是当时力量还不足。要到老顽童周伯通传了他九阴真经里的内功,他的降龙掌才能最终天下无敌。内功来自实践。本文引用多篇报文,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对照中学知识,都是可以吸收了长功力的。
笔者并不是说读大学无用。某报4月14日有篇报道,《IT男带着肉夹馍杀回五道口》,讲述“IT男从名校毕业后在北京著名互联网公司做‘码农’,……最终选择辞职创业开‘西少爷肉夹馍店’的故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表扬其创业精神。若不是大学生,大概得不到这样的多次免费广告。
但他们做的事情只需中学知识。某报的报道说:“他们发挥工科生在实验室里的看家本领,将油、盐、酱、醋当成是各种化学试验品,配料的用量精确到毫克。”——似乎“西少爷”用到大学知识,其实夸大了。念软件工程的“码农”,大学里要做什么实验?他们只须孵机房。将调味品当作化学实验(不是“试验”)用品,用量精确到毫克,这是中学化学课所培养的态度和技巧。
《中国青年报》4月12日有封读者来信,说是在二、三流院校念新闻,机会很少,授课水平又低,“逃课率一再创新高”。信里问:他们什么才能摆脱“二等公民”地位?要不,买套中学课本?全面掌握其内容后,面试找工作时,至少可对考官讲:我们“二等公民”拿不到去大报实习的机会,我只能虚拟关注,设想换了我是实习生,我会怎么写;因为我的基础知识更扎实,我会把“挨踢男卖肉夹馍”(注意:为照顾某些专家,拉丁字母换成了汉字)的报道写得更准确,而不是夸大他们的大学生身分。
如果真的具备中学程度,保你在任何岗位上都让别人眼睛一亮一亮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